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焦虑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张晓艳;张小军;杨雪;郭菊红

关键词:
摘要:焦虑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焦虑不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焦虑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持续严重的焦虑可使高血压病的死亡率上升4倍[3].下面对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2例小儿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结32例小儿颅脑损伤治疗及护理过程,得出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术后的细致护理等对疾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俊霞;余光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加味泻心汤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咯血63例临床观察

    自2004~2008年我们采用加味泻心汤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咯血63例,获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中,男42例,女21例;15~30岁31例,31~50岁23例,51岁以上9例;咯血1~3天39例,3~7天16例,7~10天8例.每次咯血量300~500 mL 5例,100~250 mL 15例,50~90 mL 26例,50 mL以下17例.

    作者:熊晶辉;刘汉波;刘亚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将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9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病例分为A组,将同期22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进食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复发和转移率.结果:在上述观察指标中,在A组分别为(13.3±1.8)枚,(3.6±0.9)d,1/59(1.69%),4/59(6.78%),2/59(3.39%),(12.4±0.9)d,6/59(10.17%);B组分别为12.8±1.5,3.2±0.8,1/226(0.44%),8/226(3.54%),6/226(2.65%),11.7±1.5,23/226(10.6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后积极辅助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

    作者:胡俊川;王前清;冯强;高聪;郭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6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非小细胞肺癌56例,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56例每例接受3个周期化疗,其中CR 3例, PR 27例, SD 13例,PD11例,总有效率(CR+PR)为53.57%.发生静脉炎5例,药液外渗致局部糜烂1例,肾功能损伤4例,骨髓抑制3例,口腔溃疡2例,大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和综合护理,顺利完成化疗.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比较理想,护理人员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处理要及时.

    作者:韩晨旭;任加良;王惠琴;陶艳;贾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低血糖指数膳食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109例,随机分为营养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营养组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低血糖指数营养治疗饮食,对照组则自行控制饮食.分别于住院第1天与3个月复查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营养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干预措施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均降低,但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P<0.05);营养组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结论:低血糖指数膳食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血脂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传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齐齐哈尔地区城镇与农村患者乙肝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城镇及农村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情况,推测不同区域发病及免疫状况,为免疫预防及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住院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报告,按患者长期居住地分为农村组及城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免疫力及无免疫力年度变化情况及不同组别的差异.结果:同农村组相比,城镇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无免疫率低于农村组,免疫率高于农村组.年度对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免疫率呈上升趋势,无免疫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免疫普及率相对较低,仍为发病及预防免疫的重点区域,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李玉霞;刘延梅;吴金玲;王海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补体与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补体激活与细胞凋亡的规律.方法:用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尾状核的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脑出血、假手术组、正常组3组.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观察各组在脑出血后第6 h、12 h、24 h、48 h、72 h、5 d、7 d时血肿周围补体C3、促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xl)及TUNEL的表达.结果:补体C3的表达峰值在24~48 h;TUNEL、Bax蛋白表达术后12h增加,48~72 h达高峰,而Bcl-xl蛋白表达高峰在48h.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补体C3的表达增加与细胞凋亡的演变趋势一致,C3与凋亡有相关.

    作者:代红源;杨红;郭富强;杨石;杨友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皮肤平滑肌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对2例皮肤平滑肌肉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皮下平滑肌肉瘤,具有结节型的生长形态,瘤细胞丰富,异型性较大,核分裂活跃;例2为真皮平滑肌肉瘤,具有弥漫型的生长形态,瘤细胞较少,分化好,核分裂象不明显.免疫组化2例均表达SMA、MSA、Vim,1例灶性表达Desmin.2例随访迄今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皮肤平滑肌肉瘤少见,可分为真皮和皮下两种类型,两者具有不同的组织起源和预后特点,我们要注意区分,诊断除核分裂象计数外,尚需进行综合评估,对某些病例建议采用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切除.

    作者:王西川;廖嘉煦;吴蓉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对手术切除的选择、术后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进展期宫颈癌,应作为其临床分期的重要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尽管多层螺旋CT在显示早期宫颈癌原发灶方面的优势尚有限,但对于评价进展期宫颈癌优势突出,即可显示盆侧壁、输尿管、膀胱和直肠等侵犯,淋巴结肿大、盆腔外转移及治疗后有否肿瘤复发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

    作者:程燕;赵福敏;邓开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与恢复期心电图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依据有无脑室内出血将213例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分为脑室出血组和非脑室出血组进行分析,作χ2检验,部份异常心电图急性期与恢复期再作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率为76.6%,脑室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脑室出血组,脑出血恢复期心电图好转率为65.12%.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以缺血性损害及心律失常为多见,多数患者随着脑出血的好转而恢复正常.

    作者:魏贤文;谢应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焦虑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焦虑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焦虑不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焦虑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持续严重的焦虑可使高血压病的死亡率上升4倍[3].下面对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晓艳;张小军;杨雪;郭菊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35例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情况.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损害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35例,占53.0%,其中轻型胰腺炎(MAP)的肝损害发生率、损害程度与重型胰腺炎(SAP)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肝损害的胰腺炎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无肝损害的胰腺炎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合并肝损害明显延长胰腺炎的病程.

    作者:朱桂丽;王桂林;邢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组6例患者,根据髁间嵴骨折不同的形态类型,分别选择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空心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诊3~36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部位均愈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价疗效,平均得分92.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根据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可得到准确的复位、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满意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王晖;俞伟忠;黄盛昌;刘百伟;张伟峰;徐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138例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种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1].为了解除或减轻老年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始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勇;谭俏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静注咪芬合剂预防颈丛阻滞期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反应.方法:择期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咪芬合剂预处理后行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颈丛神经阻滞,两组病例均由专人行颈丛阻滞操作.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入手术室安静后(麻醉前)、颈丛阻滞后5 min(A)、10 min(B)、20 min(C)和30 min(D)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实验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的副反应.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教学全程制度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的全程制度化管理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教学、临床及实习生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进行全程制度化的规范管理.结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不良事件鲜见,无恶性事件发生.近来医院已有6篇教学论文公开发表,4个先进集体和8名先进个人受到医院表彰,5名优秀带教教师和8名实习生受到各学院奖励.结论:临床教学全程制度化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有效途径.

    作者:钟渠;王继相;王利民;蒋涛;欧荣册;杨江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月47例老年COPD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以肋间闭式引流的内科治疗为主.其中35例肺完全复张,6例肺复张80%~90%,2次或2次以上复发5例,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患者经过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都得到康复.结论: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正确诊断和全面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周自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2例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以提高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以美国Bard公司产品(Bard mesh perbix plug)修补腹股沟疝共42例.结果:42例近期无复发,2例术后出现尿潴留.结论:本手术简化了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步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并不增加感染的发生率,扩大了疝手术的适应证,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马晓强;陈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目的:小脑恶性胶质瘤临床较为少见,具有不同于幕上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本文的研究以期加深对此类病变的理解、改进临床判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19例小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针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及辅助治疗等做了细致讨论.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23岁~76岁,平均54.3岁.间变性星形细胞瘤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1例.肿瘤位于半球者8例,蚓部四脑室5例,累及桥臂、突向桥小脑角区4例,呈蔓延性生长者2例.肿瘤手术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4~24月,确诊后生存时间4~24月.结论:小脑恶性胶质瘤的发生率似乎高于既往的估计.高龄人群更易发生.病程短,进展较快.影像学资料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甚至是积极地活检明确诊断.临床疗效与病变部位和波及范围有关.

    作者:鞠延;惠旭辉;张跃康;游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创伤后尿β2-微球蛋白变化与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尿β2-MG变化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儿童创伤评分(PTS)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儿童创伤严重程度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方法:检测117例创伤儿童伤后第1、3、5天尿β2-MG,并与其ISS、PTS值进行比较.结果:创伤组第1天尿β2-MG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伤后第1天尿β2-MG值与ISS呈正相关(P<0.001),与PTS呈负相关(P<0.001),动态观察儿童伤后5 d内尿β2-MG明显降低.结论:尿β2-MG可作为评价儿童创伤严重度的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指标;动态检测创伤儿童尿β2-MG水平可以反映病情的演化趋势,随着创伤情况的好转,尿β2-MG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刘洁;刘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