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辉;刘汉波;刘亚玲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情况.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损害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35例,占53.0%,其中轻型胰腺炎(MAP)的肝损害发生率、损害程度与重型胰腺炎(SAP)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肝损害的胰腺炎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无肝损害的胰腺炎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合并肝损害明显延长胰腺炎的病程.
作者:朱桂丽;王桂林;邢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不同种类液体复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对2007年12月~2009年10月同期入院的4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第一周内液体复苏采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对照组采用晶体液,其他治疗方法不变.然后统计其第一周死亡率、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红细胞压积(HCT)差异,以及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液体复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SAP的各项指标(P<0.05).血清乳酸水平(1.5±0.5)mmol/L,红细胞压积(HCT)为(32.4±6.9)%,ScvO2为(81.7±15.2)%,病死率8.3%,MODS发生率33.3%,结论: SAP早期联合应用晶胶体进行液体复苏可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和防止体液潴留,显著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温尔刚;董科;余小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牙合)垫设计在夜磨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确诊并志愿接受治疗观察的夜磨牙患者18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制作戴用传统软树脂全牙列(牙合)垫和切牙(牙合)垫,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χ2检验,戴用传统软树脂全牙列(牙合)垫组与切牙(牙合)垫组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夜磨牙的治疗中,切牙(牙合)垫在减轻牙齿磨损和颌面部疼痛、改善夜磨牙本人及同卧室人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传统软树脂全牙列(牙合)垫.
作者:黄忠楼;黄泰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为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遗传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生物定向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高瞻;唐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腔颊黏膜尿道背侧镶嵌补片法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前做好口腔、会阴部及肠道准备,重视患者心理护理;术后重视尿管护理,维持吻合口低压状态,做好口腔及饮食护理,适当限制活动,注重并发症的观察与及时处理.结果:术后2~3月手术成功率达到92.4%,仅7.5%患者复发.结论:保证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质量对尿道成形手术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谷波;杨玉仙;刘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减少脑卒中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大限度地减轻其致残程度.方法: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13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临床路径组根据专家组制定的护理路径,采取流程图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非临床路径组则根据医嘱开展护理工作.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天数、医疗费、压疮发生率和康复效果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在这些方面明显比非临床路径组低,而且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有计划的进行,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邢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种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1].为了解除或减轻老年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始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勇;谭俏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插植内照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肿瘤组织间插植内照射+外照射.结果:有23例肿瘤脱落,宫颈原形出现,其余7例肿瘤缩小50%以上,持续时间均≥1个月,另有2例肿块缩小<50%,即CR为71.9%,PR为21.8%,NC为6.3%,PD为0%.结论:超声引导下插植内照射是一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有效的近距离放疗技术.
作者:司琴;曹怀宇;张兰英;庞芳;王金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锡类散思密达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不典型增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锡类散思密达保留灌肠每晚一次,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临床完全缓解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3%;结肠镜下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织病理从治疗前轻度38例、中度4例治疗后无不典型增生30例、轻度10例、中度2例改变.结论:锡类散思密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症状改善快,副作用小.
作者:齐红兵;张哲;刘巍;田秀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组6例患者,根据髁间嵴骨折不同的形态类型,分别选择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空心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诊3~36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部位均愈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价疗效,平均得分92.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根据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可得到准确的复位、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满意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王晖;俞伟忠;黄盛昌;刘百伟;张伟峰;徐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反应.方法:择期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咪芬合剂预处理后行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颈丛神经阻滞,两组病例均由专人行颈丛阻滞操作.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入手术室安静后(麻醉前)、颈丛阻滞后5 min(A)、10 min(B)、20 min(C)和30 min(D)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实验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的副反应.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0例(54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态和功能,眼压,视力变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4只眼术后全部形成并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眼压除2只眼需局部应用降眼压药控制在21 mmHg以下外,其余眼压均在10 mmHg~21 mmHg之间.未发现因羊膜植入所致的并发症.结论: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文;王凌智;刘向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和胃宝颗粒剂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以及和胃宝颗粒剂存在时Hp对几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p接种于含不同浓度和胃宝颗粒剂的布氏肉汤中培养,测定和胃宝对三种菌株的抑制直径的改变.E检测法检测和胃宝对甲硝唑等抗生素MIC的影响.结果:(1)和胃宝颗粒剂可抑制Hp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与甲硝唑大致相当,明显优于克拉霉素.(2)和胃宝颗粒剂存在时,分别使100%, 75%及75%的Hp对甲硝唑及克拉霉素的MIC降低,提示和胃宝颗粒剂可使Hp对上述抗生素的敏感性增高.结论:和胃宝颗粒剂可抑制Hp的生长,提高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
作者:朱成全;张玉亮;肖烈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109例,随机分为营养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营养组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低血糖指数营养治疗饮食,对照组则自行控制饮食.分别于住院第1天与3个月复查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营养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干预措施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均降低,但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P<0.05);营养组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结论:低血糖指数膳食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血脂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传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载脂蛋白J(Apo J)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载脂蛋白,其结构与Lipocalin家族相关联.Apo J优势表达于高密度脂蛋白中,载脂蛋白J与载脂蛋白AI一起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复合物,参与末端补体反应,为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颗粒的成分.人类Apo J基因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大脑、肾上腺髓质、垂体前叶和后叶、卵巢、睾丸及肝脏中的mRNA水平很高,胸腺、脾、肾、肺、心、乳腺及膀胱等较低.Apo J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在许多病理过程中也有所表达.本文主要介绍载脂蛋白J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功能:参与脂质转运,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重要作用;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起着协同的作用;与组织的损伤修复有关、抑制补体活化及保护细胞膜等功能.目前载脂蛋白J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尚处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载脂蛋白J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郑晓梅;刘亮;李小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处方交待是医院药学人员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形式,其提供给患者的科学性、通俗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用药的有效性.本文就我院对门急诊药师培训的一系列内容进行总结.目的是提高药师解释医嘱的能力,让药师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和正确服用药物,使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郭芸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依据有无脑室内出血将213例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分为脑室出血组和非脑室出血组进行分析,作χ2检验,部份异常心电图急性期与恢复期再作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率为76.6%,脑室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脑室出血组,脑出血恢复期心电图好转率为65.12%.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以缺血性损害及心律失常为多见,多数患者随着脑出血的好转而恢复正常.
作者:魏贤文;谢应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及NF-κB活性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0例非冠心病为对照者血清IL-10、IL-6水平;同时细胞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 ACS组血清IL-6/IL-10比值及NF-κB活性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CS: 1.69±0.53,0.32±0.12;SAP: 1.06±0.38,0.13±0.07;对照组: 0.92±0.41,0.11±0.09,均P<0.05).结论:炎症介质及抗炎症介质分泌失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学军;罗贵全;唐川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8例FD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给予西药西沙必利、泮托拉唑、谷维素,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加阿普唑仑;治疗组60例给予自拟柴芍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及对照组的西药部分,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症状积分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显著,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许忠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城镇及农村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情况,推测不同区域发病及免疫状况,为免疫预防及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住院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报告,按患者长期居住地分为农村组及城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免疫力及无免疫力年度变化情况及不同组别的差异.结果:同农村组相比,城镇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无免疫率低于农村组,免疫率高于农村组.年度对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免疫率呈上升趋势,无免疫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免疫普及率相对较低,仍为发病及预防免疫的重点区域,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李玉霞;刘延梅;吴金玲;王海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