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刘伦旭;许宁会;赵雍凡;周清华;刘颖;伍伫;杨俊杰;石应康

关键词:胸腔镜, VATS, 肺叶切除, 微创
摘要:目的:通过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评价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微创意义.方法:总结2001.5~2002.5我院通过电视胸腔镜技术所行肺叶切除术30例.患者年龄6~66岁.良性病变14例,肺癌16例.行单肺叶切除28例,双肺叶切除2例,肺癌病例均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辅助一7~9cm切口作为操作切口.结合内镜器械和常规器械解剖肺门结构及肺裂,推结器结扎肺血管,切割缝合器处理支气管.术毕用0/4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结果:术中无中转大切口开胸,除1例术后反复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轻,多数口服止痛药即可.术后恢复快,早第三天即户外活动.6例术后5天出院,23例术后7天出院,1例术后9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6天,较本院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常规9天出院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为微创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较普通开胸手术明显缩短.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脑后下动脉瘤突入四脑室及脑干1例

    自1927年脑血管造影术应用以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认识逐渐深入.近20年来,随着DSA等显像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大大提高,但以前循环多见,小脑后下动脉瘤少见.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报告如下:

    作者:易敏;刘俐;游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GM-CSF在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中的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发展迅猛、危重.早期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尤其肺组织易受损,约有60%~70%的SAP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其中的20%左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PDS),而ARDS是SAP旱期死亡的首要原因[1].

    作者:孙蔚亮;余崇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及早诊断冠状动脉疾患对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为重要.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患的较好方法,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危险性,与检查有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是0.15%和1.5%[1].因此,许多学者曾致力于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超声、MRI及传统的单层或双层螺旋CT的研究,结果尚不甚满意.电子束CT在冠状动脉疾患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其空间分辨率较差[2],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使用.1998年以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改进,由四层、八层至今天的十六层,扫描层厚越来越薄、速度越来越快,方使冠状动脉成像效果越来越好,在临床应用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对其加以综述.

    作者:陈晓荣;余建群;周翔平;杨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45例急性肾衰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探讨AR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5例ARF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ARF死亡的病因主要是肾性因素,其次为肾前性因素,无肾后性因素.直接死亡原因前三位依次为多系统器官衰竭(MOSF)、高钾血症和严重肺部感染.57.78%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76.6%的患者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结论:ARF治疗重点为早期明确诊断,去除病因,积极抗感染,防治MOSF,尽早进行透析疗法是有效的措施,对合并MOFS好进行床旁CRRT.

    作者:李静;马行一;何联勇;曾德华;蒋中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睾酮补充治疗新进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对非生育年龄人群的预测中指出,到2025年大于65岁的老人将达到15%.目前我国已跨入了老龄社会,中老年男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总睾酮以及生物活性睾酮水平显著降低,50岁以后雄激素的分泌明显下降,尤其70岁以后降到低水平[1].

    作者:舒德芬;陈永华;董碧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ITP病人血小板计数方法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实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光法、电阻抗法与手工方法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在(1~20)×109/L(治疗前)组,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光法与手工方法计数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较好,r=0.98,而电阻抗法与手工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也较差,r=0.78.血小板在54~136×109/L(治疗有效)组,虽然三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光法与手工方法的相关性较电阻抗法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80.结论:对ITP病人标本,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光法计数血小板,较电阻抗法准确.

    作者:曾素根;贾永前;朱新勤;郭曼英;李倚;左永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

    作者:潘涛;王一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

    肿瘤是一个人人惧怕的字眼,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而依从性之一就是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肿瘤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患者和家属备受疾病的折磨,心理反应脆弱,易激惹,对治疗的依从性欠佳[1],这就对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提出了较大的工作挑战.

    作者:李俊英;余春华;付岚;何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鲜全血对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质控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近年来,高科技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使得血细胞分析仪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其操作简便、测定快捷,计数结果准确度高、精密性好,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成为各大、中型医院临床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由于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家使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使得测定结果及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同时,在国内、外众多的大、中型医院中,同一实验室拥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致使在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标本在不同仪器上分析,可能出现测定值的偏差,给评估和解释结果以及给临床上依赖实验室数据动态监测带来困难.

    作者:粟军;陆小军;彭志勇;左永太;曾素根;彭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影响输卵管妊娠就诊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输卵管妊娠就诊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67例输卵管妊娠病例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就诊方式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早就诊,早治疗可以降低手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底志红;谢明月;徐永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去骨瓣减压同期行颅骨缺损整复术(附15例报告)

    颅脑外伤手术在清除颅内血肿及破碎之无生机脑组织或同时作内减压后仍有严重颅内高压,脑组织向外膨出,硬膜或骨瓣复位困难时,为扩大容积降低颅内压,常需行去骨瓣减压,所致颅骨缺损需术后3~6月行二期修补.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3年7月在15例颅脑外伤病员行去骨瓣减压时,用自体颅骨碎片行同期颅骨缺损整复,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文华;韩小坤;袁晓东;黄晓明;梁隆彬;徐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刺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外伤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深刺舌三针为主对脑外伤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舌三针为主穴,采取强刺激手法,辅以头部语言区,配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脑外伤后失语症患者30例,与同期住院单纯药物治疗的30例脑外伤后失语症患者作对照,并进行疗程后的疗效比较和显效时间比较.结果:舌三针组显效时间4±2.4天,显效率为83%,药物组显效时间8.7±1.1天,显效率为23%.两组比较,显效率χ2=19.35,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显效时间u=5.28,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深刺舌三针为主对脑外伤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张永玲;何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冠心病、Ⅱ型糖尿病及肾透析患者OX-LDL和AOC分析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Ⅱ型糖尿病及肾透析后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的分析,探讨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液抗氧化状态的关系,寻找评价冠心病危险性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及肾透析患者各50例及5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病人群的空腹血清.进行血脂及血液抗氧化状态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G(1.39±0.34)mmol/L、Chol(4.58±0.92)mmol/L、HDL-C(1.26±0.36)mmol/L、LDL-C(2.64±0.46)mmol/L、ApoA1(1.59±0.37)g/L、ApoB100(0.87±0.27)g/L、OX-LDL(0.133±0.03)nmol/L、AOC(14.1±1.32)U/ml;Ⅱ型糖尿病组TG(1.48±0.51)mmol/L、Chol(4.57±1.10)mmol/L、HDL-C(1.42±0.44)mmol/L、LDL-C(2.69±0.83)mmol/L、ApoA1(1.65±0.47)g/L、ApoB100(0.84±0.21)g/L、OX-LDL(0.129±0.02)nmol/L、AOC(12.8±2.48)U/ml;肾透析后组TG(1.55±0.58)mmol/L、Chol(4.62±0.58)mmol/L、HDL-C(1.27±0.50)mmol/L、LDL-C(2.81±0.47)mmol/L、AopA1(1.62±0.48)g/L、ApoB100(0.87±0.28)g/L、OX-LDL(0.124±0.02)nmol/L、AOC(13.7±1.78)U/m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3±0.45)mmol/L,(4.74±0.64)mmol/L,(1.44±0.25)mmol/L,(2.87±0.65)mmol/L,(1.74±0.24)g/L,(0.88±0.25)g/L,(0.101±0.02)nmol/L,(19.7±1.50)U/ml.三组病例组间比较P均大于0.05,三组病例组同对照组比较,OX-LDL及AOC的P值小于0.05,其余均大于0.05.结论: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液抗氧化状态分析有望成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更灵敏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

    作者:李贵星;李萍;彭志英;李一松;高宝秀;罗通行;黄俊;唐书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宫颈机能不全的特点,探讨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1月~200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0例(占分娩总数的6.67‰),手术成功率为50%.感染、手术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监控潜在的感染,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宫颈环扎术成功率.

    作者:胡雅毅;邢爱耘;刘淑芸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损伤诱发胃溃疡出血死亡1例

    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处危重疾病时胃粘膜受损出血较常见,但轻度损伤后胃粘膜病变致诱发胃溃疡大出血死亡者罕见,现报道一例.

    作者:陈伟杰;幸宇;张夔鸣;廖志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阴道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我科2002年2月~2004年3月共有112例患者因子宫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其中64例行TVH,48例行TLH,两组病例术前一般情况相似.回顾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TLH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0.67±14.8)min,TVH组为(50±13.8)min;TLH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4±63.2)ml,TVH组为(80.0±33.81)ml;TLH组手术费平均为1800元,TVC组为525元;TL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1.3±5.63)hr,TVH组为(24.80±2.53)hr;术后3hr疼痛评分TLH组平均为(2.33±1.76)分,TVH组为(6.80±3.01)分;此4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疼痛评分、术后病率、术后高体温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纯性全子宫切除术,TV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费用、腹部创伤等方面明显优于TLH组.

    作者:陈龙;柳晓春;谢庆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66株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急、慢性腹泻病人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4年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的266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并对常见细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腹泻病人常见的是福氏志贺菌,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常见的是沙门氏菌和弗氏枸橼杆菌,慢性腹泻病人常见的是弗氏枸橼酸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亚利桑那菌和白色念珠菌.分离菌株中耐药性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33%~92%),对亚胺培南、第四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弗氏枸橼酸杆菌产AmpC酸占33%.结论:腹泻病人的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进行常规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作者:陈慧玉;何加宁;吴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成型设计思路与方法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是采用适当经济的方法,提取的药材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的一类制剂,这类制剂包括了汤剂、合剂(单剂量表示为口服液)、糖浆剂、煎剂等以水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和以乙醇为溶剂的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等.成型设计应该算是后序设计,应着重从制剂处方设计和成型工艺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考虑.

    作者:李健;潘晓鸥;唐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成年人的发病率约为1%~2%,术后复发率为10%~20%,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研究表明鼻息肉存在局部微环境控制下的炎症反应,且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鼻息肉具特征的病理变化.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代表的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或活化机制,成为学者们探索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突破点.

    作者: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

    手术室工作繁重、紧张、无规律,存在大量不利于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的生理、心理、生物、理化、社会因素,防护不当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Occupational injuries,OI).2001年9月上海第一届国际护理管理会议上,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春生)谈今后护理管理工作方向时将医护人员的劳动防护问题又一次列入议题[1].为了增进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以及进一步研究手术室护士的防护问题,现将国内外OI新进展情况综述如下,希望能对更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护有所启迪.

    作者:杨小蓉;廖兰;张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