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何亚薇
肺炎球菌一直是全球范围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一位,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在美国每年约有40~50万人患肺炎球菌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接近25‰,远高于青壮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上升.在亚洲,肺炎球菌感染是某些国家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在我国院外获得性肺炎中,肺炎球菌性肺炎可达46%~76%.疾病早期,细菌可侵犯淋巴道进入血流,约20%~30%的病例发生菌血症.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功能衰减,加之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肺炎球菌感染率是对照组的15倍,一旦感染,其死亡率急剧上升,至少为30%,70岁以上则达50%.
作者:徐英;董碧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结膜炎症为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门诊就诊的病人中比例很高,且病因复杂.西药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急性结膜炎效果较好,但对非病原微生物及病情迁延反复的慢性结膜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使用中药制剂熊胆滴眼液治疗急慢性结膜炎12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薇;王顺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性患者,20岁.因发现胸廓前突、气紧缓慢加重15年,于2000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上胸部外突,缓慢逐渐加重.近一些年,胸廓显著变形,颈部肿胀,气紧严重.未曾有过月经.查体:发育不良,矮小.胸廓前突似桶状胸.颈部弥漫性水肿,未扪及肿物.CT检查提示纵隔肿瘤.作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纵隔区有一椭圆形肿物.有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切除肿物,肿物重约1kg.
作者:唐文飞;姚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1998年8月至2002年6月,我们试用鼻内窥镜作咽喉部检查和手术[1],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喻继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对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35例乳腺癌病人给与术前化疗,采用CMF方案每周一次,连续4周,化疗结束两周内进行手术.乳腺原发灶和腋淋巴结化疗有效率分别是68.7%和63.2%,化疗期间未见心、肝、肾等脏器毒性损害,不影响手术时机和术后恢复,证实乳腺癌术前化疗有较高的缓解率,对改善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处于转化前后不同分化阶段的一大类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近年来,有关淋巴瘤的分类和治疗均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作者:贾永前;邓承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转变涉及肿瘤抑制基因、原癌基因和转录调节基因突变多步过程,从而导致细胞异常表达蛋白和增殖失调控.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肿瘤细胞又通过下列途径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清除:(1)肿瘤抗原缺陷:肿瘤于克隆进化或初始阶段即下调表达或不表达其特异性抗原及MHC分子;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与机体正常细胞抗原交叉或肿瘤表达胚胎形成期抗原;抗原加工呈递过程缺陷:弱表达TAA蛋白、淋巴细胞功能相关蛋白(LFA-3)及细胞粘附分子(ICAM-1);(2)微环境异常:肿瘤及周围细胞分泌免疫细胞抑制因子如IL-10、INF、前列腺素、NO、TGF-β等,使抗肿瘤T细胞失活;或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吸引Th2,而非细胞毒性T细胞;解剖学免疫屏障(血脑屏障、血睾屏障等)也参与肿瘤免疫逃逸;(3)T细胞信号途径成分质和量的异常:特异性T细胞前体缺失,T细胞TCRζ链下调,NF-RB表达和翻译异常等[1,2].肿瘤患者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缺陷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础.因此,对肿瘤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预防和肿瘤生物治疗开拓广阔的前景.
作者:向兵;羊裔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通过分析我院所见3例患者,探讨其发病率、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50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3例(0.6%),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造影见:左前降支远端D型夹层,TIMI血流1级.6月后造影显示:夹层自然愈合.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可自然愈合,所以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否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CABG)治疗,应根据造影时夹层的范围、形态及对血流的影响等因数来决定.
作者:张立;贺勇;黄德嘉;梁玉佳;崔凯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已经是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手术方式已有多种选择.如钻孔引流术、钻孔冲洗引流术、血肿包膜切除术等.前两种术式目前应用较为普遍.但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6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CSDH的术后血肿腔残气对血肿复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中书;曾义;刘之一;韩扬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开放性膝关节损伤,临床化脓感染率很高,本组病例通过多次清创,高压冲洗灌注药物,有效固定早期CPM锻炼,取得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关节恢复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关晋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探索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的临床特点,我们对12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血糖观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堤;罗万蓉;扬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工业上常用纤维矿物粉尘表面游离OH-的毒性并用有机弱酸对其进行减毒处理,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以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为毒性指标,观察纤维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并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各粉尘,观察对人红细胞(RBC)的溶血率及MDA的变化.结果:不含OH-的斜发沸石、纤维硅灰石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因含不同的OH-而表现出不同的细胞毒性.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后能显著降低其对RBC的毒性.结论:纤维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与其表面OH-呈正相关;有机弱酸有减少其毒性的作用.
作者:邓建军;李萍;董发勤;吴逢春;王利民;曾娅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已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在手术中,手术后早期和调试中所遇问题的总结,探讨术中术后和调机中的特别注意事项.方法:9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开机至少6月的语前聋儿童被纳入本次分析.采用回顾临床资料和进行自由声场测试纯音,言语察觉率和开放式,闭合式言语分辨率的方法评价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被成功地植入了人工耳蜗.手术并发症计有电极滑出耳蜗1例,术中穿破外耳道后壁2例,术后出现术侧面肌抽动2例.自由声场纯音听阈测试,均在30~35dB SPL.言语察觉阈35~40dB SPL;言语分辨率(除3例外),开放式大于50%,佳者达到78%;闭合式大于80%.4例植入时间较长的学龄期儿童已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加术后言语训练,能达到改善听力,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并对术中寻找圆窗龛困难,术后出现的电极滑出和面肌抽动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郑虹;秦学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Graves眼病(GO)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曾有使用地塞米松(D)、氨甲喋呤(MTX)、强的松(P)及硫唑嘌呤(A)的强化治疗方案(DMPA)的研究报道,但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观察了我院1998年2月至2002年4月期间78例GO用DMPA治疗与69例GO单用强的松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光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繁重、紧张、琐碎及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不够,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也比较淡薄,因各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目前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分析其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有关的损伤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作者:杨玲;郭菊红;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脑电地形图(BEAM)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病脑)的诊断及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病脑60例患儿作EEG、BEAM检查,并与同期头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脑脊液(CSF)等对比分析.结果:EEG、BEAM、CT、CSF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80%、35%;其定位率分别为70%、70%、48%、35%.结论:EEG、BEAM对儿童病脑的早期诊断及其定位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胡帮建;熊黎;贾开福;骆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00~2001年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及调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菌株经美国Dade公司MicroScan鉴定所得.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结果:常见的10种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但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耐药性(除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外)2001年较2000年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由2000年23.71%下降到21%;产ESBLs克雷伯菌属细菌由2000年的36.17%下降到19.11%.结论: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收到可喜的效果.
作者:陈文昭;陶传敏;陈知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众所周知,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为临床上鉴别诊断听力障碍发生部位及性质的重要仪器之一,如今其应用已扩展到新生儿听力筛查,耳毒性药物用药监控等领域.耳声发射以其快速、灵敏、安全、无创的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然而,在临床测试的过程中常会碰到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往往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延长了测试时间,甚至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为此,本文对耳声发射实际运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以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和讨论.
作者:刘锋;郑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药品的包装具有存放、保护药品的作用,包装上的标示可以反应一些药品的重要信息.为了对药品的包装、标签等进行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1,2].但是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药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装情况也比较复杂,从包装材料、包装质量、图文设计都出现了许多不合理或违反相关规定的地方,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些药品包装上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病人.
作者:李里;杨利平;石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外耳道成形术中,以全层皮筒加耳甲腔成形共同治疗外耳道闭锁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全层皮瓣作成一端封闭或不封闭的皮筒,植入已打磨成形,直径达1~1.5cm骨性外耳道内,于外耳软骨段与耳甲腔相交处切开,行耳甲腔成形术,并将置入皮筒缘与耳甲腔皮肤、耳屏内侧皮肤缝合.结果:术后3个月26例中25例形成直径达1.0cm以上的外耳道.14例形成1.5cm以上的外耳道口,11例形成1.0cm以上的外耳道口.1例感染后,外耳道口狭窄经置管扩张形成直径0.6×0.8cm外耳道口.结论:全层皮筒在外耳道成形术中有完整、易固定优点.由于大多外耳道成形术失败多为新形成外耳道无软骨段,术后外耳道口易收缩,狭窄,术中加作耳甲腔成形,可有效扩大外耳道口,提高外耳道成形术的疗效.
作者:秦学玲;郑虹;廖世川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