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郑虹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已经是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手术方式已有多种选择.如钻孔引流术、钻孔冲洗引流术、血肿包膜切除术等.前两种术式目前应用较为普遍.但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6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CSDH的术后血肿腔残气对血肿复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中书;曾义;刘之一;韩扬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对2001-2003年成都地区3家教学医院分离的266株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266株分离菌的低抑菌浓度.结果: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对266株临床分离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0.25和8mg/L,低于环丙沙星(0.5和16mg/L)、氧氟沙星(2和16mg/L)、左氧氟沙星(0.5和8mg/L).5种FQNS对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全部敏感,且新型FQNS的MIC50和MIC90是传统FQNS的1/4~1/16,但是FQNS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不理想.5种FQNS对流感嗜血杆菌具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新型FQNS略优于或相似传统FQNS;但是FQNS对肠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不理想,新型FQNS优于传统FQNS,产气肠杆菌比阴沟肠杆菌敏感得多;而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耐药率高.对于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新型FQNS和传统FQNS相似,而对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50和MIC90是传统FQNS的1/8.结论: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等新型FQNS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略优于革兰阴性菌.对临床上耐药性较高的枸椽酸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都显示出很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陈慧莉;陶传敏;王霞;陈知行;过孝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关膜移植治疗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关膜移植治疗5只眼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中3只眼因角膜水肿影响视力外,其它2只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所有病例均有部分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轻度睑球粘连.结论:利用新鲜健康的角巩膜材料进行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及热烧伤的手术方法.
作者:邓应平;宋锦平;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自1996年至2001年收治单侧乳房外形不满意患者12例,经单侧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后,外形、质感有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岑瑛;段伟强;许学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肺炎球菌一直是全球范围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一位,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在美国每年约有40~50万人患肺炎球菌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接近25‰,远高于青壮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上升.在亚洲,肺炎球菌感染是某些国家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在我国院外获得性肺炎中,肺炎球菌性肺炎可达46%~76%.疾病早期,细菌可侵犯淋巴道进入血流,约20%~30%的病例发生菌血症.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功能衰减,加之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肺炎球菌感染率是对照组的15倍,一旦感染,其死亡率急剧上升,至少为30%,70岁以上则达50%.
作者:徐英;董碧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几种常见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铁含量测定,以了解其血清铁水平,进而估计其转化成肝硬化和癌变的危险性.结果显示患者中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铁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此模式的患者转化成肝硬化和癌变的危险性较高.作者认为对于此类人群,如果不是明显需要不应盲目补铁.
作者:刘素兰;霍亚平;梁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褐斑的主要病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150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并就相关因素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意义的发病因素相继是家族史、日晒和睡眠不佳.结论:黄褐斑患者的预防和诊治应注意防晒及调节睡眠.
作者:林新瑜;罗旭松;向雪岑;王尚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的63例高胆新生儿为治疗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改变与黄疸程度一致.结论:高胆新生儿存在心肌损害,对其应常规作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加强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
作者:冯斌;何亚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验室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除外,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病人和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减少实验室总耗费、提高实验室效率、改善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有关TAT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娟;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1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SP导管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聚乙稀醇颗粒和少量明胶海绵颗粒阻断其血流.结果: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成功率100%,术后1月即来月经,15例月经量增多者明显减少.B超复查,肌瘤体积缩小60%以上者13例,缩小30%~60%者4例,其中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PVA颗粒加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短期疗效十分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何泽清;汪明全;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血液净化的基础实验研究中,ARF模型的建立极为重要,目前ARF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我中心就15只家犬试选了几种不同的方式建立ARF模型,就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一川;彭献代;刘春;况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TURP已经代替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但TURP仍然存在出血、被膜损伤、感染、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TUR综合症等诸多并发症.TURP术后前列腺出血是TURP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令临床泌尿外科医生头痛的问题.前列腺出血分为近期出血和远期出血两种.近期出血是指术后进入病房24小时以内的出血;远期出血是指术后7~14天以及更长时间后出现的出血.MebustWK等在TURP手术后出血的病例回顾性研究统计中发现:在3885例经TURP术的病人中有12%发生了前列腺出血[1].Puchner PJ等的统计表明以反复血尿就诊的病人中有60%是TURP术后出血引起[2、3].可见搜寻前列腺出血的原因以及恰当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着重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朋;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综述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机检和手检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评价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结果:瑞典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所认为,有限的证据提示针刺治疗慢性低位背痛有效(C级证据),尚没有证据证明针刺对急性低位背痛有效(D级证据),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而笔者检索出的关于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文献显示:针刺对急、慢性腰背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有效率≥90%).根据循证医学关于文献质量评价的原则分析,目前我国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确实大多属于C级证据甚至D级证据.结论:目前的针刺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还存在问题.但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这是针灸科研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何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工业上常用纤维矿物粉尘表面游离OH-的毒性并用有机弱酸对其进行减毒处理,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以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为毒性指标,观察纤维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并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各粉尘,观察对人红细胞(RBC)的溶血率及MDA的变化.结果:不含OH-的斜发沸石、纤维硅灰石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因含不同的OH-而表现出不同的细胞毒性.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后能显著降低其对RBC的毒性.结论:纤维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与其表面OH-呈正相关;有机弱酸有减少其毒性的作用.
作者:邓建军;李萍;董发勤;吴逢春;王利民;曾娅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肝穿活检病理报告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临床病情较轻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愈低,而临床病情愈重,符合率愈高.8例临床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病理检查仅1例无纤维化,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纤维化.3例转氨酶升高原因不明者,其中2例经肝组织免疫组化确诊为HBV感染.结论:对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应慎重.肝穿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测不仅可准确判定病情,并可作为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袁术生;刘家勉;方平安;朱清文;罗跃奎;王小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衰竭患者由于病毒、药物、中毒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短期内大块坏死,大量内源性毒素持续聚积,终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尽管经过目前内科加强治疗及既往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法,病死率仍然很高.据国内报道的对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生存率均不超过20%[1,2].
作者:白浪;雷秉钧;王文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21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胸6cm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顺利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的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易等优点.
作者:曾富春;格桑耕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继发于创伤、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机体局部缺血.缺血损伤是多因素的,包括缺氧和高磷酸的分解,缺血代谢终产物的聚集.缺血纠正后,代谢趋于正常了,然而细胞损伤却仍在继续,文献中常见报道[1].这种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生机理不详.目前细胞代谢毒性产物氧自由基(ODFR)已被认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于蓉;任林森;岑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性患者,20岁.因发现胸廓前突、气紧缓慢加重15年,于2000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上胸部外突,缓慢逐渐加重.近一些年,胸廓显著变形,颈部肿胀,气紧严重.未曾有过月经.查体:发育不良,矮小.胸廓前突似桶状胸.颈部弥漫性水肿,未扪及肿物.CT检查提示纵隔肿瘤.作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纵隔区有一椭圆形肿物.有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切除肿物,肿物重约1kg.
作者:唐文飞;姚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分布的疾病,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针对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特别重要.α-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推出成为慢乙肝治疗学的重大进展.然而,α-干扰素副作用多,而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可出现选择性耐药性变异.新近研究成功的阿地福韦(adefovir,AD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变异株亦有抗病毒作用.本文对阿地福韦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胡国平;赵连三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