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何泽清;汪明全;向红

关键词:子宫肌瘤, 栓塞术, 子宫动脉
摘要:目的:研究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1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SP导管超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聚乙稀醇颗粒和少量明胶海绵颗粒阻断其血流.结果: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成功率100%,术后1月即来月经,15例月经量增多者明显减少.B超复查,肌瘤体积缩小60%以上者13例,缩小30%~60%者4例,其中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PVA颗粒加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短期疗效十分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1例有机磷中毒死亡病因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内科急症,临床上其死亡率占所有药物中毒之首.现将我院1989年8月~2002年8月4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死亡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蓉;任继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肝癌是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低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其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都很差.为了改善肝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学者们都积极的寻求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是上世纪90年代用于治疗肝癌,以其技术先进,疗效直接,微创和安全性等特点,在肝癌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的综合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理论的新的技术要求,本文通过对115例中晚期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复发性肝癌)病人(其中原发性肝癌101例,转移性肝癌14例,男病人92例,女病人23例)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护理方法及技能.

    作者:许瑞华;苟菊香;罗绍华;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及防治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工业上常用纤维矿物粉尘表面游离OH-的毒性并用有机弱酸对其进行减毒处理,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以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为毒性指标,观察纤维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并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各粉尘,观察对人红细胞(RBC)的溶血率及MDA的变化.结果:不含OH-的斜发沸石、纤维硅灰石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因含不同的OH-而表现出不同的细胞毒性.用低浓度的有机弱酸处理纤维坡缕石及纤维水镁石后能显著降低其对RBC的毒性.结论:纤维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与其表面OH-呈正相关;有机弱酸有减少其毒性的作用.

    作者:邓建军;李萍;董发勤;吴逢春;王利民;曾娅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16基因异常与胰腺肿瘤

    胰腺腺癌(PC)在西方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由于缺乏特异的早期临床症状与胰腺的较深的解剖位置,使得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多数病人已出现局部播散或远处转移.在美国,胰腺癌位于癌症死亡原因中第五位[1].过去的十年间,胰腺癌发生相关基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认为,胰腺癌是一种基因疾病,此病的进展是由于胰管腺上皮细胞分子异常的逐渐积累,有多种基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p16基因是其中较常见及重要的一个,通过多种途径失活从而导致肿瘤发生.本综述旨在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认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阐明p16基因对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作者:梁勇;周总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腺上皮及微血管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非那雄胺对大鼠前列腺腺上皮及微血管的影响.方法:①按40mg/kg*d喂饲雄性SD大鼠非那雄胺7天(B组),14天(C组).②HE染色观察前列腺腺上皮及采用墨汁灌注染色大鼠前列腺微血管的改变.结果:①B组、C 组高柱状上皮及内折乳头逐渐减少,扁平或立方状上皮逐渐增多.②A组(对照组),B组,C组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68.2±12.8,44.2±7.7和30.6±6.7; B组,C组的微血管密度较A组分别减少35.2%及56%.结论:非那雄胺可抑制大鼠前列腺腺上皮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

    作者:石明;刘孝东;辛宇鹏;卢一平;魏强;李虹;陈宗福;杨宇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病毒含量与基因突变的临床关系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血清HBeAg阴转后HBV DNA含量与C基因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和C基因(pre-core/core,preC/C)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方法检测342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BCP与preC/C基因变异.结果:在HBsAg/HbcAb/HbeAb和HBsAg/HbcAb感染模式中检测到HBV DNA阳性率为22.8%(36/158)及31.6%(31/9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模式中HBV DNA阳性血清的BCP变异检出率分别为;63.9%(23/36)、51.6%(16/31);preC/C变异检出率77.8%(28/36)、58.1%(18/31);HBV DNA血清浓度平均为49.2±36.7pg/ml、51.7±31.5pg/ml,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基因变异间无相关关系(P>0.05).但BCP变异组HBV DNA(61.8±34.1pg/ml)显著高于非变异组(34.4±29.7pg/ml);preC/C变异组HBV DNA(55.7±31.5pg/ml)显著高于非变异组(38.7±24.1pg/ml).结论:BCP基因变异与preC/C变异是随机存在于HBeAg转换中,突变后血清HBV DNA浓度显著升高.

    作者:李玉生;吕其军;李淑霞;田永刚;王剂红;史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120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索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的临床特点,我们对12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血糖观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堤;罗万蓉;扬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4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索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注药及(或)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价值.方法:4例患者包括晚期产后出血,4+月孕钳夹术后胎盘残留清宫术中大出血,足月孕产后子宫及双肺滋养细胞肿瘤,产后胎盘置入各1例,对4例患者均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除晚期产后出血1例外,其余3例均同时介入化疗.结果:4例患者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无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部分出血性疾病,在保守治疗困难的情况下应列为首选,其止血迅速、彻底,副作用小,不影响女性生理功能.

    作者:张科荣;范波;缪南东;邓进;林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

    目的:了解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关膜移植治疗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关膜移植治疗5只眼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中3只眼因角膜水肿影响视力外,其它2只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所有病例均有部分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轻度睑球粘连.结论:利用新鲜健康的角巩膜材料进行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症眼部化学伤及热烧伤的手术方法.

    作者:邓应平;宋锦平;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与2%利多卡因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时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与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进行硬膜外腔注射(实验组)30例,2%利多卡因(对照组)30例,观察指标分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时效评定;阻滞高节段数;阻滞低节段数;VAS疼痛评分;肌松质量和镇痛效果的评定.术中不良反应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变.结果: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在麻醉时效、麻醉效能和麻醉效果上比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平面扩大,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在麻醉时效、麻醉效能和麻醉效果上优于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

    作者:王晓;王健;罗朝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盂结石并鳞状细胞癌2例的临床病理观察

    肾盂结石并鳞状细胞癌有少量报告.我们遇到2例,病理上用不同部位多取块及间断切片观察,可见肾盂移行上皮鳞状化生、非典型增生及癌变并存,有助于解释鳞癌的发生及发展.2例术前临床上均无癌诊断.现将2例之临床、病理作如下分析.

    作者:唐文飞;刘杨;姚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现状

    TURP已经代替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但TURP仍然存在出血、被膜损伤、感染、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TUR综合症等诸多并发症.TURP术后前列腺出血是TURP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令临床泌尿外科医生头痛的问题.前列腺出血分为近期出血和远期出血两种.近期出血是指术后进入病房24小时以内的出血;远期出血是指术后7~14天以及更长时间后出现的出血.MebustWK等在TURP手术后出血的病例回顾性研究统计中发现:在3885例经TURP术的病人中有12%发生了前列腺出血[1].Puchner PJ等的统计表明以反复血尿就诊的病人中有60%是TURP术后出血引起[2、3].可见搜寻前列腺出血的原因以及恰当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着重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朋;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冷循环超能射频肝癌治疗中的护理配合

    介绍110例冷循环超能射频肝癌治疗的护理配合.包括治疗前向患者讲明治疗过程,做好心理和生理及物资、环境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密观察术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并发症,并作出相应处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作者:苟菊香;许瑞华;刘红;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前化疗35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35例乳腺癌病人给与术前化疗,采用CMF方案每周一次,连续4周,化疗结束两周内进行手术.乳腺原发灶和腋淋巴结化疗有效率分别是68.7%和63.2%,化疗期间未见心、肝、肾等脏器毒性损害,不影响手术时机和术后恢复,证实乳腺癌术前化疗有较高的缓解率,对改善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与防护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繁重、紧张、琐碎及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不够,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也比较淡薄,因各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目前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分析其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有关的损伤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作者:杨玲;郭菊红;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残气对复发的影响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已经是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手术方式已有多种选择.如钻孔引流术、钻孔冲洗引流术、血肿包膜切除术等.前两种术式目前应用较为普遍.但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6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CSDH的术后血肿腔残气对血肿复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中书;曾义;刘之一;韩扬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群接种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与经济效益

    肺炎球菌一直是全球范围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一位,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在美国每年约有40~50万人患肺炎球菌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接近25‰,远高于青壮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上升.在亚洲,肺炎球菌感染是某些国家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在我国院外获得性肺炎中,肺炎球菌性肺炎可达46%~76%.疾病早期,细菌可侵犯淋巴道进入血流,约20%~30%的病例发生菌血症.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功能衰减,加之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肺炎球菌感染率是对照组的15倍,一旦感染,其死亡率急剧上升,至少为30%,70岁以上则达50%.

    作者:徐英;董碧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泰素帝联合卡铂用于卵巢癌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泰素帝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剂量.方法:6例晚期卵巢上皮癌(Ⅲ期或Ⅳ期,其中3例为复发性)患者采用泰素帝静脉、卡铂静脉或腹腔化疗观察每次用药后血液系统、非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至少完成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例中除1例完成2个疗程退出,其余5例患者达完全缓解.1例出现Ⅳ度白细胞下降,3例Ⅲ度,3例出现全身骨关节疼痛,在减量至75%后,为Ⅱ度白细胞下降,且无全身不适.结论:泰素帝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疗效较好,使用简单,毒副反应小.

    作者:彭芝兰;钱晓蕾;郑艾;翟小龙;张文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与慢性肾脏病的生物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慢性肾脏病治疗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众多的研究已认识到细胞因子在肾脏病进展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运用生物治疗手段,从蛋白及核酸水平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开辟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新途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薛痕;樊均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剂致血压升高1例

    盐酸左卡巴斯汀为卡巴斯汀的左旋体,是一种强效、长效、速效、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H1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且与H1受体亲和力甚强,可与组胺竞争H1受体,从而消除组胺与受体结合而产生的过敏症状.鼻喷剂(立复汀)用于缓解或消除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喷嚏、鼻痒、流鼻涕),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偶见轻微的头痛、嗜睡、口干及局部刺激感.未见致血压升高的报道.

    作者:王晓蕙;金伟华;张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