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刘再毅;邓开鸿;严志汉

关键词:螺旋CT,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和螺旋CT扫描及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资料.重点观察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轴位CT显示27个椎体骨折,25个横突骨折,3个棘突骨折,3个椎弓根骨折,15个椎板骨折,4个椎间关节脱位,0个椎体脱位,1个椎体旋转,25个椎管狭窄.三维重建显示分别为27、15、3、2、7、2、4、1、25个;多平面重建显示上述结构骨折分别为27、5、3、2、5、2、4、0、25个.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的显示相对较差.在显示椎体的脱位和/或旋转方面三维重建为直观.结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提高其诊断效果.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溶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肢端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动脉溶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肢端血管病变.方法:对10例SLE并肢端血管病变者经综合治疗7天无效后,应用尿激酶50万u采用Seldinger经股动脉到达肱动脉或/和动脉行溶栓治疗,每间隔7天一次,并分别于治疗后第7d、14d、21d进行血管彩超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0例病人第一次动脉溶栓治疗后,1例病人治疗有效;第二次动脉溶栓后,6例病人治疗有效;第三次动脉溶栓后,2例病人治疗有效(其中1例病人第二次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有缓解,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所有病人溶栓后无全身出血、局部血肿等副作用出现.结论:动脉溶检治疗SLE并肢端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同时认为溶栓时间窗与原发病的控制、侧枝循环的建立、病变肢体溶栓时有无活力等有关.

    作者:杨静;黄忠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入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见,病因复杂.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作者采用股骨头下钻孔减压及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灌注扩血管及溶栓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乾文;官泳松;权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矩形自锁钢板固定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参照颈前路钢板的特点研制了矩形自锁钢板.共治疗17例颈椎骨折患者,均为颈椎椎体暴裂性骨折,颈髓硬脊膜前方有致压因素存在,实施前路减压,髂骨植骨,颈前路矩形自锁钢板固定,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术后颈椎生理屈度及椎体高度未发生丢失,植骨3~4个月融合,固定装置无松动、脱落及断裂,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我们体会,颈前路矩形自锁钢板更适合国人颈椎形态,具有避免力学缺陷,稳定性强,固定牢固、促进骨折愈合特点.国内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作者:李永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环孢素A滴眼液的研制

    目的:研制环孢素A滴眼液.方法:以乙醇溶解环孢素A,吐温-80作乳化剂,与鱼肝油形成乳剂.采用HPLC法[1]测定环孢素A的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为0.93%,n为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控方法精确,稳定性良好,刺激性小,可供临床使用.

    作者:郑明兰;张志勇;陈洁;宋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标本采集对止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止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标本采集的质量,因采血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血技术、器具、抗凝剂的种类、采血量等均会影响止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而护理人员又是血液标本采集的主要操作者,因此,如何注意操作环节,提高采血技术与质量,减少或消除因抽血引起的结果误差,大限度提高止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非常重要.现就标本采集过程对止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王晋;白黎;付墙;张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3年9月~1999年11月住院完成治疗的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平均年龄49.7岁,5年生存率为57.7岁,5年生存率为57.4%,临床Ⅰb期6例,Ⅱ期14例,Ⅲ期19例,Ⅳ期6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76.0%、44.3%和0.0%.结论: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仍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大坤;席晓秋;周凤智;付孝林;文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丁酸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DNA电泳及透射电镜观察经丁酸钠作用的漂浮细胞是否发生了凋亡.结果:丁酸钠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经1mmol/L、3mmol/L、5mmol/L丁酸钠作用48小时,HT-2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7%、7.8%、12.1%,对照细胞仅为2.8%,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酸钠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这可能是丁酸钠对结肠肿瘤有预防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正兵;刘小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药品验收工作常见问题的讨论

    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和新修订药品法的实施,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国家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外在和内在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药品的日常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杨宁宁;许静;文世伟;袁雁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关节松动术配合腰椎牵引与理疗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使用ATA-IID型自动牵引床,取仰卧位持续牵引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程短、显效快、疗效好.

    作者:王晓红;张黎明;蒋佼佼;张克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998~2001年尿培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1998~2001年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1998~2001年的所有尿培养的病原菌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或手工鉴定法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998~2001年尿培养4975份,共分离出病原菌1479株,阳性率为29.7%.革兰阳性菌占11.9%,居前三位的是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占67.2%,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占20.9%.4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651株,居首位.门诊病人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83株,占门诊病原菌构成比的59.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有13.1%.住院病人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68株,占住院病原菌构成比的40.0%,其中产ESBL的菌株有16.5%.结论:尿培养的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多重耐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的趋势.

    作者:陈慧莉;陶传敏;陈知行;陈文昭;过孝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兔心房室结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研究房室结区的特点和功能,需获得形态和功能正常房室结区细胞.本文用快速,恒压的低钙,无钙和胶原酶Tyrode液相继灌流家兔心脏冠脉系统后,结合解剖部位再经KB液或低钙台氏液存放,可获得耐钙的游离的房室结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电流记录房室结内梭状和柱状细胞的动作电位参数.此细胞保持了在未损伤的房室结区细胞的电流特性,且与心房肌、心室肌比较明显较短和薄,很多细胞保持了良好的自主活动性,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房室结电生理特性提供了可能.

    作者:姚素波;李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与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的原因甚为复杂,其中过度纤溶是引起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本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对其机制及相应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杰;邓承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为提高对肺炎性假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探讨肺炎性假瘤的病理特片.方法:对26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炎性假瘤,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了5种抗体(Vim、LCA、KP-1、AE1/AE3及VS38-C)的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常规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瘤体中淋巴细胞比例与LCA阳性率、组织细胞比例与瘤体间质中KP-1阳性率基本吻合(分别有1例出现轻微差异).浆细胞数与VS38-C的阳性表达率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除1例阳性表达外,所有浆细胞对VS38-C均无反应.Vim在2例瘤体间质中呈轻度阳性表达.AE1/AE3在瘤组织中呈现不均匀分布,阳性率平均为+.结论:炎性假瘤与肺癌在影像学上难以鉴别;经检测炎性假瘤中的浆细胞可能多数来自淋巴细胞;假瘤癌变者应系瘤体中残存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恶变;进一步确立了炎性假瘤应手术切除.

    作者:张庆基;徐建勋;黄伟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脉络膜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脉络膜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8只眼门诊连续就诊病人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B超及CT检查的表现.结果:眼底检查可见肿瘤位于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或桔红色边界清楚,但不整齐,肿瘤边缘有色素脱失.FFA在脉络膜背景荧光显现前病变区出现斑点状荧光,随着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逐渐增强,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B超检查当声波接触到肿瘤时将出现强反射,形成回声.CT检查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卵圆形、弧形或半环状光滑锐利的致密影.结论:CT扫描对脉络膜骨瘤的诊断价值大,但应结合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表现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蔡善君;唐健;严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眶内异物1例

    患儿,男,8岁,因左眼被竹杆戳伤后视力下降20天于2002年5月21日入院,住院号120749,入院前20天患儿将鞭炮置于竹杆中燃放,被炸飞的竹杆戳伤左眼,述左眼疼痛,视物不见,左上睑裂伤出血不止,立即来我院门诊就诊,视力左眼数指/眼前,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清晰,深度正常,瞳孔圆居中,玻璃体积血,眼压Tn,立即给予左上睑清创缝合术,B超示:左眼球裂伤,视网膜脱离.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

    目的:监测医院感染率及医院感染的相关情况,以便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患率调查优缺点.方法: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凡于调查期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均计入医院感染.结果:调查住院病人1495人,实查率95.71%,查出医院感染97人,114例次,现患率6.49%,例次现患率7.63%;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腹腔内、泌尿道;病原学诊断率为51.75%;抗生素使用率66.35%.结论:控制医院感染除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外,尚需加强对接受侵入性诊疗患者的护理,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维持患者微生态平衡;现患率调查省时、省力,但资料连续性较差,需重复进行.

    作者:李大江;刘自贵;尹维佳;陈敏;徐世兰;王志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麻醉镇静术中咪唑安定剂量范围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局麻术中咪唑安定镇静剂量范围,以及年龄、性别对咪唑安定用药量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或上肢手术患者,选用咪唑安定辅助镇静,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级时的累积药用量,及用药前、OAA/S达3级后5min、10min、20min、30min、60min、90min及120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次数(RR)、血氧饱合度(SpO2)和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并观察用药前、OAA/S达3级后20min、60min的遗忘率;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观察年龄对咪唑安定用药量的影响;根据性别不同分为两组,观察性别对咪唑安定用药量的影响.结果:OAA/S评分达3级时咪唑安定累积平均量为0.06±0.02mg/kg,5min和10min两时点MAP在正常范围内明显低于用药前基础值(P<0.05),其余时点与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HR、RR、SpO2无明显改变(P>0.05).5min、10min、20min和30min时OAA/S评分值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60min后各时点与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20min、60min时遗忘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老年组咪唑安定用药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较用药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麻术中辅以咪唑安定镇静,用药量0.06±0.02mg/kg为安全有效的剂量范围;在同一镇静评分下性别对用药量无影响,老年人可安全使用,但药量应适当减少.

    作者:张兰;何沛霖;尹燕;刘惠;王泉云;刘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肿瘤病人化疗时保护静脉的整体护理

    抗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配合手术和放疗,是目前恶性肿瘤较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使许多恶性肿瘤病人的症状缓解,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甚至达到根治.化疗常采用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动脉用药等.

    作者:蒙张敏;肖梅;王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证实的1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NVB 25mg/m2静推,第1、8天,DDP 40mg/m2静滴,第1~3天,21天为一周期.结果:部分缓解(PR)48例,稳定(SD)50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46.2%.初治病例有效率55.6%,复治病例有效率41.1%,腺癌有效率48.6%,鳞癌有效率41.7%.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结论: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吴萍;魏阳;张智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分析

    目的: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01年分离的8种常见的3116株病原菌,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及调整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经美国Dade公司MicroScan鉴定所得.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结果显示:8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85%,其中阴沟肠杆菌耐药为严重.革兰阴性杆菌,除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外,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其次为丁胺卡那.结果还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表皮葡萄球菌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5.8%;而表皮葡球菌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6.15%,说明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较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且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还可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我院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

    作者:陈文昭;陈知行;陶传敏;康梅;过孝静;陈慧莉;简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