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注胺碘酮治疗室速、室颤的进展

唐伦先;何庆

关键词:静注胺碘酮, 治疗室,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动力学特性, 危及生命, 抗心绞痛, 静脉应用, 室上性, 传统药, 药理, 兴趣, 线药, 口服
摘要:胺碘酮初用于抗心绞痛的治疗,现在口服AM已经成为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药.尽管初在对其他传统药无效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时使用该药有些争议,但由于AM起效快以及其良好的电药理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使人们对在危及生命心律失常时静脉应用该药产生了极大兴趣[1].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α-糜蛋白酶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观察

    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附近的囊性肿块,好发于腕背侧、党侧、足背等处,呈圆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1],以腕部为常见;身体其它部位的关节囊、腱鞘也可以发生.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作者采用α-糜蛋白酶治疗腱鞘囊肿患者7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明伟;张德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髂窝脓肿

    目的:探讨小儿髂窝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从1985年至今共收治的14例小儿髂窝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6例均成功治愈,手术患儿平均住院日短.结论:积极手术切开引流是小儿髂窝脓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利兵;胡廷泽;唐耘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以2-苯基苯并吡喃酮为基础.黄酮类化合物彼此之间结构上的差别往往是因饱和程度以及取代情况以及所连糖链类型、数目、位置不同而异.在植物体中,常以单糖甙或双糖甙的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比如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痉、利尿、抗肿瘤以及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生理活性[1-3].

    作者:赵貤;王亚群;李琳;李开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甲状腺疾病的激光手术治疗

    比较了CO2激光手术与常规手术方法的过程,结果表明,无论在临床过程和治疗方面,激光手术显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避免手术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像切口的感染、出血、血管和神经的损失.

    作者:陈传真;何志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诱导痰嗜酸细胞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在评估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改变.方法:42例哮喘发作期及24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诱导痰中EOS及ECP同步观察肺功能(FEV1)的改变.结果: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7~10天后,诱导痰中EOS及ECP分别由33.4±7.40及86.78±64.40降至22.40±5.3及20.16±9.84,FEV1则由1.15±0.98升至1.78±0.53,差异显著,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的诱导痰EOS及ECP亦有一定差异.结论:诱导痰EOS及ECP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症的病情及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谢祖理;易延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与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的原因甚为复杂,其中过度纤溶是引起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本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对其机制及相应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杰;邓承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巴曲酶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血清TGF-β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巴曲酶对TGF-β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TGF水平以及用巴曲酶进行试验性治疗后的血清TGF水平.结果:巴曲酶治疗后TGF水平升高.结论:巴曲酶可能具有升高TGF水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周东;田林郁;黄娟;方定志;吴宏涛;陈槐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和螺旋CT扫描及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资料.重点观察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轴位CT显示27个椎体骨折,25个横突骨折,3个棘突骨折,3个椎弓根骨折,15个椎板骨折,4个椎间关节脱位,0个椎体脱位,1个椎体旋转,25个椎管狭窄.三维重建显示分别为27、15、3、2、7、2、4、1、25个;多平面重建显示上述结构骨折分别为27、5、3、2、5、2、4、0、25个.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的显示相对较差.在显示椎体的脱位和/或旋转方面三维重建为直观.结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提高其诊断效果.

    作者:刘再毅;邓开鸿;严志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华西医院1980、1990、2000年心衰住院患者调查报告

    目的:探讨近年来华西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病因构成、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和用药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方法:对华西医院1980、1990、2000年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全部病例均按照中国心衰调查表格的要求将病例逐一进行登记.结果:我们发现住院心衰患者年龄,1990及2000年较1980年明显增高;住院心衰患者病因构成,3年平均:风心病43.36%,高血压病21.24%,冠心病9.73%,扩心病10.61%,其他15.04%;在住院病死率方面,2000年较1990年和1980年有明显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3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用药情况方面,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在3个年组内无统计学差异,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明显减少,而ACE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的运用明显增多.结论:从华西医院1980、1990、2000年心衰住院患者的比较可见,心衰住院患者的年龄推迟,住院周期缩短,病死率下降,且这种差异并非由心脏扩大程度不同所引起,这和医疗条件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尤其是ACE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的运用明显增多可能有关.在我国西部地区心衰住院患者中,风心病仍是心衰的重要原因,但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扩心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高血压引起心衰住院病死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晓平;祝烨;崔凯军;李克宏;黄德嘉;胡宏德;郑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chrane系统评价用户文摘(2)

    以下关于Cochrane系统评价的用户文摘及其全文都刊登在Cochrane图书馆上,并由评价员进行了撰写和核对.欲获得更详细的资料,请参看Cochrane图书馆,或浏览Cochrane协作网用户网页的摘要:http://www.cochraneconsumer.com.

    作者:吴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嗜酸性肉芽肿为组织细胞增生X中的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扁骨如颅骨、骨盆、肋骨、股骨等,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者多见[1,5],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属于少见病,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更为少见,其治疗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本文报告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4例髋臼上缘髂骨溶骨性病损病人,经病理证实为骨的嗜酸性肉芽肿,本文着重结合小儿骨科的特点,对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以及其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进行一些分析,以便参考.

    作者:王林强;彭明惺;刘利君;刘敏;辛文琼;唐学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2例爪形手的治疗

    手部烧伤在烧伤科非常多见,由于烧伤深度或创面处理不当,创面愈合后引起手部瘢痕孪缩畸形也很多.因为手是人的重要功能部位,手功能障碍对人的劳动及生存质量均带来严重后果[1].因此,发生瘢痕畸形后如何整复,并能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就成为烧伤整形外科的一项重要课题.我科自1990~2001年52例患者的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邹同荣;杨俊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位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

    胫腓骨骨折多系直接暴力所致,常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内固定后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而致骨或内固定物外露,将影响骨和创面的愈合.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位术覆盖胫前软组织缺损共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奉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

    我科自2001年8月采用鼻内窥镜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冯越;宋玉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120例分析)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为小儿时期常见病,本病系不明原因的全身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冠状动脉显著,严重危害小儿健康,已引起普遍重视,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诊断,早期诊断亦还有一定困难,本文分析KD120例,旨在探明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与心血管改变,为K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安娜;徐培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毒症患者脐血输注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

    为探讨脐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要点,对分别接受脐血或洗涤红细胞输注的51例尿毒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主要病状改善情况进行了观察及效果评价,观察并记录输血前及输血后1周、2周、4周患者的血象检测及症状改善情况,以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接受脐血输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血象指标改善更为显著、持久.贫血及不适症状明显好转,有利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露霞;严春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on crisis,Hc)是高血压病病程中一种特殊的临床现象,在美国约6千万高血压患者中1%曾出现高血压危象[1],急诊病人约四分之一为高血压危象[2],其起病急,病情复杂多样,若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迅速有效而合理的治疗,将可能危及生命,是心血管系统常见危重症之一.

    作者:聂虎;黄德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肿瘤病人化疗时保护静脉的整体护理

    抗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配合手术和放疗,是目前恶性肿瘤较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使许多恶性肿瘤病人的症状缓解,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甚至达到根治.化疗常采用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动脉用药等.

    作者:蒙张敏;肖梅;王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动脉溶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肢端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动脉溶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肢端血管病变.方法:对10例SLE并肢端血管病变者经综合治疗7天无效后,应用尿激酶50万u采用Seldinger经股动脉到达肱动脉或/和动脉行溶栓治疗,每间隔7天一次,并分别于治疗后第7d、14d、21d进行血管彩超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0例病人第一次动脉溶栓治疗后,1例病人治疗有效;第二次动脉溶栓后,6例病人治疗有效;第三次动脉溶栓后,2例病人治疗有效(其中1例病人第二次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有缓解,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所有病人溶栓后无全身出血、局部血肿等副作用出现.结论:动脉溶检治疗SLE并肢端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同时认为溶栓时间窗与原发病的控制、侧枝循环的建立、病变肢体溶栓时有无活力等有关.

    作者:杨静;黄忠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石症再次手术405例分析

    目的:探讨胆石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过去5年收治的405例胆石症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术前漏诊以及残株胆囊、胆管狭窄等.再次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残株胆囊切除术、肝左外叶切除术为主.结论:胆石症患者术前检查应尽量完善,明确结石部位,不应忽视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应采取大口吻合、以防止吻合口狭窄发生.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张晓蓉;黄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