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苹;龙虎;郭兰婷
目的:比较Warthin-Starry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 ELISA法)和14 C-呼气试验法检测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303例,电子胃镜下钳取病变部位及胃窦和胃体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Warthin-Starry染色及RUT试验。同时患者行14 C-呼气试验法及ELISA法进行Hp感染检测。结果303例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3例,胃溃疡57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胃癌5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3例,Hp总阳性例数226例,感染率74.6%;4种检测方法中,以Warthin-Starry染色特异性高,14 C-呼气试验法敏感性高,但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部疾病有密切关系;临床常用的Hp感染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2种以上方法可提高Hp的检出率。
作者:彭世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对高血压患者单肺通气( OLV)期间血液动力学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手术拟行OLV麻醉的高血压患者,年龄45~66岁,体重50~65kg,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乌拉地尔组( U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导管气管插管,侧卧位后行单肺通气,同时U组和N组分别持续静脉输注乌拉地尔4μg/(kg·min)和硝酸甘油2μg/(kg·min)。记录并比较患者侧卧双肺通气(TLV)10 min(T1)、开胸OLV(即给药)10min(T2)、30min(T3)、60min(T4)的SBP、DBP、HR、CVP和SpO2值,做动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T 1相比,U组在T 3、T 4时SBP、DBP降低;N组在T 2~T 4时SBP、DBP降低,在T 3、T 4时HR增快;两组患者在T2~T4时PaO2均降低,Qs/Qt 均增加,N 组患者在 T3、T4时 SpO2降低,在 T4时 Pa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 2相比,N组在T 3、T 4时SBP、DBP降低,PaO 2降低,Qs/Qt增加,SpO 2降低,在T 4时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组相比,N组在T2~T4时SBP降低,PaO2降低,在T3、T4时DBP降低,HR增快,Qs/Qt增加,SpO2降低,在T4时Pa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OLV期间的血压,均可增加肺内动静脉分流。但乌拉地尔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肺内动静脉分流的影响较小,更适合于高血压患者OLV期间对血压的控制。
作者:梁东科;张炳东;刘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使用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出现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体温、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血淀粉酶、CRP较对照组下降显著,血钙较对照组上升明显,两组的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及腹腔感染和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黄智;张兆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第一,癌症死亡率第二[1-2]。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地理和种族差异,我国随着早期筛查的积极开展,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经过70多年的临床试验,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 T1-2N0M0),放射治疗已达根治性的效果。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3-4],早期低危组患者适予根治性放疗,中危组患者适予放疗+短程内分泌治疗,高危组和局部晚期患者适予放疗+长程内分泌治疗,术后及术后复发均应早期进行放化疗。目前放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照射治疗(组织间粒子置入),本文通过检索Cochrane、EMbase、PubMed、Medline全部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刘武松;宋争放;卢冰;谭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 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 <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作者:谢红军;宋文忠;刘浩;刘兆辉;郑洪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诊治伴发结节性硬化症( TSC)的肾错构瘤( AML)患者病例资料,并系统回顾3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为认识该病特征、提高对其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诊治首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症肾错构瘤患者病例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med)与PubMed,按照预先确定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合格文献的研究特征、研究内容,总结该病特点及诊疗要点。结果纳入共计206例患者,年龄2个月~77岁,男女比例63:70。96例患者包含肾脏肿瘤情况,肿瘤大小为0.4cm~45cm,其中<4cm者31例,4~10cm者26例,>10cm者39例。95例包含治疗方法,34例(25.68%)采用保守治疗,26例(24.32%)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28.38%)采用肾切除术,10例(13.51%)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倾向于小体积肿瘤保守治疗、大体积行RN或NSS及独肾行NSS。25个研究报告了患者肾功能,而手术中仅4个研究报告患者肾功能不全。没有研究陈述具体结局评估,仅21个研究(28.38%)不规范地报道随访结局,随访时间1天~5年。结论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疾病特征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推荐遵循国际化诊疗指南进行规范诊治。对于症状性TSC相关肾AML,保留肾组织的外科干预应当首先考虑。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肾脏功能、症状表现以及患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作者:廖勇;陶客言;黄建林;李俊;何鹏;邹建华;邱明星;熊国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06例使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术后1周开始外用,隔日上药1片,连续外用3周。对照组54例单纯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合对照组的阴道排液量、脱痂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泌物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术后的应用,促进宫颈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巧;刘高焰;周春娅;王越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的贫困白内障光明行动中,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2008年至2014年30例(3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了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诊3个月~24个月,视力≥4.8者24只眼(75%),视力4.2~4.8 者6只眼(18.7%),视力≤4.2者2只眼(6.3%)。术后眼压<20.55mmHg 为28只眼(87.5%),眼压20.55~25mmHg 为4只眼(12.5%),单用噻吗洛尔眼液,眼压得以控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28眼(87.5%)。所有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防盲中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切口小,眼压控制好,术后并发症少;且白内障青光眼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方便易行,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让贫困的患者减少了费用开支,值得推广。
作者:李学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寒战疗效。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寒战, 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组(Ⅰ组)、酒石酸布托啡诺+地塞米松(Ⅱ组)。Ⅰ组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mg;Ⅱ组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mg+地塞米松10mg。观察两组给药起效时间、5min后疗效和术后10h复发率,Ramsay镇静评分和嗜睡、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15min (T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Ⅱ组起效时间为明显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复发率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和嗜睡、头晕、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MAP、HR、RR、SPO 2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寒战疗效肯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莉;刘宗英;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出现定位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时发生定位困难的50例病例,分析引起定位困难的结肠及息肉因素。结果出现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除了与息肉的数量、大小相关外,还与结肠的弯曲固定等结构变异有关(P<0.01),与息肉所在部位(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无相关性(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出现定位困难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才可能有效。
作者:朱林林;王瑾;刁燕;甘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及内镜下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至2014年诊治的3例累及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肝脾肿大、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体征。病程3~7月,确诊时间8~26d。3例均为免疫正常患者,累及结肠多部位及末段回肠,表现为弥漫或节段性的粘膜结节样隆起,伴或不伴糜烂、浅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多部位活检、经病原学培养确诊。使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2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失访。结论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较少见,极易误诊漏诊,临床及内镜医师应重视内镜下病变表现特点,进行活检及病原学培养。
作者:朱林林;郭天娇;王瑾;王一平;杨锦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片。结果68例早期乳腺癌发生于致密腺体型14例,多量腺体型21例,少量腺体型23例,脂肪型10例。 X线表现为微小钙化25例(36.76%),肿块影23例(33.82%),结构紊乱9例(13.23%),局部密度增高影5例(7.35%),乳管造影异常3例(4.41%),血管增粗3例(4.41%)。其中有15例发生误诊(22.06%)。结论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不典型,诊断易受腺体类型的影响,影像与临床紧密结合可有效减少误诊。
作者:周春容;段宗强;曹跃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眼小梁细胞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与Na +-K +-ATP酶、Ca2+-ATP酶的相关关系。方法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分别给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0.4μg/mL(B组)、DEX0.4μg/mL+ AQP1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S-ODN )0.625μg/mL ( C 组)、DEX0.4μg/mL + AS-ODN 1.25μg/mL ( D 组)、DEX0.4μg/mL+AS-ODN 2.5μg/mL( E组)、DEX0.4μg/mL+AS-ODN 5μg/mL( F组)处理,以不加药组为对照组( A组)。5d后测定各组Na +-K +-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的相比,DEX0.4μg/mL组 Na +-K +-ATP酶活性、Ca 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DEX+ AS-ODN组,随着AS-ODN浓度加大,小梁细胞Na +-K +-ATP酶的活性逐渐提升。在AS-ODN浓度加到5μg/mL时,Na +-K +-ATP酶的活性恢复到大。 B、C、D、E组Na +-K +-ATP酶的活性与对照组及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F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C、D、E、F组Ca2+-ATP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F组之间Ca2+-ATP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眼小梁细胞AQP1与Na +-K +-ATP酶关系密切,与Ca2+-ATP酶关系不显著,AQP1的正常表达是Na +-K +-ATP酶活性维持的必要条件之一。
作者:彭洁;张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29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24个月,术后过矫2只眼(6.9%),矫正不足1只眼(3.4%),其余患者睑裂对称自然,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1只眼结膜脱垂,行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治疗并加压包扎1周后治愈。结论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持久满意。
作者:靳军华;张瑞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符合标准的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常规放疗组和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组,分别采取经蝶入路手术和经蝶入路手术+常规放疗和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对比这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复发时间、存活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在FACT评分中,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马刀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116.2±34.1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75.75±25.61;73.67±27.62),从随访时间上观察,时间越长其生存质量相对越好。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与其他两组相比,优势很明显,并发症低。结论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优势明显,两者联合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案。
作者:刘罡;谢跃兵;刘劲松;张虹;吴宇平;吕扬成;李小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阳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54例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学、抗HEV-IgM及HEV-IgG进行检测,并将患者血清进行RNA抽提和PCR扩增。对PCR扩增阳性的病例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lustal X和MEGA软件对参考病毒株和样本病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5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男111例(72.1%),女43例(27.9%),男/女为2.58/1,平均年龄为(45.6±16.3)岁,20~59岁年龄段的患者的例数占总体的77.9%。92例住院患者中有49例为单纯戊型肝炎患者,其中2例(4.1%)发生急性肝衰竭并死亡;有42例戊型肝炎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11例(26.2%)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23.8%)患者死亡,二者间肝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出HEV RNA(+)34例(22.1%),其核苷酸序列间同源性为76.6%~98%。所检测的病毒株与基因Ⅳ型参考病毒株的同源性高(76.6%~95.9%)。序列比对及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该34例患者所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均为基因Ⅳ型。结论戊型肝炎合并慢性 HBV感染者较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更易重症化,本地区 HEV基因型以Ⅳ型为主。
作者:杨家红;张浩;陈学兵;陈皋;王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氟哌利多针刺穴位注射与昂丹司琼静脉注射对于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比较。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昂丹司琼组, n=46):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昂丹司琼4mg;F组(针刺组,n=52):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氟哌利多0.5mg行后溪穴针刺注射。观察每个患者术后8h和24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术后给予氟哌利多小剂量后溪穴针刺注射与昂丹司琼静脉注射对于术后防止恶心呕吐效果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氟哌利多后溪穴针刺注射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止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刘国奕;王宇;高志勇;盛凤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宜宾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73例患儿,采集静脉血3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9种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分析各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结果973例患儿中检测出病原体抗体310例,阳性率31.86%,其中1种抗体阳性145例(14.90%),2种抗体阳性83例(8.53%),3种及3种以上阳性82例(8.43%)。肺炎支原体(MP)感染阳性者多,达203例;乙型流感病毒( INFB)感染阳性者次之,161例;未检测出COX和CPN。10月感染阳性率高;3~6岁儿童病原体检出率高。结论宜宾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儿多,MP感染阳性者多,乙型流感病毒次之。季节变化时因对儿童做好呼吸道感染预防工作。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气囊小肠镜在疑似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因疑似小肠疾病接受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进镜方式及抵达距离、患者耐受性、镜下及终诊断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进行176例次检查,经口进镜107例次,经肛进镜68例次,经造瘘口进镜1次,均完成检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2例患者中检出病变115例,总阳性率75.66%;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受检率高,为62.50%(95/152),其中阳性率84.21%(80/95);检出小肠病变类型有小肠肿瘤、小肠血管性病变、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Meckel憩室、小肠钩虫病、克罗恩病等。结论对于疑似小肠疾病,单气囊小肠镜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乙鸿;秦金玉;郭天骄;黄兴兰;陈霖;吴俊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常规抗感染治疗超过2周仍无效的102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灌洗液作细菌培养。结果单纯支气管内膜炎症58例,合并有气管支气管软化9例,气道狭窄21例,气道异物3例,支气管扩张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气管支气管桥2例,支气管树1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炎性肉芽肿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管外受压1例。肺泡灌洗液细胞培养阳性22株,阳性率为21.6%,以G-菌为主。3例支气管异物经硬支镜取出,1例结核转传染科治疗,1例纵膈肿瘤转外科治疗,其余78例支气管内膜炎症及19例肺不张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夏万敏;王莉;艾涛;吴英;樊映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