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促进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

韩芳

关键词:睡眠呼吸障碍, 诊断, 治疗
摘要: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睡眠疾病高达90余种[1],其中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2]。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3],但这都有赖于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加强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也是促进我国睡眠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2例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前发生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三因素其组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复苏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发现者或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参与CPR,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晓兰;张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与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对术后6个月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收集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检测血清OX40L水平,术后内科标准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在147例有效随访患者中,事件组患者31例(21.09%),无事件组患者116例(78.91%);事件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1.79±0.59) ng/mL明显高于无事件组患者(1.27±0.37)ng/mL,(P<0.01);事件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后,血清OX40L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浸泡液鼻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晓东;张世杨;徐元英;陈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手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采取了腹腔镜手术。结果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胆囊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手术确诊为胆囊三角区渗血并有电钩烧伤钛夹下胆囊管致胆漏症,经过医治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使得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病痛,并且恢复较快,随着手术器械在技术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改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作者:杨康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加强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促进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睡眠疾病高达90余种[1],其中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2]。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3],但这都有赖于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加强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也是促进我国睡眠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

    作者: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短期干预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简称激素组)和对照组(非激素组),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空腹皮质醇值。结果治疗后血清空腹皮质醇水平在激素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后,对AECOPD患者血清皮质醇无明显影响。结论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干预AECOPD患者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PA)轴无显著不良影响,为其安全性提供了更多依据。

    作者:刘霞;田景伦;闫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 n=50例)及对照组( 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作者:杜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研究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方法2010年2月至12月成都地区城市和农村35~70岁中老年社区人群为抽样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32名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调查。结果①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9.09%,其中城市患病率27.09%,高于农村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城市与农村糖尿患者群血脂异常检出率高(80.00%,6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城市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农村,城市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低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城市与农村糖尿患者群合并超重或肥胖均较高(55.27%,5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异常是成都地区城乡糖尿患者群共同的重点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城市糖尿患者群的干预重点,高血压前期是农村糖尿患者群的干预重点。

    作者:周新平;邹川;廖晓阳;邓文清;刘健康;赵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缝线栓结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缝线固定术,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岁。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为II型7例,III型16例, IV型5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5.3±1.6)分。患者受伤后到入院的时间分别为1~48周,平均为37周。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经胫骨上段前内侧创建骨隧道,沿骨隧道将2号Ethibond缝线引入关节腔,利用肌腱线紧密打结,将撕脱骨块解剖复位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块松动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 X 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Lachman 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6例,伴有轻度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12个月Lysholm 评分为(92.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2.22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

    作者:李伟;杨丽娜;谢美明;潘显明;权毅;刘金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强龙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甲强龙(甲强龙琥珀酸钠)40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配以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予以泼尼松1mg/(kg·d),晨起顿服,配以潘生丁50~75mg,3次/d。结果 A组治疗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结论甲强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冰;杨帆;蒋东波;姚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剂量米力农在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腺五肽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使用胸腺五肽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目上升的情况。方法同期将40例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给予胸腺五肽肌肉注射,1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20mg/d)联合升血小板胶囊口服,用药7d,14d,21d,28d后观察比较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胸腺五肽治疗组用药14d血小板数目明显上升,16例患者用药28d血小板上升至30×109/L以上,对照组用药28d的过程中血小板数目无明显改变。结论胸腺五肽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 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 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而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熊朝晖;陈运良;秦素兰;王波;刘文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急性盆腔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d,先静脉给药3d,待病情好转(改善)或体温正常后8h,改为口服,剂量不变,疗程14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300mg+甲硝唑500mg,静滴,每日1次,共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3.05±1.67) d、静脉给药时间(6.78±1.23)d、住院时间(9.1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4.82±2.01)d、(14.00±0.00)d、(17.98±2.67)d(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6.52%低于对照组的23.91%。结论莫西沙星单药治疗与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临床疗效高,发生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余小容;李建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睡眠医学现状与前景

    现代睡眠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195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1968年,睡眠分期国际标准图谱出版;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作者:陈宇洁;林晖;李勇;杨凌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剂量赛治致抗甲状腺药物关节炎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消瘦、心慌1个月”于2012年10月5日于我院查甲状腺功能, FT39.07 pg/mL、FT44.27 ng/dL、TSH<0.05 uIU/mL、TPOAb >600 IU/mL、TgAb 839IU/mL,诊断为“桥本氏甲亢”。给予甲巯咪唑(赛治)10mg,1次/d,服药至2012年10月22日。无其它诱因出现低热(体温高37.5℃)伴双髋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左腕关节肿胀疼痛,自行服用莲花清瘟胶囊及头孢克洛5d,上述不适无明显改善,于2012年10月28日入院。查体:体温:38.1℃,一般状态尚可,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眼无明显突出,无甲亢眼征,闭目震颤(+),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无触痛,无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6次/min,律齐,双手细震颤(+),左腕关节轻度肿胀,压痛(+),双膝关节轻度肿胀,压痛(+),骨摩擦音(-),双髋关节活动自如。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FT36.62 pg/mL、FT43.24 ng/dL、TSH <0.05 uIU/mL、TPO-Ab>600 IU/mL、TgAb 579IU/mL,血常规:WBC:8.2×109/L,N 61%,M 10.6%,ESR 20mm/h,尿常规、肝功、肾功、CRP、RF、抗CCP抗体、HLA-B27、ANA系列、AN-CA、血免疫球蛋白、补体、尿常规、肺CT、肝胆脾彩超、泌尿系彩超等均无明显异常。入院后治疗:赛治5mg,1次/d,口服,芬必得0.3g,2次/d 口服,阿奇霉素0.5g/d以及更昔洛韦200mg,1次/d静脉滴注。体温进行性增高,至2012年11月3日,体温高39.6℃,关节症状进行性加重,双膝关节肿胀较前明显加重,同时伴有活动受限,双髋关节、双肩关节活动亦受限,双手掌指关节、左腕关节、左踝关节肿胀。复查血常规:WBC:11.8×109/L,N 81%,M 8.0%,ESR 39mm/h,血细菌培养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于2012年11月4日停用赛治及芬必得,给予美卓乐20 mg1次/d 口服,给予心得安10 mg 3次/d 口服,西维尔100 ug 2次/d口服,2012年11月6日体温降至正常(体温高36.7℃),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至2012年11月14日,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于2012年11月19日美卓乐开始逐渐减量,至2012年12月20无明显关节症状,至2013年1月6日停用美卓乐。患者于2013年1月6日复查甲状腺功能FT35.62 pg/mL、FT43.08 ng/dL、TSH<0.05 uIU/mL、TPOAb >600 IU/mL、TgAb 562 IU/mL。2013年3月6日复查甲状腺功能 FT34.62 pg/mL、 FT41.77 ng/dL、 TSH0.01 uIU/mL、 TPO-Ab>600 IU/mL、TgAb498 IU/mL。

    作者:李征寒;吴东红;柳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反复咳嗽20+年,伴活动后气紧10+年,加重伴嗜睡3+d”于2011年2月23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及天气变化时出现,平素自服“感冒药或抗生素”(具体不详)可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紧,并逐年逐渐加重,伴双下肢水肿,高枕卧位,患者未引起重视。3+d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家属提供患者有8+年打鼾,白天嗜睡病史。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平素血压控制欠佳。查体:T:36.3℃,P:91bpm, R:23次/min,BP:140/100mmHg。身高:1.58m,体重:75 kg。体型肥胖,高枕卧位,嗜睡,定向力障碍。颜面部水肿,球结膜水肿。咽腔小,舌体肥厚。口唇及甲床发绀。颈围:40.2cm,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HR:91次/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上肢、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5×109/L,N%:80.3%,HB:171g/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无明显异常。动脉血气分析PH:7.175, PaCO 2:12.46Kpa, PaO 2:5.6Kpa, BE:-12.3,HCO 3-:46.8mmol/L。 NT-proBNP(血清前脑钠肽):10304.79 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全心长大,室壁运动普遍低平,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重度),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肢导联低电压,电轴-51°, ;ST段改变。胸部CT:双下肺炎变,双侧少许胸腔积液,慢支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心影明显增大。肺功能:FEV 1/FVC:65%, FEV 1%:48%。 PSG 多导睡眠仪监测:AHI 38次/h,低血氧饱和度68%,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低氧血症。入院后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采用S/T模式进行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根据病人的情况,设定 IPAP:14~20 cmH 2 O、EPAP:4~6 cmH 2 O 不等,当患者清醒后其 IPAP 调整到14~18cmH 2 O,EPAP调整至6cmH 2 O,其间均以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为指导。经过21 d上述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清楚,全身水肿消褪,血气分析:PH:7.430,PaCO 2:7.55Kpa, PaO 2:8.84Kpa。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降低,氧合明显改善。

    作者:杨凌麟;李勇;陆海英;张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应用于踝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踝部周围骨折应用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踝部骨折患者54例,其中腓骨远端骨折均采MIPPO内固定技术。应用AOFAS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其中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0.5)年。按AOFAS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8.8%。结论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踝部周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有效,踝部感染率低、中后期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作者:巫宗德;彭亮;王小兵;张宇;刘亮;魏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扳机指”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我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通过手法按摩及拇指外展支具固定治疗40例,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疗效,治愈35例,好转5例。结论中医非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创伤小,易于推广。

    作者:周英;刘剑伟;彭玉兰;乐劲涛;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鲜全血比对在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新鲜全血比对实验,评价同一品牌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本室4台迈瑞BC系列血液分析仪采用NCCLS EP9-A2指南进行比对,采用10份新鲜全血检测,以BC-5500测定的值作为标准,其它仪器的测定值与其进行比对。结果4台血液分析仪精密度好,所得结果均小于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相关规定范围;符合1/2 CLIA’88的标准:WBC≤7.5%, RBC≤3.0%,HGB≤3.5%,HCT≤3.0%, MCV≤3.5%, MCH≤3.5%,MCHC≤3.5%, PLT≤12.5%;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和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吴立春;尹晓林;张莉;黄胜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