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平;邹川;廖晓阳;邓文清;刘健康;赵茜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的100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95%)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89例(89%)的甲状腺回声降低,15例(15%)内部可见结节。结论对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图像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CDFI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同时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孔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 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 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而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熊朝晖;陈运良;秦素兰;王波;刘文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无创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的初创意是1979年由加拿大Remmers 教授提出的。1981年澳大利亚Sullivan教授先制作并应用CPAP (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治疗SAS [1]。 CPAP是治疗SAS基本的无创通气方式,其作用相当于一种“气态支架”撑开上气道阻塞的部分,让睡眠中患者气流顺利地在上气道水平流畅。近年来,尽管无创通气装置的通气模式和附加功能有了不同的改进,然而其无创正压通气的基本原理没有改变。1990年Sanders首先在临床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治疗SAS,特点是分别设定吸气和呼气压力并使压力随呼和吸时相自动转换,比CPAP更符合呼吸生理过程[2]。之后的自动压力调节型CPAP或auto-CPAP,根据监测呼吸指标的变化对每次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行实时调整,输出足以解除低通气和呼吸暂停的低压力[3]。近年,针对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适应赐服式通气机(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推向临床,其疗效是肯定的。适应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睡眠呼吸暂停需要,平均容量维持压力支持通气( average volume-assured pressure support)提供了更好舒适有效的治疗效果[4]。
作者:陈宝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采取了腹腔镜手术。结果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胆囊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手术确诊为胆囊三角区渗血并有电钩烧伤钛夹下胆囊管致胆漏症,经过医治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使得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病痛,并且恢复较快,随着手术器械在技术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改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作者:杨康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郑氏伤科中药外敷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36例患者,为了观察疗效设立对照组36例,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结果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组疗效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组疗效更佳。
作者:王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甲强龙(甲强龙琥珀酸钠)40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配以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予以泼尼松1mg/(kg·d),晨起顿服,配以潘生丁50~75mg,3次/d。结果 A组治疗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结论甲强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冰;杨帆;蒋东波;姚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反复咳嗽20+年,伴活动后气紧10+年,加重伴嗜睡3+d”于2011年2月23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及天气变化时出现,平素自服“感冒药或抗生素”(具体不详)可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紧,并逐年逐渐加重,伴双下肢水肿,高枕卧位,患者未引起重视。3+d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家属提供患者有8+年打鼾,白天嗜睡病史。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平素血压控制欠佳。查体:T:36.3℃,P:91bpm, R:23次/min,BP:140/100mmHg。身高:1.58m,体重:75 kg。体型肥胖,高枕卧位,嗜睡,定向力障碍。颜面部水肿,球结膜水肿。咽腔小,舌体肥厚。口唇及甲床发绀。颈围:40.2cm,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HR:91次/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上肢、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5×109/L,N%:80.3%,HB:171g/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无明显异常。动脉血气分析PH:7.175, PaCO 2:12.46Kpa, PaO 2:5.6Kpa, BE:-12.3,HCO 3-:46.8mmol/L。 NT-proBNP(血清前脑钠肽):10304.79 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全心长大,室壁运动普遍低平,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重度),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肢导联低电压,电轴-51°, ;ST段改变。胸部CT:双下肺炎变,双侧少许胸腔积液,慢支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心影明显增大。肺功能:FEV 1/FVC:65%, FEV 1%:48%。 PSG 多导睡眠仪监测:AHI 38次/h,低血氧饱和度68%,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低氧血症。入院后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采用S/T模式进行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根据病人的情况,设定 IPAP:14~20 cmH 2 O、EPAP:4~6 cmH 2 O 不等,当患者清醒后其 IPAP 调整到14~18cmH 2 O,EPAP调整至6cmH 2 O,其间均以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为指导。经过21 d上述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清楚,全身水肿消褪,血气分析:PH:7.430,PaCO 2:7.55Kpa, PaO 2:8.84Kpa。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降低,氧合明显改善。
作者:杨凌麟;李勇;陆海英;张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的情况,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中,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为33.0%、头孢曲松为6.0%、头孢噻肟为20.3%、阿莫西林/棒酸为0.1%、克林霉素为84.0%,作为经典的抗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其耐药率为95.0%,而红霉素的耐为99.0%。结论肺炎链球菌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总体很不乐观,经典的抗菌素中,青霉素和红霉素几近无效。目前临床常用抗菌素中,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低的品种并不多,因此,规范、合理地使用好现有的抗菌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惠;刘伣;赵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会阴部植皮术后应用聚氨酯型( PU)和聚乙烯醇型( PVA)负压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收集会阴部疾病需行中厚游离皮片网状植皮术患者共38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组,其中19例患者植皮术后采用PU型负压闭式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另19例患者采用PVA型负压闭式引流。结果1周后采用PU型负压闭式引流者皮片成活率为(92.83±2.47)%,明显高于安置PVA型负压患者(75.68±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置PU型负压闭式引流患者1周内共1例患者中途因负压引流不畅更换敷料,采用PVA型负压闭式引流者中途共7例因引流不畅及敷料干燥更换敷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U型负压闭式引流来覆盖、固定会阴部游离皮片所取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PVA型负压闭式引流者。
作者:廖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 2,PGE 2)的水平,探讨PGE 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52例、稳定期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55例。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PGE 2水平,并分析PGE 2浓度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 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PGE 2水平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8,P<0.05),稳定期COPD组和AECOPD组痰中PGE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8,P<0.05;F=2.394,P<0.05)。 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与FEV1pred%成负相关(r=-0.58,P<0.05),与FEV1/FVC成负相关(r=-0.74, P<0.05)。结论 PGE2可能参与了COPD 的炎症过程,诱导痰中PGE2水平可以作为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海;王芳;王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超滤对改善凤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 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 CUF组, n=15)、改良超滤组( 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复合超滤组(M +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心脏指数(CI)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术后M+Z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Z组术后2h、12h、24h、48h心脏指数(CI)较ZUF组、MUF组和CUF组高(P<0.05);M+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h、12h、24h TNF-α和IL-8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合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功能。
作者:杨小云;徐明元;徐贵森;蔡钦;宋恒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新鲜全血比对实验,评价同一品牌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本室4台迈瑞BC系列血液分析仪采用NCCLS EP9-A2指南进行比对,采用10份新鲜全血检测,以BC-5500测定的值作为标准,其它仪器的测定值与其进行比对。结果4台血液分析仪精密度好,所得结果均小于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相关规定范围;符合1/2 CLIA’88的标准:WBC≤7.5%, RBC≤3.0%,HGB≤3.5%,HCT≤3.0%, MCV≤3.5%, MCH≤3.5%,MCHC≤3.5%, PLT≤12.5%;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和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吴立春;尹晓林;张莉;黄胜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医学科学,己成为21世纪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除对睡眠进行基础研究外,主要对各种睡眠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及其与临床各科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张立;陈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的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中心、MEDLINE、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采用ICS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1990.1-2014.2),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累计试验组病例1822例、对照1492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无论治疗时间长短,患儿骨密度无明显降低(WMD=0.01,95%CI:-0.03~0.05,P=0.59);成年后的身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7,95%CI:-0.21~0.07,P=0.33)。短期治疗结果表明,患儿身高增长率、足生长率均有所降低(WMD=-0.58,95%CI:-1.03~-0.13,P=0.01)、(WMD=-0.11,95%CI:-0.21~-0.01,P=0.03)。中长期治疗时,患儿身高增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5,95%CI:-1.67~1.18,P=0.73)。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ICS治疗患儿骨密度无降低;短期ICS治疗对患儿身高发育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该现象会消失,且不会累及患儿成年后的身高。
作者:李志瑶;舒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PPHN患者32例,根据有无使用西地那非分成2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西地那非管喂给药,0.5~1mg/(kg·次),6~8h1次,每次用药前后30min监测血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3d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的变化,肺动脉平均压(PAMP )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d,治疗组肺动脉平均压(PAMP )、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结论口服西地那非治疗PPHN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翼状胬肉手术患者219例分成A组(120例)和B组(99例)。 A组患者在常规讲解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7d,B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强调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感42例,有效率65%,异物感28例,有效率76.7%。 B组患者术后疼痛感65例,有效率35%,异物感73例,有效率2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患者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
作者:高玉英;杨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和仪器鉴定结果。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OXA-51基因。结果68株VITEK2 COMPACT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菌株中,50株OXA-51基因阳性,确定为鲍曼不动杆菌;18株OXA-51基因阴性,为复合群其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 OXA-51阳性)与复合群其它细菌( OXA-51阴性)比较,对临床常用的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其它细菌耐药率显著低于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检测OXA-51基因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进行准确的菌种鉴定有利于正确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感染控制的介入。
作者:邹自英;陈莉;刘媛;曾平;熊杰;朱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踝部周围骨折应用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踝部骨折患者54例,其中腓骨远端骨折均采MIPPO内固定技术。应用AOFAS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其中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0.5)年。按AOFAS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8.8%。结论腓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踝部周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有效,踝部感染率低、中后期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作者:巫宗德;彭亮;王小兵;张宇;刘亮;魏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缝线栓结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缝线固定术,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岁。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为II型7例,III型16例, IV型5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5.3±1.6)分。患者受伤后到入院的时间分别为1~48周,平均为37周。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经胫骨上段前内侧创建骨隧道,沿骨隧道将2号Ethibond缝线引入关节腔,利用肌腱线紧密打结,将撕脱骨块解剖复位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块松动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 X 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Lachman 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6例,伴有轻度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12个月Lysholm 评分为(92.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2.22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
作者:李伟;杨丽娜;谢美明;潘显明;权毅;刘金标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