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分析

孔丽娜

关键词:超声检查, 桥本甲状腺炎, 图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的100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95%)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89例(89%)的甲状腺回声降低,15例(15%)内部可见结节。结论对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图像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CDFI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同时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扳机指”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我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通过手法按摩及拇指外展支具固定治疗40例,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疗效,治愈35例,好转5例。结论中医非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创伤小,易于推广。

    作者:周英;刘剑伟;彭玉兰;乐劲涛;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传统股神经阻滞采用人体的解剖标志和扪及股动脉搏动进行定位,成功率较低,失败率高达20%,且容易损伤血管、神经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自Ting 和Sivagnanaratnam[1]第一次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实施腋神经阻滞后,随着大量麻醉医生对超声技术的掌握,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运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将其安全性、有效性、特殊应用和术后镇痛四个方面的新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婕姝;刘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浸泡液鼻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晓东;张世杨;徐元英;陈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2400例孕妇进行调查研究,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产妇进行产前胎检,记录两种筛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产妇进行调查随访,从而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的正确率。结果在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胎儿畸形的筛查过程中,调查发现2400例孕妇,共分娩2412例胎儿,其中单胎2388例,双胎12例。根据随访调查结果,证实胎儿中共有畸形部位130处,并与产前的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检查显示实时三维超声对体表畸形的诊断的正确率(90.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诊断正确率(72.5%),两种方法诊断正确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0410,P=0.0046)。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富天;李晓莉;岳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睡眠医学现状与前景

    现代睡眠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195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1968年,睡眠分期国际标准图谱出版;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作者:陈宇洁;林晖;李勇;杨凌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反复咳嗽20+年,伴活动后气紧10+年,加重伴嗜睡3+d”于2011年2月23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及天气变化时出现,平素自服“感冒药或抗生素”(具体不详)可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紧,并逐年逐渐加重,伴双下肢水肿,高枕卧位,患者未引起重视。3+d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家属提供患者有8+年打鼾,白天嗜睡病史。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平素血压控制欠佳。查体:T:36.3℃,P:91bpm, R:23次/min,BP:140/100mmHg。身高:1.58m,体重:75 kg。体型肥胖,高枕卧位,嗜睡,定向力障碍。颜面部水肿,球结膜水肿。咽腔小,舌体肥厚。口唇及甲床发绀。颈围:40.2cm,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HR:91次/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上肢、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5×109/L,N%:80.3%,HB:171g/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无明显异常。动脉血气分析PH:7.175, PaCO 2:12.46Kpa, PaO 2:5.6Kpa, BE:-12.3,HCO 3-:46.8mmol/L。 NT-proBNP(血清前脑钠肽):10304.79 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全心长大,室壁运动普遍低平,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重度),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肢导联低电压,电轴-51°, ;ST段改变。胸部CT:双下肺炎变,双侧少许胸腔积液,慢支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心影明显增大。肺功能:FEV 1/FVC:65%, FEV 1%:48%。 PSG 多导睡眠仪监测:AHI 38次/h,低血氧饱和度68%,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低氧血症。入院后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采用S/T模式进行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根据病人的情况,设定 IPAP:14~20 cmH 2 O、EPAP:4~6 cmH 2 O 不等,当患者清醒后其 IPAP 调整到14~18cmH 2 O,EPAP调整至6cmH 2 O,其间均以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为指导。经过21 d上述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清楚,全身水肿消褪,血气分析:PH:7.430,PaCO 2:7.55Kpa, PaO 2:8.84Kpa。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降低,氧合明显改善。

    作者:杨凌麟;李勇;陆海英;张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的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中心、MEDLINE、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采用ICS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1990.1-2014.2),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累计试验组病例1822例、对照1492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无论治疗时间长短,患儿骨密度无明显降低(WMD=0.01,95%CI:-0.03~0.05,P=0.59);成年后的身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7,95%CI:-0.21~0.07,P=0.33)。短期治疗结果表明,患儿身高增长率、足生长率均有所降低(WMD=-0.58,95%CI:-1.03~-0.13,P=0.01)、(WMD=-0.11,95%CI:-0.21~-0.01,P=0.03)。中长期治疗时,患儿身高增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5,95%CI:-1.67~1.18,P=0.73)。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ICS治疗患儿骨密度无降低;短期ICS治疗对患儿身高发育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该现象会消失,且不会累及患儿成年后的身高。

    作者:李志瑶;舒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剂量米力农在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成都现代医院及成都新现代手外科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定于2014年10月15日-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 06-021(国)】及成都市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成都市第二届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06001】。内容包括:(1)四肢、头颈及躯干尸体解剖;(2)微小血管吻合、肌腱及神经无创缝合动物实验;(3)理论学习、手术示教及病例讨论等。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手显微外科、显微解剖学专家作专题讲座。培训班结束后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5分(国家级Ⅰ类10分、Ⅱ类5分)。请参会学员于2014年10月10日前将回执以邮寄、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电话或微信、 QQ 留言等方式报名。详细情况请浏览成都现代医院网站(www. cdxdyy. 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剖宫产中复杂子宫下段切开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一种剖宫产中切开复杂子宫下段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复杂子宫下段的孕妇132例,按照各自子宫下段类别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切开方式组(A组),即“先切再撕”方式;B组为实验组,即“先切后撕再剪开”方式。比较二组子宫下段切口实际长度、失血量、切口撕裂延伸率、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子宫下段切口长度更短,失血量更少,切口撕裂延伸率及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复杂子宫下段,剖宫产中可以选择先切再撕后剪开子宫下段的方法,简单易行,减少出血,避免并发症,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美玲;朱剑飞;韩欣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特点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的临床疼痛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993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腹腔镜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DIE的100例生育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证实病灶多位于后盆腔,按病灶是否累及阴道穹窿或直肠分为单纯型(85例)、穹窿型(8例)、直肠型(7例),分析三种不同类型DIE的疼痛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类型的DIE痛经发生率及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穹窿型DIE发生性交痛(75.0%)及肛门坠胀(88.0%)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直肠型DIE大便痛发生率高(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穹窿型出血多(110.5±22.4)mL,直肠型手术时间长(88.5±30.4)min,副损伤率大(14.29%),术后住院时间长(7.7±2.1)d,随访观察出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与是否药物辅助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DIE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与手术切净的程度相关,但该类手术困难,手术副损伤风险大,故保守性手术+药物治疗是具卫生经济学价值的治疗方式。

    作者:贾继刚;杨益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爱尔凯因联合美多丽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爱尔凯因联合美多丽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术前1h开始使用美多丽,每隔10min滴1滴,共3次。观察组在使用美多丽散瞳前10min使用爱尔凯因滴眼1滴后,按对照组散瞳方法进行散瞳,比较两组散瞳效果。结果滴眼药水结束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及两组间瞳孔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爱尔凯因联合美多丽散瞳对提高散瞳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丹;邓婷;陶宗蓉;李兰;马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与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对术后6个月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收集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检测血清OX40L水平,术后内科标准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在147例有效随访患者中,事件组患者31例(21.09%),无事件组患者116例(78.91%);事件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1.79±0.59) ng/mL明显高于无事件组患者(1.27±0.37)ng/mL,(P<0.01);事件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后,血清OX40L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的临床观察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的情况,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中,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为33.0%、头孢曲松为6.0%、头孢噻肟为20.3%、阿莫西林/棒酸为0.1%、克林霉素为84.0%,作为经典的抗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其耐药率为95.0%,而红霉素的耐为99.0%。结论肺炎链球菌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总体很不乐观,经典的抗菌素中,青霉素和红霉素几近无效。目前临床常用抗菌素中,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低的品种并不多,因此,规范、合理地使用好现有的抗菌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惠;刘伣;赵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短期干预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对AECOPD患者清晨空腹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简称激素组)和对照组(非激素组),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空腹皮质醇值。结果治疗后血清空腹皮质醇水平在激素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后,对AECOPD患者血清皮质醇无明显影响。结论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干预AECOPD患者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PA)轴无显著不良影响,为其安全性提供了更多依据。

    作者:刘霞;田景伦;闫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腺五肽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使用胸腺五肽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目上升的情况。方法同期将40例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给予胸腺五肽肌肉注射,1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20mg/d)联合升血小板胶囊口服,用药7d,14d,21d,28d后观察比较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胸腺五肽治疗组用药14d血小板数目明显上升,16例患者用药28d血小板上升至30×109/L以上,对照组用药28d的过程中血小板数目无明显改变。结论胸腺五肽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与仪器鉴定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和仪器鉴定结果。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OXA-51基因。结果68株VITEK2 COMPACT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菌株中,50株OXA-51基因阳性,确定为鲍曼不动杆菌;18株OXA-51基因阴性,为复合群其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 OXA-51阳性)与复合群其它细菌( OXA-51阴性)比较,对临床常用的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其它细菌耐药率显著低于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检测OXA-51基因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进行准确的菌种鉴定有利于正确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感染控制的介入。

    作者:邹自英;陈莉;刘媛;曾平;熊杰;朱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 M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状况,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异时性多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占同期所有收治结直肠癌的1.26%(15/1189),占多发性结直肠癌的36.59%(15/43),平均间隔时间为3.2年,均为肠镜随访发现,15例首次均行手术切除,再发癌以Dukes B期多见。结论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突出,应重视术后肠镜复查,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谷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T三维成像技术引导下实施慢性泪囊炎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引导下实施慢性泪囊炎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治的9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长度及泪道小直径,根据下列2个条件:泪道长度<13.9mm和泪道小直径>3.1mm,分为A组(符合其中1个条件)、B组(两个条件均符合)、C组(不符合任1个条件),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泪道逆行置管手术治疗,同时选取30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骨性泪道长度、骨性泪道小直径以及治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泪道长度减少,泪道小直径增加,而C组泪道长度增加,泪道小直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泪道长度均明显增加,泪道小直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治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治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CT三维成像技术,选择泪道长度短、泪道小直径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泪道逆行置管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罗传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引流液登记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方法首先成立以管理体温单上引流液登记为目的的品管圈,根据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目标,制定对策,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引流液登记。结果从2013年10月20日至2014年2月20日对引流液登记进行品管圈管理后,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6%上升到9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引流液登记合格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顾琼;任燕;赵华岚;朱科第;邹静;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