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瑶;舒敏
一、德国睡眠医学的发展:德国睡眠医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获得“睡眠医学”资质;2004年逐渐趋于成熟,发展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睡眠医师包含了胸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和儿科医师。
作者:Mathias.Elbers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医学科学,己成为21世纪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除对睡眠进行基础研究外,主要对各种睡眠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及其与临床各科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张立;陈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浸泡液鼻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晓东;张世杨;徐元英;陈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无创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的初创意是1979年由加拿大Remmers 教授提出的。1981年澳大利亚Sullivan教授先制作并应用CPAP (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治疗SAS [1]。 CPAP是治疗SAS基本的无创通气方式,其作用相当于一种“气态支架”撑开上气道阻塞的部分,让睡眠中患者气流顺利地在上气道水平流畅。近年来,尽管无创通气装置的通气模式和附加功能有了不同的改进,然而其无创正压通气的基本原理没有改变。1990年Sanders首先在临床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治疗SAS,特点是分别设定吸气和呼气压力并使压力随呼和吸时相自动转换,比CPAP更符合呼吸生理过程[2]。之后的自动压力调节型CPAP或auto-CPAP,根据监测呼吸指标的变化对每次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行实时调整,输出足以解除低通气和呼吸暂停的低压力[3]。近年,针对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适应赐服式通气机(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推向临床,其疗效是肯定的。适应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睡眠呼吸暂停需要,平均容量维持压力支持通气( average volume-assured pressure support)提供了更好舒适有效的治疗效果[4]。
作者:陈宝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2400例孕妇进行调查研究,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产妇进行产前胎检,记录两种筛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产妇进行调查随访,从而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的正确率。结果在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胎儿畸形的筛查过程中,调查发现2400例孕妇,共分娩2412例胎儿,其中单胎2388例,双胎12例。根据随访调查结果,证实胎儿中共有畸形部位130处,并与产前的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检查显示实时三维超声对体表畸形的诊断的正确率(90.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诊断正确率(72.5%),两种方法诊断正确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0410,P=0.0046)。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富天;李晓莉;岳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引导下实施慢性泪囊炎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治的9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骨性泪道长度及泪道小直径,根据下列2个条件:泪道长度<13.9mm和泪道小直径>3.1mm,分为A组(符合其中1个条件)、B组(两个条件均符合)、C组(不符合任1个条件),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泪道逆行置管手术治疗,同时选取30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骨性泪道长度、骨性泪道小直径以及治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泪道长度减少,泪道小直径增加,而C组泪道长度增加,泪道小直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泪道长度均明显增加,泪道小直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治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治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CT三维成像技术,选择泪道长度短、泪道小直径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泪道逆行置管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罗传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使用胸腺五肽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目上升的情况。方法同期将40例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给予胸腺五肽肌肉注射,1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20mg/d)联合升血小板胶囊口服,用药7d,14d,21d,28d后观察比较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胸腺五肽治疗组用药14d血小板数目明显上升,16例患者用药28d血小板上升至30×109/L以上,对照组用药28d的过程中血小板数目无明显改变。结论胸腺五肽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郑氏伤科中药外敷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急性期钙化性岗上肌腱炎36例患者,为了观察疗效设立对照组36例,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结果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组疗效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电针配合局部外敷郑氏伤科中药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组疗效更佳。
作者:王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方法首先成立以管理体温单上引流液登记为目的的品管圈,根据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目标,制定对策,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引流液登记。结果从2013年10月20日至2014年2月20日对引流液登记进行品管圈管理后,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6%上升到9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引流液登记合格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顾琼;任燕;赵华岚;朱科第;邹静;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我省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患者进行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SG检查,诊断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治指南》且资料完整,拟行CPAP治疗的OSAHS患者151例,其中男119,女32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及PSG监测数据。制定依从性调查表,并进行电话随访。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及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①我省OSAHS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为52.3%,经济因素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个明显因素;②在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中,患者经CPAP治疗后主观症状的改善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③在四川,炎热天气因素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个较重要因素;④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AHI、BMI、颈围等不是影响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的因素;⑤CPAP使用中的副作用如压力不适、鼻咽不适、面罩漏气等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我省OSAHS患者进行CPAP治疗的依从性好者为52.3%,依从性较国外患者差,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在四川地区,经济因素及气温也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
作者:李斌;万小兵;袁泉;董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我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通过手法按摩及拇指外展支具固定治疗40例,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疗效,治愈35例,好转5例。结论中医非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创伤小,易于推广。
作者:周英;刘剑伟;彭玉兰;乐劲涛;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超滤对改善凤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 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 CUF组, n=15)、改良超滤组( 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复合超滤组(M +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心脏指数(CI)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术后M+Z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Z组术后2h、12h、24h、48h心脏指数(CI)较ZUF组、MUF组和CUF组高(P<0.05);M+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h、12h、24h TNF-α和IL-8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合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功能。
作者:杨小云;徐明元;徐贵森;蔡钦;宋恒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PPHN患者32例,根据有无使用西地那非分成2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西地那非管喂给药,0.5~1mg/(kg·次),6~8h1次,每次用药前后30min监测血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3d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的变化,肺动脉平均压(PAMP )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d,治疗组肺动脉平均压(PAMP )、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结论口服西地那非治疗PPHN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成都现代医院及成都新现代手外科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定于2014年10月15日-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2014年“全国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 06-021(国)】及成都市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成都市第二届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0406001】。内容包括:(1)四肢、头颈及躯干尸体解剖;(2)微小血管吻合、肌腱及神经无创缝合动物实验;(3)理论学习、手术示教及病例讨论等。届时将邀请全国著名手显微外科、显微解剖学专家作专题讲座。培训班结束后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5分(国家级Ⅰ类10分、Ⅱ类5分)。请参会学员于2014年10月10日前将回执以邮寄、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电话或微信、 QQ 留言等方式报名。详细情况请浏览成都现代医院网站(www. cdxdyy. 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 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作者:贺凯;王耀东;袁光亚;何苑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的情况,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1个季度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中,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为33.0%、头孢曲松为6.0%、头孢噻肟为20.3%、阿莫西林/棒酸为0.1%、克林霉素为84.0%,作为经典的抗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其耐药率为95.0%,而红霉素的耐为99.0%。结论肺炎链球菌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总体很不乐观,经典的抗菌素中,青霉素和红霉素几近无效。目前临床常用抗菌素中,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低的品种并不多,因此,规范、合理地使用好现有的抗菌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惠;刘伣;赵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的100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95%)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89例(89%)的甲状腺回声降低,15例(15%)内部可见结节。结论对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图像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CDFI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同时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孔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 n=50例)及对照组( 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作者:杜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赛机宁不同外周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NMB)对脑瘫患儿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功能性选择性腰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12岁,性别不限。麻醉诱导后,使用Nicolet Endeavor-CR16通道的电生理监护仪,对拟切除的脊神经后根连续3次电刺激,间隔时间为5s,刺激强度为3.50mA,记录所刺激的神经根诱发相应肌群肌电图( EEMG)的平均振幅和潜伏期作为基础值。静脉推注赛机宁0.05 mg/kg,当外周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分别为100%、75%、50%、25%时再次以同样的强度刺激及间隔时间连续进行3次电刺激,记录EEMG的平均振幅和潜伏期。观察振幅保留比率和潜伏期的变化与赛机宁不同NMB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NMB减少,振幅保留比率逐渐增大,振幅保留比率(Y)与NMB(X)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960a(P<0.01)。NMB在50%~100%时,潜伏期较基础值明显延长,潜伏期(Y)与NMB(X)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481a(P<0.01)。结论赛机宁可影响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随着NMB程度逐渐降低,振幅保留比率逐渐增大,潜伏期缩短。
作者:刘建波;赵泽宇;张蓉;王馨雪;黄建盛;程庆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