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华;胡海燕
目的:探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治疗进程中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免疫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儿中14.64%有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24.39%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维持剂量阶段。而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儿童哮喘的治疗耐受性、安全性好,该治疗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有良好意义。
作者:罗荣华;艾涛;张蕾;段亚平;陈铭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低渗性脑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8例尿毒症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的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血浆渗透压在210~265mmol/L,血钠浓度在121~130mmol/L 9例,110~120mmol/L 15例,<110mmol/L 4例。血浆渗透压及血钠均明显降低,给予补充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血液透析、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后,23例低渗性脑病患者完全治愈或病情好转,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应及时监测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从而对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作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对合并低渗性脑病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氯化钠、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
作者:钟小燕;段志强;马小平;周志成;李宏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MSCT不同层厚及重建方式对肾皮质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上腹部MSCT增强患者,分别在5mm、1.25mm层厚及MPR重建图像上测量60只肾脏上盏平面、肾门平面及下盏平面皮质厚度,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mm层厚测得肾皮质上盏平面、肾门平面及下盏平面平均厚度分别为(5.54±0.954)mm、(5.59±1.195)mm、(5.45±1.048)mm;1.25mm层厚测得肾皮平均厚度分别为(5.49±1.095)mm、(5.38±1.065)mm、(5.45±1.055)mm;斜冠斜矢位上测得肾皮质平均厚度分别为(5.30±1.085)mm、(5.29±1.005)mm、(5.33±1.050)mm;三种测量方式测得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层厚及重建方式对肾皮质厚度测量值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科研中可以采用5mm层厚测量肾皮质厚度,以简化研究程序。
作者:杜涛明;唐烨真;莫云海;范杰;程培;冉隆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1,女,33岁,单位工作人员,因手脚掌、臀部散在红色丘疱疹伴全身肌肉酸痛,口腔散在糜烂点1d于2013年1月11日就诊。 T:38℃,1周前其儿子在我科诊断手足口病。诊断:手足口病。给予利巴韦林150mg,口服3次/d;转移因子6mg,口服3次/d;聚肌胞2mg,肌肉注射,1次/d等处理后治愈。
作者:龙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铜、锌、钙、镁、铁等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含量,更好地对其进行营养方面的指导。方法随机选取724名健康儿童,采集静脉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上述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724例受检儿童的微量元素以锌(28.7%)、钙(9.0%)、铁(6.6%)的缺乏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降低,未发现镁缺乏及铅超标的儿童。结论本地区儿童的镁、铅含量基本趋于合理,微量元素的缺乏以锌、钙、铁为主,在婴幼儿期表现尤为明显,应加强对该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的早期干预及治疗。
作者:肖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简便科学的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供工具。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会议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采用特尔斐专家咨询法建立指标体系,再利用描述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11家医院在等级评审前后的服务能力变化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指标构建从反应资源与服务量、医疗服务质量、人才培养和培训、科研四方面入手,筛选了21项核心指标。利用此评价体系对11家县级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前后开展了评价,结果显示等级医院评审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改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该指标体系体现了新医改方案赋予县级医院的职责,突出了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指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县级综合医院的综合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樱;胡锦梁;李兵;杨莉梅;周宏;陈云烨;宋平;代小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常见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57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产生的原因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结果576例患者中有249例出现膀胱痉挛,发生率43.2%。结论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能降低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减轻膀胱痉挛性疼痛,及时解除患者痛苦,促进术后顺利恢复。
作者:魏兴华;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价压疮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近两年住院患者共1973例,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的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时间、意识、活动能力、体位变换能力、皮肤感觉、皮肤状况与压疮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进一步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活动能力和体位变换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其OR值分别为2.87和2.45(P<0.01)。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甄别出对压疮发生影响较大的高危因素。
作者:汪远碧;曹薇;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造影剂及是否采用水化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9月到2011年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疑似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根据使用造影剂的不同随机分为低渗组(n=60)和等渗组(n=60)。低渗组使用碘海醇,等渗组使用碘克沙醇;在造影前后根据是否水化治疗又分为水化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不同类型造影剂及水化治疗在使用造影剂后3d、7d的患者肾小球虑过率(GFR)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造影后3天,患者GFR下降( P<0.05),7天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在等渗和低渗组二者没有差异(P>0.05);无论在等渗或低渗组,水化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的GFR下降有减轻(P<0.05)。结论在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为预防造影剂肾病,水化治疗可能较昂贵的等渗造影剂更有效。
作者:王海波;钟远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资料共有36例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术后6周行腋神经临床和肌电图检查,如异常在术后3、6、12月时复查;功能评价为术后6月和12月时的Constant评分;其它指标包括影像学评价和相关并发症。结果3例患者肌电图显示腋神经牵拉损伤但无临床表现;Constant评分在6月和12月时为(73.8±9.8)和(85.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骨折复位不良;1例1年后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术中注意腋神经保护可使其损伤风险小化。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 HCM)比较,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HC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3组进行比较。 AHCM组:AHCM 26例。典型HCM患者(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壁肥厚),根据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分成二组,即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NOHCM)组39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OHCM)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超声特点。结果 AHCM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较OHCM组晚[(48.9±12.6)岁VS.(38.5±12.0)岁,P<0.01],无猝死家族史,临床症状轻,较少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血浆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和肌红蛋白(MYO)的水平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HCM组、NOHCM组和OHCM组心电图上深尖倒置T波(GNT)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7.7%、12.8%和8.0%( P<0.01),且AH-CM组多伴有左心室高电压。结论 AHCM与典型OHCM的临床特点差异明显,而与典型的NOHCM差异不大心脏超声检查阳性及心电图胸导联上典型的GNT可为确诊AHCM提供依据。
作者:舒燕;姜荣建;程标;孔洪;赖金川;王正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对比清创胶配合藻酸盐敷料与传统换药方法对感染切口处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95例肝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在创面/创腔里使用清创胶清创,并填塞藻酸盐引流条/片,对照组(n=45)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伤口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换药至切口内没有坏死组织肉芽鲜红停用引流条为止换药的次数、换药时间、换药时患者的疼痛感(值),并对两组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换药时间为(9.26±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28±1.53)d(P<0.05);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为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换药次数14次(P<0.05);换药时患者自述的疼痛值(10分),试验组为无痛16例,轻度疼痛27例,中度疼痛7例,没有重度疼痛;对照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26例,重度疼痛14例,而无痛是0例。结论采用清创胶配合藻酸盐的方法能加快腹部感染切口清创、促进愈合,缩短换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换药频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许瑞华;冯缓;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分为试验( E)、对照( C)两组。两组均选择腰3~4间隙穿刺注入0.5%布比卡因脊麻,E组使用1.5mL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6mL联合麻醉,C组使用2mL以同样方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各3mL。观察脊麻后5min、10min、15min时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及肌松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后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且E组在麻醉后5min、10min时高于C组(P<0.05)。 HR均高于麻醉前,且E组在麻醉后5min、10min时低于C组(P<0.05)。麻醉后E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发生率及肌松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脊麻联合低容量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稳定剖宫产术中产妇心血管系统。
作者:朱玉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46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分为PICCO组(25例)和常规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内皮素-1、氧合指数和血乳酸等指标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脓毒症休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液体复苏开始时,两组血清ET-1、CK-MB、cTnI均处于较高水平,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对应时间点上PICCO组ET-1、CK-MB、cTnI、PaO2/FiO2、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能较快下调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
作者:潘浩泉;孙小聪;孙毅;胡金伦;莫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膨胀止血海绵在鼻腔鼻窦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术后分别行凡士林纱条(对照组)和膨胀止血海绵填塞(观察组),比较两组鼻腔填塞后疼痛、全身反应情况、抽取出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情况。结果膨胀止血海绵组的填塞期鼻腔疼痛和(或)头疼轻,全身反应小,抽取出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情况均比凡士林纱条组轻。结论膨胀止血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腔鼻窦术后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明显优于凡士林沙条。
作者:苏惠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 CatB)及组织蛋白酶D( Cat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63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结果 CatB、CatD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4%(44/63)、58.73%(37/63),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分别为25.00%、20.00%,P<0.05)。 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临床、病理分级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结阳性样本中的CatB、CatD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 CatB、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116,P<0.05)。结论 CatB和Cat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阴性增强。 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闵绍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单独药物和耳石颗粒复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敏使朗(12mg/d,3次/d)和金纳多(80mg/d,2次/d),口服,连续4周。联合组还给予耳石复位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颈部保健操和手眼协调训练)。开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门诊随访,每次随访评估其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临床缓解更早出现。治疗后两个随访时间点,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药物联合耳石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BPPV见效快,疗效显著,复发少。
作者:李改丽;汪丙昂;徐贤华;秦杨;戎健;白淑蓉;邓涛;李烨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结合4例长时间机械通气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系统分析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原因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气管食管瘘发生后用可加长型气管导管及自制的气管导管将气囊端向下伸,跨过瘘口,封闭气道,保证机械通气的继续进行,但自制气管导管生存期更长。结论对长时间机械通气形成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使用自制的导管封闭瘘口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能使瘘口自愈,是保守治疗气管食管瘘的一种有效,简单的方法。
作者:蒋德雄;王廷杰;王红军;张雪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ERCP+EST后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05例拟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ERCP+EST后72h内及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胆囊壶腹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囊壶腹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ERCP+EST后48~72h内行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炎性反应轻,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佳手术时机。
作者:钟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汉族。因上腹胀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T:36.5℃, P:84次/min, R:16次/min, BP:110/70 mm/Hg。胸片未见异常。 B 超提示腹腔积液。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入院诊断:①腹腔积液待诊;②结核性腹膜炎?
作者:谢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