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邓益斌;于旭旭;唐怡;杨晓玲
目的 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两者在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诊或待排结核的6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采用T SPOT.TB和TST试验,比较二者对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和阴性似然比(LR-).结果 68例疑患结核患者确诊结核48例.T SPOT.TB实验在敏感性、特异性、PPV、NPV等方面显著优于TST(P<0.05);T SPOT.TB的LR+值明显高于TST,LR-值明显低于TST.结论 T SPOT.TB检测是诊断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显著优于结核菌素试验(TST),更适于作为结核筛检试验,在结核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永生;刘蔺;周航;宁靓;徐小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结肠镜结合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患有直肠癌伴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镜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观察其效果.结果行结肠镜息肉切除11例;结肠息肉切除2例; 1例患者息肉跟直肠癌靠近,采用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切除;1例患者经采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同时切除右半结肠.所有患者手术后无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存活14例,均无复发或肿瘤出现,1例死亡病例为肿瘤复发死亡.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有必要辅助结肠镜检查息肉,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手术术式切除息肉.
作者:何程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次,1次/d,7~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所有患儿心电图改变均消失;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检测指标特异敏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李丽;杜逸亭;赵利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暂时性肝门阻断时,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术后1h、6h、24h、3d及7d肝脏能量代谢变化.结果 ①术后各时相点对照组RCR值和P/O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也晚于实验组;②实验组于术后各相应时相点肝细胞A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恢复正常也比对照组较早.结论 暂时性肝门阻断时门体分流处理能够改善能量代谢,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作者:翁敏;骆助林;曾维政;汪涛;田伏洲;戴睿武;黄竹;程龙;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病例分析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CA﹚的治疗.方法运用血管内栓塞治疗PICCA 11例和手术治疗PICCA 3例.结果 14例患者均治疗成功,1例Hunt-Hess分级Ⅴ级病人术后1周死亡,1例Hunt-Hess分级Ⅳ级病人术后生活不能自理.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颅神经麻痹,吞咽障碍.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PICCA和手术治疗PICCA都是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者不能相互取代.
作者:宣井岗;彭亚;陈荣华;朱旭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iCCO(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EBP)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2例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iCCO指导下CE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氧合,呼吸,心率,炎症因子、PiCCO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I)等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病死率低,对循环影响小.结论 PiCCO联合CEBP治疗能降低ARDS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清除炎症介质,改善氧合,维护内环境,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了ARDS的预后,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式.
作者:张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几类疾病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与评价.方法 分别检测冠心病30例、脑血管疾病30例、恶性代谢性肿瘤30例、白血病30例及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的Hcy含量,并统计分析六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脑血管病组以及糖尿病肾病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冠心病组,脑血管病组以及糖尿病肾病组之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代谢性肿瘤组与白血病患者的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Hcy是否为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以及Hcy能否作为鉴别诊断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指标,尚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光富;胡孝彬;郭晓聪;方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反复咳嗽、咯痰伴胸闷 1个月于2012年5月26 日来我院急诊,无发热、咯血、胸痛、声嘶,亦无潮热、盗汗、消瘦.曾经口服抗感染、祛痰、止咳及中药汤剂治疗,病情时好时坏,症状以夜间为甚.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查体:T 36.8 ℃,P 80次/min,R 18 次/min,BP 110/6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右锁骨上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大直径约0.5cm,质韧无触痛,边界欠清,部分有融合.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伴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聂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患儿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D组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评级;观察两组患儿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苏醒时(T4)HR、RR、SBP和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镇痛效果优于P组(P<0.05).T1时两组HR慢于、SBP和SpO2均明显低于T0时(P<0.05).T2~T4时D组HR慢于、SBP低于P组和T0时(P<0.05).P组起效、苏醒时间长于D组(P<0.05).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D组(P<0.05).术中舌后坠和呼吸抑制P组明显高于D组(P<0.05).P组苏醒时头晕、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且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程斌;徐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紫草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肛瘘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熏洗组)41例和观察组(紫草膏配合中药熏洗组)41例,后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便血时间及术后3、5、7d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术式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便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5、7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紫草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较佳,可更快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及降低患者的不适.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FP值监测对Citrin缺陷症诊断的意义,提高对Citrin缺陷症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7~2010年我院基因确诊的Citrin缺陷症14例病儿血清AFP值情况.同时留取新生儿病房患儿血清进行黄疸指数及AFP测定,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分组,分析病理性黄疸与AFP值的关系.结果 ①Citrin缺陷症患儿中血清AFP明显增高的占71.4%;②有病理性黄疸的患儿血清AFP值较高;而黄疸新生儿中血清AFP值较高的患儿,黄疸恢复较慢.结论 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AFP值异常增高,应警惕Citrin缺陷症可能.
作者:袁泉;陈淑丽;温鹏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分析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门诊2型糖尿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糖、血脂、血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72例2型糖尿病患者.84.9%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单项达标;20.6%的患者两项达标;4.0%的患者三项达标;35.7%的患者三项均不达标.结论 2型糖尿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低,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患者的教育、治疗、随访、管理工作.
作者:刘丽梅;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钩突的鼻内镜手术方式行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60例患者保留部分钩突手术,并定期清理术腔、换药临床观察.结论 60例保留部分钩突鼻窦开放术手术顺利,出血少,术腔恢复快,无并发症,治愈率90.0%,随访6~12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 保留部分钩突鼻窦开放术易操作,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李红光;杜经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干预对肺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气道高反应性患者186例随机分成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例,治疗干预组用药物干预其气道高反应性,对照组常规治疗.检测肺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EV1,FEF25%,FEF50%,FEF75%和气道高反应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发病次数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气管扩张伴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药物干预可以保护患者肺功能、减少支气管扩张的急性发病次数.
作者:吴友茹;陈明勇;袁晓玲;张金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12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在抗感染,改善通气,吸氧、吸痰等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吸入布地奈德1mg/次,2次/d,同时予复方异丙托溴铵1.25ml/次,间隔20min~2h吸入1次至喘憋缓解;对照组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mg/(kg·次),2次/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28,P>0.05),但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92,P<0.05),并且观察组喘憋减轻时间、喘息缓解时间、住院日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需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静脉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作者:苏秦;邓益斌;于旭旭;唐怡;杨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肘部静脉注射吸毒所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 收集整理2008年12月~2011年8月期间6例因静脉注射吸毒导致肘部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发感染、破溃出血患者资料,4例出现失血性休克.在积极抗休克等治疗后,急诊手术采用彻底清除创腔,假性动脉瘤切除,肘部肱动脉结扎,Ⅰ期或Ⅱ期关闭创口.结果 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6例患者切口均愈合,局部感染治愈,患肢得以保全,假性动脉瘤无复发,伤肢功能评分优良,肢体血循环良好,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术前评估肢体远端血循环为良好,行动脉瘤切除加肱动脉结扎术对于肱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为切实有效方法.
作者:周庆;朱仲伦;谢德;张建军;谭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40例低钾周瘫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诊治经过和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18例,22例(57.5%)发作有明确的诱因,均行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其中血钾<2.0mmol/L者17例(42.5%),2.0~3.0mmol/L者19例(47.5%),>3.0mmol/L者仅4例(10.0%);ECG检查异常者17例(42.5%).本组患者中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者共36例(90.0%),40例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予补钾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日为(3.3±1.9)d,平均住院费用为(1503.3±811.7)元.结论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既能保证系统全面的病因学搜索,又能安全、有效、及时地救治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洁;张萍;谢勇;陈洪;冯芹;王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发病6~72h手术)和超早期组(发病6h内手术),均在局麻状态下,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组临床疗效和再出血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而致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明显减少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斌;田会宾;贾连海;张国;吴再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目前ICU中多的感染之一.患有VAP的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较长的住院时间.因为仅依靠影像学上出现新的炎性渗出,以及发热、白细胞增高或减少、支气管脓性分泌物等临床标准就诊断有呼吸机相关肺炎,太过于局限了,且很多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单靠临床指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缺乏敏感度.应用气道分泌物培养定量分析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以及降低病死率.但对于定量分析,目前还不能确定哪一种标本收集方法更加的完美.
作者:陈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复方消化酶胶囊联用乳果糖口服液与单用复方消化酶胶囊分别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 60 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 组,复方消化酶胶囊与乳果糖口服液联用组( 治疗组,n=30,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3次/d,乳果糖口服液20ml,3次/d) 复方消化酶胶囊单用组(对照组,n=30,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3次/d),2 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 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3.3%;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消化酶胶囊与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应用是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晨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