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周敏;万慧颖;刘杨英

关键词:斑秃, 精乌胶囊, 复方甘草酸苷,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方法 84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予口服精乌胶囊及复方甘草酸苷,,脱发局部外用本院自制制剂倍他米松溶液,对照组41例仅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外用药物,1个月为1疗程,观察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较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股四头肌腱带髌骨骨块胫骨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

    目的 采用股四头肌腱带髌骨骨块胫骨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2009年6月~2011年3月共12例单纯PCL断裂患者,采用股四头肌腱带髌骨骨块胫骨双隧道重建,股骨端使用阻滞螺钉固定,胫骨端使用阻滞螺钉加螺钉栓桩双重固定.结果 12例患者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术前(51±6.3)分,术后末次随访(92±4.5)分,P<0.05;IKDC2000评分术前(49±2.5)分,术后(90±5.6)分,P<0.05;伸膝肌力均达到5级;胫骨后沉征均阴性; 2例术后残留PDTⅠ°阳性,其余均阴性;2例术后存在深蹲膝前痛,其余无膝前痛.结论 采用股四头肌腱带髌骨骨块胫骨双隧道重建PCL治疗单纯PCL断裂效果确切,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好,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作者:李强;高志;程松苗;胡勇;张旸;郑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期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控讨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1例妊娠期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HE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呈囊实性,囊性部分为良性畸胎瘤,与实性部分有纤维包膜分隔.实性部分瘤细胞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的细胞,另一种为胞质透明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alretinin 、a-inhibin、Melan-A、CD99阳性表达.结论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是类固醇细胞中常见的类型,良性多见.而妊娠期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非常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徐基成;雷龙春;余绍兰;王青青;李晓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年复发率17.2%、首次复发时间(30.2±5.3)个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17.9%及首次复发时间(25.4±8.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性三方面的术后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可明显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作者:廖勇;黄建林;安宇;邱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对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前后一般生命特征和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我院普外科接受择期手术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生命特征和负性心理事件数量.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一般生命特征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围术期负性心理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负性心理事件发生,患者对手术依从性得到明显增强.

    作者:龚子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34例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本组患者中,无抑郁者58例(43.3%),抑郁者76例(56.7%);抑郁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者,体现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 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8个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6例抑郁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HAMD、SF-36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工作者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并加强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应当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宋月平;代京涛;王杏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β-catenin在肝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β-catenin在胞内异常表达常见于多种原发性肿瘤,本研究拟观察β-cateni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β-catenin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sion法检测33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22例胆管细胞癌,20例转移性癌及20例正常肝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β-catenin蛋白在肝细胞癌胞膜/胞质/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2%(24/33),76%(25/33)和39%(13/33);在胆管细胞癌胞膜/胞质/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9/22),86%(19/22)和45%(10/22);在转移性癌胞膜/胞质/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0%(16/20),90%(18/20)和40%(8/20);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胞膜/胞质/胞核的表达率分别是58%(19/33),67%(22/33),0%(0/33)和60%(12/20),70%(14/20),0%(0/20).β-catenin蛋白胞膜/胞质/胞核在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胞膜/胞质/胞核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β-catenin的过表达提示其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促癌的作用.

    作者:王敏;谭小军;朴金松;高蔚樱;赵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严重骨盆骨折的急救措施

    目的 探讨对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急救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2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了系统专业化的急救措施,并对临床急救治疗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措施,本组所有患者病情及休克情况均获得明显缓解,且全部顺利度过危险期,无1例死亡,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100%.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通常由强大的暴力伤害所致,故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急救时,应强调救治步骤的条理性及专业系统性.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能为患者生命提高良好的保障,显著降低其病死率,更为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及预后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56例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盆腔痛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明显有临床意义.结论 慢性盆腔痛是一种综合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疼痛缓解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毅;杨树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

    目的 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经验.方法 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各190例,临床路径护理组采用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分别统计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优于传统手术组,临床路径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依照临床路径的模式实施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使护理质量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曾碧;张同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茵栀黄颗粒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胆红素变化、皮肤黄疸指数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64%,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64.52,对照组治愈率5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快速消退黄疸,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19例.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仅1例患者残留后抽屉试验阳性,3个月时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1分(91~96分).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可靠的方法,疗效确切.

    作者:杨晓;王跃;吕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复方薰衣草酊与复方土槿皮酊治疗足癣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通过与复方土槿皮酊治疗足癣的临床对照,观察复方薰衣草酊对足癣等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2例手足股癣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复方土槿皮酊涂抹,实验组用复方薰衣草酊喷洒.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治愈率(73.4%)高于对照组(36.2%),P<0.01.②实验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58.6%),P<0.01.结论 复方薰衣草酊治疗真菌感染治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和平;吴多江;宋辉;吴希;罗学虎;王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亲情式护理模式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科病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患者实施亲情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9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制定亲情式护理方案,实施亲情式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出院时,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两组患者综合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住院患者实施亲情式护理,既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又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杨绍平;闵丽华;马倩;郭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压正常高值者早期动脉硬化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正常血压人群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以及baPWV与Framingham评分的关系.方法 测定180例血压正常高值者及212例正常血压者的baPWV,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同时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代谢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和既往史.结果 baPWV在血压正常高值组中已明显增高,腹内脂肪、血糖、血脂等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明显增高,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与空腹血糖是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增高程度与Framingham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正常血压高值患者在靶器官损害之前已有大血管损害,且这种损害和年龄、血压、血糖、BMI相关.

    作者:唐晓明;景爱平;江倩;陈敬;周娜;张懿;王敏;陈洪林;胡蓉;钟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观察与研究

    目的 通过对C-反应蛋白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研究,以期明确该指标的临床意义以及探索一种客观、稳定的指标监测疾病、协助诊疗.方法 于2012年1~5月收集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者且再选取62例健康体检者以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以及对C-反应蛋白等客观指标进行监测与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高危因素、与该病存在显著相关性;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急性加重期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1、与缓解期者相比P<0.05,同时缓解期肺功能Ⅰ级与Ⅳ级相比P<0.05,缓解期肺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客观指标,加强该指标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评估病情、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玉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袋式输液器对5种药物的吸附性观察

    目的 观察袋式输液器对5种药物吸附性.方法 按照临床的用药习惯,分别将5种药物加入袋式输液器中,用HPLC法测定其0、1、2、4、8h的的百分含量,以0h的百分含量为参照计算吸附率.结果 袋式输液器对甲硝唑、林可霉素、氧氟沙星、人参皂苷Re基本没有吸附;对人参皂苷Rg1、大豆油及卵磷脂有吸附,特别是对卵磷脂吸附较强,8h的吸附率约为10%.结论 袋式输液器对部分药物有较强吸附临床应避免这些药物在袋式输液器中使用.

    作者:朱九群;兰婉玲;何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与保守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与保守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保守骨牵引)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时间指标,定期随访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早期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位满意率(P<0.05)和功能优良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尿道狭窄、性功能轻度障碍、骶髂关节融合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而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易明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与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作者:刘蔓莉;皮婧静;杨斌;崔路可;龚蓉;程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连续重复泪道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利用连续重复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探讨其疗效.方法 65例(70眼)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连续重复泪道探通术联合抗生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泪道探通术,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90.9%,对照组治愈率6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一例假道,试验组无假道或泪小点裂伤;对照组出现2例上眼睑轻度水肿,试验组出现2例上眼睑轻度水肿,休息一天后均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重复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治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水平及其动态改变.方法 窒息组新生儿85例(轻度窒息66例,重度窒息19例),正常对照组56例.将轻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果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检测各组新生儿出生2~24h及生后第5d的心肌酶谱.结果 ①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心肌酶谱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增高更明显(P<0.05);②对照组、轻度窒息常规治疗组及果糖治疗组出生5d时的心肌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出生时显著下降(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增高,窒息程度越重,增高越显著.轻度窒息新生儿无论是否给予保护心肌治疗,出生5d时的心肌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熊复;廖志;张衡;刘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