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时飞
目的 观察比较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在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治疗的基础之上,分别加入柿叶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干预.其中,柿叶提取物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纽各30例,两组均治疗30d,分别观察头晕、目眩等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柿叶提取物纽有效率88.3%,银杏叶提取物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柿叶提取物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较银杏叶提取物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柿叶提取物组较银杏叶提取物组能更有效地改善脑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
作者:肖旭;胡卫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 2009年6月收治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本组无术中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伤口窦道形成,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7个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50%,6个月时95%,9个月时达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34.5°,术后Cobb角平均为14.8°(与术前比较,P<0.05).至近一次随访,无结核病灶复发病例,内固定无断裂.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早期恢复脊柱的支撑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好.
作者:刘江川;范海泉;向乾彬;陈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该病的患儿10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脑电图特征.结果 惊厥多发生于胃肠症状出现后2d内,共85例(81.7%),14例发生于胃肠症状出现后3~5d(13.5%),有5例胃肠症状出现于惊厥后(4.8%);惊厥表现形式多为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仅4例表现为部分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为1~6次,平均发作次数2.46次;发作次数超过1次的86例中,72例在24h内连续发作,14例在48h内连续发作;一年四季散发,其中秋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9~12月;4~8月发病率较低.62例做视频脑电监测,25例见小棘波,占40.3%;同期我院视屏脑电监测患儿(0~3岁)1628例中,有206例见小棘波,占1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病惊厥多为成簇样发作,惊厥多发生于胃肠症状出现后48h内;惊厥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部分发作全身泛化;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不等;大多数患儿惊厥复发可能性小;较多患儿脑电图可见小棘波.
作者:邓佳;赵力立;宋葳;胡文广;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不同配伍,对门诊纤维胃镜患者的镇静、镇痛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90例行纤维胃镜检查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n=30),B组(异丙酚+芬太尼,n =30),C组(异丙酚,n=30).A组:首先静脉推注咪唑安定1mg,5min后静脉推注芬太尼10μg/kg,再过1min异丙酚按1.5mg/kg以3mg/s的速度静脉注入,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术中患者肢体活动时,以0.5mg/kg追加异丙酚.B组:静脉推注芬太尼10μg/kg,1 min后异丙酚按2mg/kg以3mg/s的速度静脉注入.C组:单纯静脉给予异丙酚按2mg/kg以3mg/s的速度静脉注入.术中均给予鼻导管吸氧,均待胃镜退至贲门时停止给异丙酚,连续监测SBP、DBP、HR、RR、SpO2 、EKG和停药后苏醒时间.结果 三组间年龄、性别、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的镇静镇痛效果,A组作用更显著,苏醒时间短,P <0.01.结论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门诊纤维胃镜检查过程中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作者:孙志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氯胺酮(ketamine)为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NM-DA受体阻断剂,阻断兴奋性神经传导的NMDA受体是氯胺酮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静脉麻醉药,临床使用已有几十年(1962年Corssen和Damino首先在人体上应用).近年来,氯胺酮应用于超前镇痛的研究是一个热点,本文就其超前镇痛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维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给予降脂药物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n=42)和氟伐他汀组(n=44),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40mg/d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种降脂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DL-C、TG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UN、SCr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r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但是二者发挥作用并无差异.
作者:邹顺;王冬梅;马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将108例2011年3~11月入本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模式,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疗效.
作者:周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予口服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悬液15ml,3次/d,于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治愈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能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俊臣;王显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方法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7月实施腹腔镜探查的13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术中均明确诊断,腹腔镜完成诊治118例(89.4%),中转开腹14例(10.6%).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出血量15ml,平均住院时间5.5d,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很高的诊疗价值,比开腹具有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普外科急腹症理想的诊治手段.
作者:段建学;徐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皮下注射重组白细胞介素-210万U/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1600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 重组白细胞介素-2在止疱、止痛、结痂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带状疱疹不良反应小,起效较快,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作者:王烜;谭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53例,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49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10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肠蠕动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但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尚待深入研究和对比观察.
作者:祁夫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不同影响因素.方法 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院治疗6周以上,年龄18~45岁,GAF≥61分97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选择“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作为评定工具,分析BPRS、GAF与病耻感的相关性,比较各种因素对病耻感的影响.结果 治疗6周后的病耻感与BPRS、SGAF评分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10).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比较中仅反映出能力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反映在青春型、紧张型与未定型之间.随着病程延长,病耻感总分、各因子分都出现了有意义的下降(P<0.05).各因素比较中,女性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非常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女性患者比男性明显,但随着病程延长,病耻感体验显示出了轻度化状态.
作者:蔡端芳;龙赟;童颜;蒋特;谭友果;刘敏;王慢利;李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肾错构瘤(AML)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50例肾错构瘤诊治资料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50例肾错构瘤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行肾切徐术28例,肾部分切除术10例,肾错构瘤切除术12例.其中双侧肾错构瘤6例,恶变3例.结论 肾错构瘤手术后应长期随访,因肾错构瘤有双侧性,易复发,存在恶变可能,应早期诊断,尽早手术,保留肾脏.
作者:辜福贤;李逸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去游离三酰甘油(TG)结果是否适用于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法 测定2820例血清样本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方法1),将TG浓度>4.52mmol/L的结果剔除后,再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剩余样本的LDL-C(方法2).根据TG浓度将剩余样本分成三组:一组TG为0.25~1.70mmol/L、二组TG为1.71 ~3.00mmol/L)、三组TG为3.01 ~4.52mmol/L,比较方法1与方法2所得LDL-C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一组两法所得LDL-C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LDL-C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浓度在0.25~1.70mmol/L范围内,可以使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
作者:曾平;陈曦;刘运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及美乳效果.方法 保乳术后全乳房三维适形(3DCRT)放疗+瘤床加量,共23例,放疗范围根据肿瘤病生长部位、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3DCRT放疗应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不加填充物,全乳剂量DT5000cGy/25F/5W,瘤床为手术切口外放2~3cm,再缩野用3DCRT局部加量.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6~81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1例在治疗后第3年出现对侧乳腺癌,行对侧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乳腺美乳效果满意度均超过90%.局部控制率100%,无局部复发,治疗失败均为远处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7%,87%.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放疗疗效可靠,乳腺美乳效果好且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明尧;周雪宇;何兴平;杨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腹症的经验及教训,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急腹症的2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误诊为急腹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血糖、尿糖、尿酮体异常,结合患者症状及腹部体征、影像学检查排除腹内脏器器质性病变,请内分泌科会诊考虑为DKA转入内分泌科治疗.2例因既往患有胰腺炎,误诊为急性胰腺炎;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治疗后除2例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血糖下降、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腹痛减轻或消失,病情好转.结论 对腹痛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血糖、尿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尽快明确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DKA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从而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蔺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4月~2007年8月用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观察临床疗效、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并发症等.结果 随访21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优良率95.5%,滑脱复位率约93.8%,融合率达97.5%,2例神经根牵拉,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PIL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张旭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淋巴转移是造成术后乳腺癌复发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静脉给药全身化疗由于在局部淋巴结中药物浓度很低,不能完全解决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患者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因此淋巴靶向化疗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阔.纳米炭在临床上不仅作为廓清淋巴结的示踪剂,而且还作为淋巴靶向化疗的载体[1].淋巴化疗是针对淋巴系统进行的新的化疗给药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淋巴化疗报道较多,而乳腺癌淋巴化疗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就纳米炭吸附化疗药物在乳腺癌淋巴靶向化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意义、应用情况及展望作简要介绍.
作者:李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2例,治愈率(92%);术后并发症8例(33%),死亡2例(9%).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位置特殊,生理特性复杂,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少的并发症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继辉;尹华军;张兴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门诊确诊的CVA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孟鲁司特纳联合酮替芬,对照组用酮替芬,其它治疗相同(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等).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6.47%;对照组为64.71%,44.1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分别为:(8±1.2)d,(11±3.5)d,对照组为(11±2.7)d,(15±3.8)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CVA,疗效优于单用酮替芬.
作者:李光清;李小波;甘庆;王馨平;陈秋玲;梁颖隽;张琼;白光洪;吴明亚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