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琪;阚志勇;黄菲;管东权;王龙刚
目的 为改善重庆市万州区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就医状况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室检查法、体测量法等方法收集资料,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及数据分析.结果 目前万州区慢性肾衰竭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不足,知晓率低,就诊费用较高,报销比例较低,就诊不规律,依从性较差,治疗达标率低,社会对CRF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够.结论 CRF的防治存在较大问题.提高CRF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的医保报账比例,加强对慢性肾衰竭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CRF患者治疗达标率,廷缓肾功能进展,延长从非透析阶段到ESRD阶段的时间,是目前CRF 防治的为关键的问题.
作者:李良志;刘雷;何先红;汤跃武;史继红;林波;李明清;刘春秋;张彦;吴泽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临床病例患者,男,38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腹胀,嗳气2d,门诊以“急性胆囊炎”于2011年9月25日9:00入院.人院时T37.5℃,P 96次/min,R21次/min,BP 130/90mmHg,查体心肺(-),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肝功能检验,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
作者:吴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RL型和GH型垂体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泌乳素(PRL)腺瘤36例和生长激素(GH)腺瘤29例,对手术前后血清PRL、GH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PRL腺瘤及GH腺瘤手术全切组患者术后1、7、14d时激素水平,均低于术前和手术未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垂体瘤患者术前高激素水平状态,术后PRL和GH水平可做为判断PRL型和GH型垂体瘤手术切除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根治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9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根治术作为观察组.术后回访两组患者0.5~1年,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性满意量表(GRISS)以及WHO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婚姻质量、性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65例(72.22%)对婚姻质量满意,对照组45例(50.00%)对婚姻质量满意;观察组60例(66.67%)对性生活满意,对照组37例(41.11%)对性生活满意;观察组63例(70.00%)对生活质量满意,对照组46例(51.11%)对生活质量满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宫颈癌患老实施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根治切除术,可明提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婚姻的满意度.
作者:张和平;金海红;王智文;史红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DHS组,PFNA组40例,DHS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术后效果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及DHS组治疗稳定型移位不明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A1,A2.1)术后优良率均达100%,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2.2,A2.3,A3型骨折PFNA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与DHS两种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对于不稳定型骨折,特别是反转子间骨折,PFNA组无论在术后优良率,还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上效果都优于DHS组.
作者:黄宏杰;范海泉;黄海讯;俞阳;向乾彬;江洋;陈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腹部创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四川省急救中心外科2200例腹部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腹部创伤造成腹腔脏器损伤者1908例(86.72%),≥2个腹腔脏器损伤921例(41.86%),APACHEⅡ评分>11分1603例(72.86%).常见腹腔脏器损伤为:脾脏(924例42.2%)、肝脏(717例32.6%).外伤发生地点:普通公路、公共场所、工地居多.腹部创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锐器伤.以青壮年人群为多,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以生产工人为主(53.27%),多发伤647例,占29.40%,死亡85例占3.86%.结论 腹部创伤的发生在发病年龄、职业、地点、原因、受伤脏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黄小兰;陈仿;代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2HREZ/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48例,辩证分为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三个亚组,在2HRZE/4HR方案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滋阴润肺免煎颗粒、双百口服液、肺泰胶囊.两组每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痰涂片、胸片,隔月复查T细胞亚群,治疗组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共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肺部X线影像、空洞变化、痰液细菌学阴转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肺部阴影吸收、空洞闭合及降低抗痨药物不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痰菌阴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辩证施治配合化疗药物治疗肺结核对临床症状消除、促进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可降低抗痨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邓长国;田明;李曦;黄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茵陈五苓散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3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菌陈五苓散与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和对转氨酶的影响大于茵陈五芩散,P<0.05.结论 两种方法对高脂血症均有效,但茵陈五苓散的不良反应更低.
作者:胡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以医院为基地的肿瘤专科护理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参加两种不同培训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安排、培训质量等的满意度,以及学员培训后的临床应用效果等,了解以医院为基地的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及优缺点.结果 两种培训学员在培训内容、培训质量、培训安排和培训费用方面均有较高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员的培训需求均非常高,学员满意的是培训内容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以医院为基地的专科护理培训方式能充分调动培训基地的积极性,也能较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但不利于师资力量和培训资源的优化利用,不利于学员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更多基地的优点.
作者:王国蓉;黄敏;杨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利多卡因胶浆涂布于气管导管前端预防全麻插、拔管时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胶浆组(L)和对照组(W),每组50例.L组导管前端1/4涂布盐酸利多卡因胶浆,W 组导管涂灭菌石腊油,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5min,拔管前,拔管后5min时的HR、SBP、DBP;观察两组患者在清醒后未拔管前对导管的耐受情况,及拔管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拔管前、拔管后5min时点HR、SBP、DBP,W组较L组明显升高(P<0.05);拔管期间L组较W组导管耐受更好.结论 利多卡因胶浆涂布于气管导管前端预防全麻插、拔管时的不良反应,起到了良好的气管表面麻醉效果,减轻了插拔管期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作者:夏炳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车前番泻颗粒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70例帕金森病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车前番泻颗粒治疗,疗程2周;观察组选用乳果糖治疗,疗程2周.观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的变化及伴随症状的情况.结果 车前番泻颗粒和乳果糖均可使多数老年帕金森病便秘患者大便的次数、性状恢复至正常或缓解,且车前番泻颗粒的疗效明显高于乳果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车前番泻颗粒为一种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便秘安全、非常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莉;代小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夜班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探讨能适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好模式.方法 通过改进夜班排班模式,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体验过两种夜班工作模式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护士及临床实习护生的感受,分析实施前后,病区夜间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在不影响护理质量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对新夜班排班模式的认可度高、满意度也明显上升.结论 新夜班模式能满足当下护士的需要,值得临床各科室借鉴学习,探索出适合自己科室特点的佳工作模式.
作者:顾琼;聂莉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87例轻中度酒精中毒患者于急诊室治疗6h后在家属陪同下出院,8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在急诊ICU住院治疗3~7d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转入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结论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及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大程度地减轻过量乙醇对患者的危害.
作者:贺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HP)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的改善观察,并探讨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选对象均确保停用降压药≥5个半衰期,且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及入选时空腹及餐后血糖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治疗组在氨氯地平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果 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标ISI均有升高(P<0.05),但治疗组ISI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二组的血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以联合用药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氨氯地平片可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了IR.而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则可使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用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较单独用药(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显著.
作者:程金川;祃红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静脉补充左卡尼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42例病情稳定1年以上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应用12周.结果 静脉补充左卡尼汀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及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有升高.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导致的临床症状.
作者:何洪斌;薛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处理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其中综合加固夹闭手术36例为A组,常规夹闭手术33例为B组,分析手术经过、手术时机、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与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术中将动脉瘤颈完全夹闭的比率、术后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6个月近期疗效GOS评分、24个月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评分、36个月动脉瘤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为:夹闭不全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综合加固夹闭手术与病因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动脉瘤复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成明;姚文华;王贵富;张德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肛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2008年634例肛窦炎治疗经过,治疗组334例,采用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300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肛窦切开引流术可治疗肛窦炎,并有效避免了脓肿或肛瘘的发生.
作者:徐征;赵义群;李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非术区迟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术中发现颅压下降后再次升高,而术区无出血,或术后1d内患者意识加深,复查CT时非术区迟发出血,并具备手术指征而再次手术.结果 根据GOS评分,治愈12例,轻残13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其是在非手术区迟发出血引起的脑疝之前,并提高手术操作水平,这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杜春富;曹毅;高晋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适应症及具体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 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实施的16例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无胆瘘、十二指肠瘘.结论 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由于完全保留十二指肠血管供应,同时保留了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的连续性,手术安全性好,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切除范围,可作为胰头颈部良性病变和低度恶性肿块局部切除的术式.
作者:孙昌勤;陈建勋;熊勇;刘德钦;范耀刚;王和斌;周平;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3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组(LC+ EST组)、LC+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组(LC+ LCBDE组)和LC+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状扩张术(EPBD)组(LC+ EPBD组),比较3种微创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结石残留、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的手术时间短,和LC+ 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EPBD组的住院时间短,LC+ EPBD组和LC+ LCBDE组、LC+ EPBD组和LC +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EST组结石复发率高,与LC+ LCBDE组和LC+ EP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微创方法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熟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微创方法.
作者:李飞;付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