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全髋置换中的应用

舒运兵;孙广运;蔡培强

关键词:全髋置换, 血液稀释, 控制降压, 失血, 输血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减少全髋置换患者术中失血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全麻诱导后采用ANH和CH;对照组麻醉后常规榆注复方乳酸钠.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尿量以及术前、术毕、术后第1、7天的Hb和Hct值.结果 实验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不同时段Hb和Hct值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H联合CH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且对Hb和Hct无显著影响.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0例患几分为两组,每组20例,现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万托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雾化万托林.现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消失天数.结果 治疗1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明显缩短.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轻度的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对改善症状效果显著,与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效果相似,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加用地塞米松静滴.

    作者:李艳;刘蓉;余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4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发病时间6~72h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纽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加用巴曲酶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纽,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启才;林泽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清蛋白排泄量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极微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白蛋白尿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各组问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脂联素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万莉;许颖;吴民泸;陈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今我院收治的2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患者随访3~10个月.16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6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膀胱刺激征;4例正治疗中.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方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5LE)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住院接受激素治疗的SL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实验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出院6个月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测量和统计.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能按医生规定的用量服药,能按医嘱的用药次数服药,能按医生指导的佳时间服药,自己从不自行停用药物,自己从不随意更换药物等方面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半年内无复发,情况明显改善(P<0.01),对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随访方面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SLE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启蓉;钟桂书;杜文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7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LPHP)微创内固定手术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术中观察生命体征,体位护理;术后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问3~34个月,平均13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91.49%.结论 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肢损伤小,本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有效预防了手术前后并发症,大限度恢复了患肢功能,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患肢功能优良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莉;侯玉清;谭舒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汶川小学教师灾后2年心理状况调查及连续心理干预分析

    目的 了解灾后2个月至2年间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使用SCL-90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量表,在汶川地震后2、8、24个月分别对震中汶川县城威州小学53名教师进行调查,同时对调查结果中老师分别采用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2个月时39.6%的教师表现为明显心理障碍,18.9%的教师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排序分别为强迫、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睡眠等.通过心理干预,灾后8个月,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比例为20.8%,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的比例为11.3%,2年后调查显示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8.9%,严重心理问题比例为16.9%.结论 地震后2个月,灾区教师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灾后8个月,经过心理危机干预后,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显示心理干预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灾后2年的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改善不明显,提示远期干预效果不佳.

    作者:谭友果;甘枝勤;刘成文;张光毅;蔡端芳;谭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癫痫患者进行间歇期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并与脑CT、EEG、皮质脑电图(ECoG)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PECT阳性率高(82.25%),EEG和CT分别为67.74%和53.27%.SPECT能准确定位癫痫灶,与埋藏式ECoG手术中ECOG标侧结果及手术病检结果的符合率达93.33%.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灵敏度优于CT和EEG;但SPECT所示异常部位并非都是致痫灶,应与EEG、CT、ECoG、MRI及临床结合分析,提高其定位准确性.

    作者:阿不都热合满;买买提江;杨小丰;张云;冯希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5~10μg,1次/d,肌肉注射,连续3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原脑水肿患者颅脑CT征象及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高原脑水肿是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以及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下导致机体对高原低压性低氧不适应.脑低氧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有时甚至昏迷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严重型之一.

    作者:沈进军;罗虹;贺晓武;张孝才;彭绍君;李传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呼吸困难作为重度蜂蜇伤患者预后独立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呼吸困难对重度蜂蜇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有无呼吸困难,将48例重度蜂蜇伤患者分为两组(呼吸困难组,无呼吸困难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呼吸困难组(P<0.05):呼吸困难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无呼吸困难组(P<0.05).结论 呼吸困难是重度蜂蜇伤患者的独立高危险因素,一旦出现,提示患者预后不佳,病死率增高.

    作者:潘险峰;孙贤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croRNA与肿瘤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完全或部分互补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作者:赵爱华;曾泉;李亚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6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d.13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5例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黄尚进;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腋窝副乳纤维腺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发现右侧腋窝包块1周人院,查体:右侧腋窝扪及包块,质中,边界清,可活动.超声所见:右侧腋窝皮下0.1cm查见大小约1.9cm×1.2cm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呈椭圆形,其周边可见少许中等回声,与正常乳腺回声相近.多普勒检测:包块内可见少量点状血流.双侧乳腺及左侧腋窝未见确切异常声像.经手术证实为副乳纤维腺瘤.

    作者:刘薇;张乃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同期就诊的未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对照,以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功能.结果 共纳入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40例,2或3级高血压怠者20例,对照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日常生活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低,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显示:收缩压与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负相关,而认知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差,且与收缩压水平直接相关.

    作者:李强;杨大春;杨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部小结节62例胸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 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痛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李国;王建利;陈武;黄柳桓;党玉涛;高江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6个月~6岁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即刻(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及清醒拔管(T5)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呼吸抑制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

    作者:刘小平;钟廷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67例患者进行2D-TVS、2D-SIS及官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7例患者中,检出粘膜下肌瘤48例,非肌瘤19例(其中内膜息肉16例,宫腔内机化血凝块2例,内膜癌1例).2D-TVS时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73.6%,准确性83.5%;2D-SIS对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89.4%,准确性95.5%.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作者:周业英;廖林;杨家翔;赵婧;项莉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水平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的水平,并分析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18例和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法检测诱导痰IL-17和IL-8浓度.结果 IL-17水平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8在重度组显著升高,在轻度和中度组亦有升高趋势,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及IL-8可能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

    作者:官和立;刘晓俊;高凌云;杨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膀胱部分切除术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吡柔比星,对照组采用10-羟基喜素碱,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和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6.67%(5/30)、93.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11/30)、70.00%(21/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部分切除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具有复发率低、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刚;胡海峰;岐宏政;杨进;汪自力;易炜;王云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