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雷;路波
金匮大黄牡丹皮汤,除了是一个治疗肠痈的经典方,还是泻热除瘀的基础方。经过临床使用,发现其在眼科疾病时亦有良效。就大黄牡丹皮汤来讲,其主要立足于消肿,故能够消除肠痈初起的症状。如果伴见舌体红,脉滑数有力,高热等症状,说明热邪亢盛,需要增加清热解毒的中药。这个方清热解毒效力不够,经常都配上金银花,金银花清热解毒,增加全方的清热解毒作用。下面附上治疗眼科疾病案例3则,加以讨论。
作者:杨文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化痰活血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结果:化痰活血汤和阿托伐他汀片均可降低患者的 TC、TG水平(P<0.01),与西药阿托伐他汀片相当。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化痰活血汤能显著改善患者胸闷,眩晕,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等临床症状,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汤具有调节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功效。
作者:屈小元;马战平;骆晶;王凯;刘华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化痰通络方(法半夏、生白术、香附、天麻、丹参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BART HEL 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 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 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BART HEL指数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BART HEL指数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俱佳,可息风化痰通络,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孙静;张龙生;汪歆宁;时磊;董宝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多味中药水煎液对产 MBL和非产MBI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出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效的抑菌中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2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来自本院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中药煎煮液的制备,并进行中药的抑菌初筛试验、MBL 的检测、测定MIC。结果:从21种中药中,筛选出对32株A b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黄连、连翘、血藤和金钱革5种中药。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产M B L菌株13株,占40.63%;非产M B L菌株19株,占59.3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测定出5种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 IC范围,对产MBL和非产MBI鲍曼不动杆菌的M IC范围相同。结论: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着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充分体现了祖国中药强大的抗感染功能。
作者:叶冠龙;陈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不同中医症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探求C O PD中医病机的客观演变规律。方法:将128例C O PD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症候与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 O PD急性期发生病原菌感染率为88.3%,不同症型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痰瘀阻肺较其他症型FEV1/PRE(%)明显降低(P<0.05);PH值各症型间比较无差异( P>0.05),痰瘀阻肺与其他症型比较,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升高(P<0.05),氧分压(PaO2)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与中医实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C O PD急性发作期中医分型判定及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程;苏惠萍;张立山;罗慧;冯淬灵;于会勇;程淼;李德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荣脑通络益智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荣脑通络益智汤(党参、黄精、菟丝子、熟地黄、白术、当归、枸杞子等),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30d为1个疗程,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治疗方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均有改善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作用,且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本法对于本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华新;孟鋆;孙健;张均萍;李树杰;王葛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医古有“怪病多责之于胆”、“怪病多责之于痰”、“怪病多责之于瘀”之说,而今天,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再加一条:怪病亦当责之于“郁”。笔者临床三十余载,和所有同样经历过的同道们一样、遇见“怪病”无数。笔者所理解的怪病、就是那些症状与病机(医理)不符、用现有的中西医理论无法解释或无法指导治疗的病症。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症状的出现有违常规、症状痛苦却查无实据(客观器质性病变)、或看似症状简单典型却治疗无效。在此,笔者就简单举一“手足冰冷案”为例。
作者:苏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乌梅丸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后世的《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将乌梅丸归于驱虫剂,以致后人对其临床证治的理解易拘于蛔厥、下利。从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的认识,可以看出乌梅丸并非仅仅是一驱蛔剂,而是厥阴证的主方。北宋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于厥阴提纲证后补充了“乌梅丸主之”,清代的柯韵伯认为“太阴以理中丸为主,厥阴以乌梅丸为主。”[1]“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叔和编于吐蛔之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
作者:霍黎生;陈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83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尚未出现脑疝体征。均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治疗组联合通窍活血汤40例,对照组43例。结果:临床患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90.0%和80.0%,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出血术后安全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和增加脑组织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陈文斗;玉石;谢乔林;黄锦丰;宾杰;原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保肝扶正退黄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肝方(决明子、当归、麦冬、丹参、川芎、白芍、南沙参、赤芍、大黄、金钱草、黄芪、茵陈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且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保肝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的疗效比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好,清热祛瘀,健脾和胃,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作者:张剑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三七又名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珍贵者”。众所周知,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等功效,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能力,可以治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西医认为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甙、黄酮类成分、三七素以及三七氨酸等,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镇静、延缓衰老、增强记忆等作用。殊不知,三七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方面,能够起到提升白蛋白、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李君平;刘正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藏精而系胞胎”,故保胎治疗中多从补肾安胎入手,主张以静制动,而具有活血行气等功效的药物常被视为妊娠用药禁忌,虽然《内经》中有“有故无损,亦无损”的记载,临床上也不敢轻易冒险应用,唯恐损伤胎元。但目前临床上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等因素,胎漏、胎动不安的患者常常具有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对于这部分患者,补肾安胎的治疗常有力不从心之处,笔者在学习历代医家保胎的文献基础上,尝试在补肾安胎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治疗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
作者:潘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逐瘀消癥汤(大血藤、黄芪、桃仁、续断、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枸杞子、菟丝子、红花、牡丹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抗精子抗体和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和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H和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可促进抗精子抗体检查转阴,改善患者FS H和E2等内分泌指标,增加受孕几率。
作者:余琼琼;陈敏;苏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将紫癜性肾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抗过敏的基础上加用补脾益气凉血活血方(仙鹤草、黄芪、玄参、生地、丹皮、益母草、白茅根、党参、白术、侧柏叶、茜草、白芍、黄芩、连翘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结论:对紫癜性肾炎的治疗,应早期应用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赵云霞;郭军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及依达拉奉联合用药对肺性脑病患者脑神经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肺性脑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依达拉奉治疗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疗醒脑静。治疗前及经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并进行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后S-100β对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S-100β、VCAM-1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S-100β、VCAM-1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MDA、CAT 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SOD、GSH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本法可以改善肺性脑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助于该类患者康复。
作者:李媛;张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对我科收治的78例成人牙周病患者分别予以补肾清火中药(方药为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当归、黄连、升麻)结合正畸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及单纯使用正畸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牙周各项指数、牙周状况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效率76.9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牙周的各项指数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牙龈炎、牙槽骨吸收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而且可改善成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涛;马旭东;周宏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常规治疗+葛根素治疗)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选择健康查体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脂肪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治疗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内脂素及瘦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治疗组内脂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P<0.05)。葛根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TG、TC、HDL、LDL 治疗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G、LDL、HDL 较对照组仍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治疗组TG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葛根素治疗组内脂素与TG、HDL变化显著相关(P<0.05),抵抗素与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瘦素与TG、T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葛根素可有效调节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且血脂变化与脂肪因子水平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我院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同时,使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两组在预防有效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预防总有效率为88.7%,治疗组预防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在D-二聚体比较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何勇;欧阳桂林;肖涟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Ln-5γ2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接种B16细胞复制模型,接种结束后小鼠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接受治疗。观察肿瘤一般状况,CD31与过碘酸-雪夫双重染色法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RT-PCR检测Ln-5γ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n-5γ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天花粉蛋白高剂量组瘤组织体积、重量、VM 密度、Ln-5γ2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天花粉蛋白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拟态,推测可能与调控Ln-5γ2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冰冰;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选取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服用自拟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西药多潘立酮片口服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6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5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2=6.33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