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华
目的:观察定位定向复位法对颈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颈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正骨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高达100%,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X线表现(包括寰枢关节移位、C2~3移位、C3~4移位、颈椎变直反张以及S型或反S型)。结论: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颈椎失稳疗效确切且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秦家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参提取物中水溶性成分麦芽酚的方法,并对6批红参提取物进行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1 mm ×150mm ,3.5um );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mL · min-1;检测波长276nm ;柱温30℃。结果:麦芽酚线性回归方程为 A =413425C -165763,r2=0.9998,线性范围为1.544~15.44ug · m L-1,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6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且重现性好,可用于红参提取物中麦芽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逄小倩;叶正良;李德坤;周大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对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和速度及创面腐祛时间和速度的影响。方法:将4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健脾化瘀组、化瘀组、祛腐组4组,分别服用健脾生肌汤、健脾化瘀汤、祛瘀汤、祛腐消毒饮。每日早晚二次饭后30min服用,每次服用200 m L。治疗8周后,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和速度及创面腐祛时间和速度的情况。结果: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腐肉脱落,同时提高创面愈合时间和速度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对照组( 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秀丽;张海岩;茅闻婧;吴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在14分以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以上,运用针刺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AMA、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立伟;贾英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 (L 。)Cuss 。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肾经。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之功能。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脾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症[1]。蛇床子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具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等。蛇床子及其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其近年来在临床上的新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琳;王敬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83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尚未出现脑疝体征。均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治疗组联合通窍活血汤40例,对照组43例。结果:临床患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90.0%和80.0%,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出血术后安全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和增加脑组织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陈文斗;玉石;谢乔林;黄锦丰;宾杰;原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麻夷鼻炎喷雾剂对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儿98例,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麻夷鼻炎喷雾剂。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进行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结果:2组流涕、鼻塞、头痛VAS评分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嗅觉障碍VAS评分治疗后12周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12周流涕、鼻塞、头痛VAS评分较治疗6周有显著降低(P<0.05),流涕、鼻塞VA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12周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6周、12周后Lund-Kennedy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12周Lund-Kennedy评分较治疗6周及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6周、12周后SNOT-20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6周及对照组治疗12周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法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滴丸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滴丸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偏头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1.1%),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次数(8.1±0.9)次、持续时间(3.3±0.4)h及疼痛程度评分(1.4±0.2)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偏头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轻,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闵祖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及依达拉奉联合用药对肺性脑病患者脑神经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肺性脑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依达拉奉治疗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疗醒脑静。治疗前及经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并进行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后S-100β对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S-100β、VCAM-1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S-100β、VCAM-1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MDA、CAT 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SOD、GSH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本法可以改善肺性脑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助于该类患者康复。
作者:李媛;张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60例。单纯采用妈富隆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妈富隆与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痛经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丹莪妇康煎膏对患有痛经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娜;马真;赵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全虫方加减(全蝎、皂角刺、炒槐花、威灵仙、苦参等)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外涂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西药氯雷他定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外涂卤米松乳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全虫方加减联合沙利度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副反应小,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范华云;陈伟炳;谢文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常规治疗+葛根素治疗)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选择健康查体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脂肪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治疗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内脂素及瘦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治疗组内脂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P<0.05)。葛根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TG、TC、HDL、LDL 治疗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G、LDL、HDL 较对照组仍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治疗组TG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葛根素治疗组内脂素与TG、HDL变化显著相关(P<0.05),抵抗素与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瘦素与TG、T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葛根素可有效调节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且血脂变化与脂肪因子水平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我院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同时,使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两组在预防有效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预防总有效率为88.7%,治疗组预防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在D-二聚体比较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何勇;欧阳桂林;肖涟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对我科收治的78例成人牙周病患者分别予以补肾清火中药(方药为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当归、黄连、升麻)结合正畸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及单纯使用正畸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牙周各项指数、牙周状况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效率76.9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牙周的各项指数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牙龈炎、牙槽骨吸收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而且可改善成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涛;马旭东;周宏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Ln-5γ2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接种B16细胞复制模型,接种结束后小鼠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接受治疗。观察肿瘤一般状况,CD31与过碘酸-雪夫双重染色法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RT-PCR检测Ln-5γ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n-5γ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天花粉蛋白高剂量组瘤组织体积、重量、VM 密度、Ln-5γ2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天花粉蛋白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拟态,推测可能与调控Ln-5γ2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冰冰;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小花草玉梅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从小花草玉梅全草中获取单体化合物,选取其中得率较高的10个成分(均为齐墩果酸型或常春藤型三萜皂苷,在C-3位、C-28位分别或同时与糖链成苷)分别作体外细胞药效试验,所用细胞株为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结果:化合物4和化合物10对上述两种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性,其余化合物无明显效果,并依据实验结果初步推测了三萜皂苷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结论:小花草玉梅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规律性,即C-3位连有糖链而C-28位有游离羧基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的抗肿瘤活性较强。
作者:刘丹;丁愉;张治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女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口服自拟三黄二花汤配合芒硝外洗治疗女性痤疮41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皮疹消退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7%,对照组为7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说明三黄二花汤内服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散郁之效,配合芒硝外洗燥湿散结可以促进皮疹消退。
作者:王高雷;路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的中医病机。方法:通过对比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认识,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医家研究,提出从虚、痰、瘀立论的观点。结论:通过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的研究论证,观点成立。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作者:崔祺;肖蕾;张庆杰;张晨;王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方加减(黄柏、苍术、泽泻、鸡血藤、红花、牛膝、川芎、车前子、泽兰、乳香、没药、莪术、丹参、赤芍、三棱等)联合西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髌骨上下缘10.0cm处周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付冬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选取口服塞来昔布0.2g/d ,治疗组针灸治疗并服用独活寄生汤,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行膝骨关节炎WOM AC 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组间膝关节WOMAC评分比较较治疗前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是临床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姚舒馨;张育民;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