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云;陈伟炳;谢文卫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60例。单纯采用妈富隆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妈富隆与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痛经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丹莪妇康煎膏对患有痛经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娜;马真;赵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常规的抗炎、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麻杏石甘汤(甘草、生石膏、川贝母、陈皮、麻黄、杏仁、枇杷叶、鱼腥草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儿在临床效果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立标;张新华;谭嫦;廖桂萍;黄连春;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选用中风疼痛汤(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鸡血藤、丹参、陈皮、半夏、白芥子、枳壳、白芍、甘草、全蝎、蜈蚣)治疗;疗程10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疼痛汤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祛风通络之功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学平;辛勤;米海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83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尚未出现脑疝体征。均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治疗组联合通窍活血汤40例,对照组43例。结果:临床患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90.0%和80.0%,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出血术后安全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和增加脑组织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陈文斗;玉石;谢乔林;黄锦丰;宾杰;原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滴丸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滴丸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偏头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1.1%),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次数(8.1±0.9)次、持续时间(3.3±0.4)h及疼痛程度评分(1.4±0.2)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偏头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轻,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闵祖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妇炎康片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对本病能起到能起抗炎、镇痛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我院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同时,使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两组在预防有效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预防总有效率为88.7%,治疗组预防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在D-二聚体比较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何勇;欧阳桂林;肖涟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和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15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热孜万古丽·吐尔汗;迪丽努尔·吐尔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康复治疗配合银杏叶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5例,予以一般康复治疗+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治疗组63例,采用规范康复治疗配合银杏叶注射液,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及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8.5%,治疗组有效率为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8,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规范康复治疗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现;王慧娟;刘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患者,治疗组52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在治疗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和纠正脱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脱水纠正时间,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儿恢复正常,且副作用小。
作者:杨生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定位定向复位法对颈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颈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正骨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高达100%,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X线表现(包括寰枢关节移位、C2~3移位、C3~4移位、颈椎变直反张以及S型或反S型)。结论: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颈椎失稳疗效确切且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秦家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内痔配合中药黄连液外洗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五倍子、明矾等)内痔注射配合黄连液外洗治疗混合痔12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利用散结枯痔、消肿止痛的原理,有简便、痛苦小和恢复快的功效。
作者:李朝阳;薛西林;高旭波;庞宇龙;毛宽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化痰通络方(法半夏、生白术、香附、天麻、丹参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BART HEL 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 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 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BART HEL指数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BART HEL指数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俱佳,可息风化痰通络,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孙静;张龙生;汪歆宁;时磊;董宝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多味中药水煎液对产 MBL和非产MBI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出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效的抑菌中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2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来自本院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中药煎煮液的制备,并进行中药的抑菌初筛试验、MBL 的检测、测定MIC。结果:从21种中药中,筛选出对32株A b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黄连、连翘、血藤和金钱革5种中药。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产M B L菌株13株,占40.63%;非产M B L菌株19株,占59.3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测定出5种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 IC范围,对产MBL和非产MBI鲍曼不动杆菌的M IC范围相同。结论: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着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充分体现了祖国中药强大的抗感染功能。
作者:叶冠龙;陈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桦褐孔菌水提醇沉物(HH1),石油醚萃取物(HH2)、乙酸乙酯萃取物(HH3)、正丁醇萃取物(HH4)及萃取后的水层物(HH5)的不同浓度10、20、40、60、80μg/mL在48h处理HePG2及SMMC772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计算各组IC50。结果:5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均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人肝癌HePG2及SMMC7721细胞生长。水提醇沉提取物与其他4种提取物作用于HePG2及SMMC7721的抑制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于HePG2细胞,正丁醇萃取物的IC50大于80μg/mL,水提醇沉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的IC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2种提取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SMMC7721细胞,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萃取后的水层物的IC50均大于80μg/mL,水提醇沉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的IC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提醇沉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及SMMC7721的增值抑制作用略优于石油醚提取物,而显著优于其他3种提取物。
作者:王文娟;雒向宁;马晓军;刘琦;何瑞;谢锦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DM教育、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 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朝蓉;曹静;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健脾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接受疏肝理气健脾方(柴胡、白芍、当归、枳壳、陈皮、川芎、佛手、茯苓、制首乌、泽泻等)口服,疗程3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及肝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65.0%,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C、TG、ALT及AST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法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脂并改善肝功能。
作者:卞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黄疸是中医的病症名,是患者就诊时的一个主诉或体征,其定义十分明确,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证据,若只有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黄疸患者联用中医药治疗,不但大大缓解了临床症状,而且也有利于疾病的临床恢复。
作者:闫文慧;丁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全虫方加减(全蝎、皂角刺、炒槐花、威灵仙、苦参等)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外涂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西药氯雷他定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外涂卤米松乳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全虫方加减联合沙利度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副反应小,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范华云;陈伟炳;谢文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