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Ln-5γ2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接种B16细胞复制模型,接种结束后小鼠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接受治疗。观察肿瘤一般状况,CD31与过碘酸-雪夫双重染色法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RT-PCR检测Ln-5γ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n-5γ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天花粉蛋白高剂量组瘤组织体积、重量、VM 密度、Ln-5γ2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天花粉蛋白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拟态,推测可能与调控Ln-5γ2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冰冰;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黄疸是中医的病症名,是患者就诊时的一个主诉或体征,其定义十分明确,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证据,若只有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黄疸患者联用中医药治疗,不但大大缓解了临床症状,而且也有利于疾病的临床恢复。
作者:闫文慧;丁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 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朝蓉;曹静;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抗菌消炎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暖宫逐瘀汤(当归、干姜、赤芍、小茴香、香附、枳壳、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辨证论治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的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起效时间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鸿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研究的对象选取2010年2月到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对照组46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15d随访1年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5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6%。对照组31例,无效15例,有效率67.4%。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 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满意。
作者:唐伟;蔡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及胃内PH值的影响及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胃血清 TGF-β1值的影响:各组大鼠断尾取血,采用酶标仪检测血清TGF-β1值;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胃内PH值的影响:采用各组大鼠深度麻醉,暴露胃部,结扎幽门,由贲门滴取少量胃液于PH试纸,测定PH值;观察加味左金汤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采用小鼠胃中甲基橙残留率测定方法。结果:加味左金汤大、中剂量能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值,该方大、中、小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胃溃疡大鼠胃内PH值,加速正常小鼠胃排空。结论:加味左金汤能明显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值及胃内PH值,并能够使胃排空加速。
作者:林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三七又名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珍贵者”。众所周知,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等功效,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能力,可以治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西医认为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甙、黄酮类成分、三七素以及三七氨酸等,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镇静、延缓衰老、增强记忆等作用。殊不知,三七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方面,能够起到提升白蛋白、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李君平;刘正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化痰活血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结果:化痰活血汤和阿托伐他汀片均可降低患者的 TC、TG水平(P<0.01),与西药阿托伐他汀片相当。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化痰活血汤能显著改善患者胸闷,眩晕,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等临床症状,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汤具有调节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功效。
作者:屈小元;马战平;骆晶;王凯;刘华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医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加服中药后其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显著,可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江;何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常规丹参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可降低严重并发症情况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作者:曹秀荣;马乔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化痰通络方(法半夏、生白术、香附、天麻、丹参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BART HEL 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 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 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BART HEL指数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BART HEL指数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俱佳,可息风化痰通络,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孙静;张龙生;汪歆宁;时磊;董宝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60例。单纯采用妈富隆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妈富隆与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痛经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丹莪妇康煎膏对患有痛经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娜;马真;赵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患者,治疗组52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在治疗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和纠正脱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脱水纠正时间,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儿恢复正常,且副作用小。
作者:杨生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逐瘀消癥汤(大血藤、黄芪、桃仁、续断、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枸杞子、菟丝子、红花、牡丹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抗精子抗体和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和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H和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可促进抗精子抗体检查转阴,改善患者FS H和E2等内分泌指标,增加受孕几率。
作者:余琼琼;陈敏;苏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选取口服塞来昔布0.2g/d ,治疗组针灸治疗并服用独活寄生汤,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行膝骨关节炎WOM AC 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组间膝关节WOMAC评分比较较治疗前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是临床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姚舒馨;张育民;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对我科收治的78例成人牙周病患者分别予以补肾清火中药(方药为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当归、黄连、升麻)结合正畸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及单纯使用正畸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牙周各项指数、牙周状况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效率76.9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牙周的各项指数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牙龈炎、牙槽骨吸收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不仅可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而且可改善成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涛;马旭东;周宏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和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15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热孜万古丽·吐尔汗;迪丽努尔·吐尔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乌梅丸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后世的《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将乌梅丸归于驱虫剂,以致后人对其临床证治的理解易拘于蛔厥、下利。从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的认识,可以看出乌梅丸并非仅仅是一驱蛔剂,而是厥阴证的主方。北宋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于厥阴提纲证后补充了“乌梅丸主之”,清代的柯韵伯认为“太阴以理中丸为主,厥阴以乌梅丸为主。”[1]“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叔和编于吐蛔之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
作者:霍黎生;陈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保肝扶正退黄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肝方(决明子、当归、麦冬、丹参、川芎、白芍、南沙参、赤芍、大黄、金钱草、黄芪、茵陈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且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保肝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的疗效比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好,清热祛瘀,健脾和胃,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作者:张剑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腹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组予妈咪爱、蒙脱石散剂、补液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腹泻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并且大便次数恢复、大便性状恢复、72h大便量、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贴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腹泻程度,加快患儿痊愈。
作者:王葽;朱云;王睿林;王立福;何婷婷;王仲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