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50例

唐伟;蔡刚

关键词: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 天麻钩藤饮/治疗应用, 氟桂利嗪/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研究的对象选取2010年2月到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对照组46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15d随访1年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5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6%。对照组31例,无效15例,有效率67.4%。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 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满意。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海金沙掺伪品鉴别2例

    目的:鉴别海金沙真品及二例掺伪品,保证海金沙药材的临床用药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眼观、手摸、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炽灼残渣检验法。结果:准确鉴别出海金沙掺伪品二例,分别为红砖土掺伪和黄色河泥沙掺伪。结论:多种鉴别方法相结合,可准确用于海金沙的定性鉴别和杂质定量测定。

    作者:侯晓苹;王沪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42例

    目的:观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选用中风疼痛汤(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鸡血藤、丹参、陈皮、半夏、白芥子、枳壳、白芍、甘草、全蝎、蜈蚣)治疗;疗程10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疼痛汤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祛风通络之功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学平;辛勤;米海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采取我院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同时,使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两组在预防有效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预防总有效率为88.7%,治疗组预防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在D-二聚体比较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何勇;欧阳桂林;肖涟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暖宫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盆腔炎35例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抗菌消炎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暖宫逐瘀汤(当归、干姜、赤芍、小茴香、香附、枳壳、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辨证论治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的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起效时间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鸿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9例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9.5%( 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可显著改善心功两能,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状。

    作者:张隽;卫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50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研究的对象选取2010年2月到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对照组46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15d随访1年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5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6%。对照组31例,无效15例,有效率67.4%。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 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鳖甲、麦冬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满意。

    作者:唐伟;蔡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疗妥软膏防治长春瑞滨引起的非外渗静脉炎40例

    目的:比较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软膏与单用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长春瑞滨引起的非外渗性静脉炎效果。方法:选择经外周浅静脉输注长春瑞滨的患者80例次,随即分为观察组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软膏与对照组单用康惠尔透明贴,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非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外渗性静脉炎发生率20.5%,对照组非外渗性静脉炎发生率41.0%。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喜辽妥软膏在预防长春瑞滨引起的非外渗性静脉炎疗效方面优于单用康惠尔透明贴。

    作者:焦红侠;卢晓娥;何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颈椎失稳60例

    目的:观察定位定向复位法对颈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颈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正骨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高达100%,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X线表现(包括寰枢关节移位、C2~3移位、C3~4移位、颈椎变直反张以及S型或反S型)。结论: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颈椎失稳疗效确切且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秦家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麻夷鼻炎喷雾剂治疗儿童鼻窦炎49例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麻夷鼻炎喷雾剂对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儿98例,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麻夷鼻炎喷雾剂。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进行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结果:2组流涕、鼻塞、头痛VAS评分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嗅觉障碍VAS评分治疗后12周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12周流涕、鼻塞、头痛VAS评分较治疗6周有显著降低(P<0.05),流涕、鼻塞VA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12周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6周、12周后Lund-Kennedy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12周Lund-Kennedy评分较治疗6周及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6周、12周后SNOT-20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6周及对照组治疗12周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法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肠复贴对妇科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 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朝蓉;曹静;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荣脑通络益智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2例

    目的:观察荣脑通络益智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荣脑通络益智汤(党参、黄精、菟丝子、熟地黄、白术、当归、枸杞子等),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30d为1个疗程,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治疗方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均有改善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作用,且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本法对于本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华新;孟鋆;孙健;张均萍;李树杰;王葛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祛痰化瘀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氯沙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祛痰化瘀方,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血压、心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3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治疗6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两组治疗6周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心率及平均心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复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具有较大的稳定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作者:尚玉红;祁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降铅颗粒治疗儿童高铅血症30例

    目的:探索口服免煎中药颗粒对患儿体内铅排泄的影响,证实口服免煎中药颗粒治疗小儿高铅血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口服中药排铅的效果和机理。方法:治疗组采用大枣、太子参、黄芪、益智仁、石菖蒲、酸枣仁、柏子仁八味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只脱离铅环境,不予服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28.4%。结论:本方枸杞子具有降铅及拮抗铅毒性作用,对儿童高铅血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玉娟;杨茯苓;姚希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虫方联合沙利度胺及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30例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全虫方加减(全蝎、皂角刺、炒槐花、威灵仙、苦参等)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外涂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西药氯雷他定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外涂卤米松乳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全虫方加减联合沙利度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副反应小,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范华云;陈伟炳;谢文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血通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0例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和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15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热孜万古丽·吐尔汗;迪丽努尔·吐尔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妇炎康片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对本病能起到能起抗炎、镇痛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方配合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方加减(黄柏、苍术、泽泻、鸡血藤、红花、牛膝、川芎、车前子、泽兰、乳香、没药、莪术、丹参、赤芍、三棱等)联合西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髌骨上下缘10.0cm处周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付冬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名中医岳良明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验

    名中医岳良明认为,心肾阳虚是导致心衰发生的直接原因,气(阳)、血、水病变构成了心衰病理实质的内涵,气(阳)虚→血瘀→水停的演变则是其病变规律。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宜温阳利水、益气活血并治,以金贵肾气丸和栝楼薤白半夏汤为基础,随证化裁。

    作者:苏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消痔灵结合黄连液治疗混合痔120例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内痔配合中药黄连液外洗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五倍子、明矾等)内痔注射配合黄连液外洗治疗混合痔12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利用散结枯痔、消肿止痛的原理,有简便、痛苦小和恢复快的功效。

    作者:李朝阳;薛西林;高旭波;庞宇龙;毛宽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常见中医症型与现代医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不同中医症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探求C O PD中医病机的客观演变规律。方法:将128例C O PD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症候与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 O PD急性期发生病原菌感染率为88.3%,不同症型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痰瘀阻肺较其他症型FEV1/PRE(%)明显降低(P<0.05);PH值各症型间比较无差异( P>0.05),痰瘀阻肺与其他症型比较,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升高(P<0.05),氧分压(PaO2)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与中医实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C O PD急性发作期中医分型判定及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程;苏惠萍;张立山;罗慧;冯淬灵;于会勇;程淼;李德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