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金沙掺伪品鉴别2例

侯晓苹;王沪荣

关键词:海金沙, 经验鉴别, 显微鉴别, 残渣检验, 掺伪品
摘要:目的:鉴别海金沙真品及二例掺伪品,保证海金沙药材的临床用药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眼观、手摸、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炽灼残渣检验法。结果:准确鉴别出海金沙掺伪品二例,分别为红砖土掺伪和黄色河泥沙掺伪。结论:多种鉴别方法相结合,可准确用于海金沙的定性鉴别和杂质定量测定。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在14分以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以上,运用针刺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AMA、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立伟;贾英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00例

    目的:观察腹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组予妈咪爱、蒙脱石散剂、补液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腹泻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并且大便次数恢复、大便性状恢复、72h大便量、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贴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腹泻程度,加快患儿痊愈。

    作者:王葽;朱云;王睿林;王立福;何婷婷;王仲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对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和速度及创面腐祛时间和速度的影响。方法:将4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健脾化瘀组、化瘀组、祛腐组4组,分别服用健脾生肌汤、健脾化瘀汤、祛瘀汤、祛腐消毒饮。每日早晚二次饭后30min服用,每次服用200 m L。治疗8周后,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和速度及创面腐祛时间和速度的情况。结果: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腐肉脱落,同时提高创面愈合时间和速度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对照组( 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秀丽;张海岩;茅闻婧;吴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妇炎康片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对本病能起到能起抗炎、镇痛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肠复贴对妇科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复贴对妇科开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80例均术后当日使用肠复贴(木香、丁香、肉豆蔻、三棱、白豆蔻、人参等)神阙穴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治疗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腹胀;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提前( P<0.05)。结论:应用肠复贴能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朝蓉;曹静;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乌梅丸在便秘证治中的研究

    乌梅丸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后世的《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将乌梅丸归于驱虫剂,以致后人对其临床证治的理解易拘于蛔厥、下利。从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的认识,可以看出乌梅丸并非仅仅是一驱蛔剂,而是厥阴证的主方。北宋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于厥阴提纲证后补充了“乌梅丸主之”,清代的柯韵伯认为“太阴以理中丸为主,厥阴以乌梅丸为主。”[1]“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叔和编于吐蛔之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

    作者:霍黎生;陈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刘华为教授应用气化升降理论治疗肿瘤疾病的经验

    刘华为教授在治疗肿瘤疾病时特别注重中医气机和气化学说的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人体气机升降失调、脏腑气化失司、痰(饮、水、湿)瘀互结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的着眼点要放在恢复正常的气机运行和气化功能上。兹将刘华为教授气机气化理论和治疗肿瘤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气机气化理论气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生理功能就是生命物质的气的功能表现。“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是解释说明天地之间暨气与万物化生关系的特定概念,其内涵相对清晰而外延甚为广泛[1]。对人体而言,就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化理论”源于《内经》,仲景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将六气和脏腑经络病证相结合,奠定了中医“气化理论”的脏腑、物质基础,并提出“抑其太过,弥其不及”的治疗理念。隋唐以后,“膀胱气化”理论得到进一步阐发,其含义逐渐扩展,“亢害承制”、“水气互化"与“三焦气化”观点均促进了气化理论的发展,“气化”概念逐渐泛化成为脏腑及全身功能运化的理论支撑[2]。中西汇通之后,气化理论用以表达中医学的生命功能模式。刘华为教授注重“气机、气化学说”的研究运用,对中医“气化理论”具有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在临床实践中创造性的将中医五行学说与“气化"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气化理论”思想体系,“深化和发展了中医学基础理论”。运用“气化理论”指导肿瘤疾病的治疗,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学术思想。

    作者:鱼麦侠;李增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暖宫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盆腔炎35例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抗菌消炎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暖宫逐瘀汤(当归、干姜、赤芍、小茴香、香附、枳壳、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辨证论治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的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起效时间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鸿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降糖基础方配合西药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医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加服中药后其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显著,可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江;何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海金沙掺伪品鉴别2例

    目的:鉴别海金沙真品及二例掺伪品,保证海金沙药材的临床用药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眼观、手摸、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炽灼残渣检验法。结果:准确鉴别出海金沙掺伪品二例,分别为红砖土掺伪和黄色河泥沙掺伪。结论:多种鉴别方法相结合,可准确用于海金沙的定性鉴别和杂质定量测定。

    作者:侯晓苹;王沪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痹症冬病夏治120例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痹症患者连续3年10次在6月~8月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延索胡、威灵仙、吴茱萸),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姜汁调成泥状,现配现用。贴敷大椎、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上述穴位交替取穴贴敷,在贴敷前先在背俞穴处拔罐5min ,继用伤湿解痛膏将药泥制成的直径1.5cm大小圆形,固定于所选穴位,贴敷2~6h。结果:总有效率达71.4%。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痹症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降铅颗粒治疗儿童高铅血症30例

    目的:探索口服免煎中药颗粒对患儿体内铅排泄的影响,证实口服免煎中药颗粒治疗小儿高铅血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口服中药排铅的效果和机理。方法:治疗组采用大枣、太子参、黄芪、益智仁、石菖蒲、酸枣仁、柏子仁八味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只脱离铅环境,不予服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28.4%。结论:本方枸杞子具有降铅及拮抗铅毒性作用,对儿童高铅血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玉娟;杨茯苓;姚希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塞通滴丸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73例

    目的:探讨血塞通滴丸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滴丸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偏头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1.1%),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次数(8.1±0.9)次、持续时间(3.3±0.4)h及疼痛程度评分(1.4±0.2)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偏头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轻,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闵祖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妙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妙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患者共8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必得和别嘌呤醇口服,治疗组加服三妙拈痛汤加减:炒苍术、羌活、大川芎、独活、防风、川黄柏、川牛膝、虎杖根、猪苓、茯苓各15g。共治疗2周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血尿酸含量、红细胞沉降都比入组时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对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应用三妙拈痛汤加减煎服,可提高疗效,降低血尿酸含量和红细胞沉降率,促进恢复。

    作者:邱卫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胃内PH值及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及胃内PH值的影响及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胃血清 TGF-β1值的影响:各组大鼠断尾取血,采用酶标仪检测血清TGF-β1值;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胃内PH值的影响:采用各组大鼠深度麻醉,暴露胃部,结扎幽门,由贲门滴取少量胃液于PH试纸,测定PH值;观察加味左金汤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采用小鼠胃中甲基橙残留率测定方法。结果:加味左金汤大、中剂量能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值,该方大、中、小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胃溃疡大鼠胃内PH值,加速正常小鼠胃排空。结论:加味左金汤能明显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值及胃内PH值,并能够使胃排空加速。

    作者:林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化痰活血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结果:化痰活血汤和阿托伐他汀片均可降低患者的 TC、TG水平(P<0.01),与西药阿托伐他汀片相当。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化痰活血汤能显著改善患者胸闷,眩晕,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等临床症状,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汤具有调节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功效。

    作者:屈小元;马战平;骆晶;王凯;刘华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祛痰化瘀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变化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氯沙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祛痰化瘀方,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血压、心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3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治疗6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两组治疗6周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心率及平均心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复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血压动态具有较大的稳定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作者:尚玉红;祁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参注射液灌注对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RP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灌注对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RP的影响,探讨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符合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纳入标准患者,依诊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介入再通术后,治疗组输卵管管腔内丹参注射液灌注,对照组为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的混合灌注。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RP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灌注可以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液的浓、粘、凝、滞状态,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谷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干细胞在脑出血中西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因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和死亡,目前国内外有效治疗措施匮乏。干细胞(stem cells , SCs),特别是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因此从神经修复再生的角度给脑出血神经系统的损伤带来了康复希望。NSCs分为内源性(endogenous NSCs)和外源性(exogenous NSCs),体内的NSCs增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对某单一靶点的作用不能有效的调控其增殖分化。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治疗的特点,在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外源性的NSCs由SCs移植进一步分化而成。本文从脑出血后内源性NSCs在中医药调控下的增殖从而修复脑损伤、外源性 NSCs对脑出血的治疗两个角度做一综述,为研究脑出血提供参考。

    作者:褚鑫;蔡恩丽;唐柱生;丛树园;谭丽;萍方涛(审校);武煜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42例

    目的:观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选用中风疼痛汤(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鸡血藤、丹参、陈皮、半夏、白芥子、枳壳、白芍、甘草、全蝎、蜈蚣)治疗;疗程10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疼痛汤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祛风通络之功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学平;辛勤;米海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