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麦侠;李增战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参提取物中水溶性成分麦芽酚的方法,并对6批红参提取物进行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1 mm ×150mm ,3.5um );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mL · min-1;检测波长276nm ;柱温30℃。结果:麦芽酚线性回归方程为 A =413425C -165763,r2=0.9998,线性范围为1.544~15.44ug · m L-1,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6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且重现性好,可用于红参提取物中麦芽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逄小倩;叶正良;李德坤;周大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常规治疗+葛根素治疗)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选择健康查体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脂肪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治疗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内脂素及瘦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治疗组内脂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P<0.05)。葛根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TG、TC、HDL、LDL 治疗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G、LDL、HDL 较对照组仍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治疗组TG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葛根素治疗组内脂素与TG、HDL变化显著相关(P<0.05),抵抗素与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瘦素与TG、T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葛根素可有效调节肥胖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脂水平,且血脂变化与脂肪因子水平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83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尚未出现脑疝体征。均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治疗组联合通窍活血汤40例,对照组43例。结果:临床患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90.0%和80.0%,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出血术后安全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和增加脑组织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陈文斗;玉石;谢乔林;黄锦丰;宾杰;原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Ln-5γ2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接种B16细胞复制模型,接种结束后小鼠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接受治疗。观察肿瘤一般状况,CD31与过碘酸-雪夫双重染色法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RT-PCR检测Ln-5γ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n-5γ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天花粉蛋白高剂量组瘤组织体积、重量、VM 密度、Ln-5γ2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天花粉蛋白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拟态,推测可能与调控Ln-5γ2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冰冰;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60例。单纯采用妈富隆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妈富隆与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痛经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丹莪妇康煎膏对患有痛经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娜;马真;赵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痹症患者连续3年10次在6月~8月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延索胡、威灵仙、吴茱萸),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姜汁调成泥状,现配现用。贴敷大椎、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上述穴位交替取穴贴敷,在贴敷前先在背俞穴处拔罐5min ,继用伤湿解痛膏将药泥制成的直径1.5cm大小圆形,固定于所选穴位,贴敷2~6h。结果:总有效率达71.4%。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痹症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抗菌消炎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暖宫逐瘀汤(当归、干姜、赤芍、小茴香、香附、枳壳、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辨证论治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的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起效时间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鸿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DM教育、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妙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患者共8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必得和别嘌呤醇口服,治疗组加服三妙拈痛汤加减:炒苍术、羌活、大川芎、独活、防风、川黄柏、川牛膝、虎杖根、猪苓、茯苓各15g。共治疗2周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血尿酸含量、红细胞沉降都比入组时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对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应用三妙拈痛汤加减煎服,可提高疗效,降低血尿酸含量和红细胞沉降率,促进恢复。
作者:邱卫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定位定向复位法对颈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颈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正骨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高达100%,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X线表现(包括寰枢关节移位、C2~3移位、C3~4移位、颈椎变直反张以及S型或反S型)。结论:定位定向复位法治疗颈椎失稳疗效确切且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秦家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不同中医症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探求C O PD中医病机的客观演变规律。方法:将128例C O PD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症候与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 O PD急性期发生病原菌感染率为88.3%,不同症型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痰瘀阻肺较其他症型FEV1/PRE(%)明显降低(P<0.05);PH值各症型间比较无差异( P>0.05),痰瘀阻肺与其他症型比较,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升高(P<0.05),氧分压(PaO2)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与中医实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C O PD急性发作期中医分型判定及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程;苏惠萍;张立山;罗慧;冯淬灵;于会勇;程淼;李德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及胃内PH值的影响及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胃血清 TGF-β1值的影响:各组大鼠断尾取血,采用酶标仪检测血清TGF-β1值;观察加味左金汤对胃溃疡大鼠胃内PH值的影响:采用各组大鼠深度麻醉,暴露胃部,结扎幽门,由贲门滴取少量胃液于PH试纸,测定PH值;观察加味左金汤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采用小鼠胃中甲基橙残留率测定方法。结果:加味左金汤大、中剂量能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值,该方大、中、小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胃溃疡大鼠胃内PH值,加速正常小鼠胃排空。结论:加味左金汤能明显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TGF-β1值及胃内PH值,并能够使胃排空加速。
作者:林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 (L 。)Cuss 。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肾经。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之功能。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脾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症[1]。蛇床子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具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等。蛇床子及其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其近年来在临床上的新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琳;王敬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黄疸是中医的病症名,是患者就诊时的一个主诉或体征,其定义十分明确,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证据,若只有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黄疸患者联用中医药治疗,不但大大缓解了临床症状,而且也有利于疾病的临床恢复。
作者:闫文慧;丁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选用中风疼痛汤(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鸡血藤、丹参、陈皮、半夏、白芥子、枳壳、白芍、甘草、全蝎、蜈蚣)治疗;疗程10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疼痛汤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祛风通络之功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学平;辛勤;米海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藏精而系胞胎”,故保胎治疗中多从补肾安胎入手,主张以静制动,而具有活血行气等功效的药物常被视为妊娠用药禁忌,虽然《内经》中有“有故无损,亦无损”的记载,临床上也不敢轻易冒险应用,唯恐损伤胎元。但目前临床上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等因素,胎漏、胎动不安的患者常常具有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对于这部分患者,补肾安胎的治疗常有力不从心之处,笔者在学习历代医家保胎的文献基础上,尝试在补肾安胎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治疗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
作者:潘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9.5%( 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可显著改善心功两能,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状。
作者:张隽;卫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脑出血因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和死亡,目前国内外有效治疗措施匮乏。干细胞(stem cells , SCs),特别是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因此从神经修复再生的角度给脑出血神经系统的损伤带来了康复希望。NSCs分为内源性(endogenous NSCs)和外源性(exogenous NSCs),体内的NSCs增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对某单一靶点的作用不能有效的调控其增殖分化。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治疗的特点,在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外源性的NSCs由SCs移植进一步分化而成。本文从脑出血后内源性NSCs在中医药调控下的增殖从而修复脑损伤、外源性 NSCs对脑出血的治疗两个角度做一综述,为研究脑出血提供参考。
作者:褚鑫;蔡恩丽;唐柱生;丛树园;谭丽;萍方涛(审校);武煜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保肝扶正退黄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肝方(决明子、当归、麦冬、丹参、川芎、白芍、南沙参、赤芍、大黄、金钱草、黄芪、茵陈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且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保肝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的疗效比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好,清热祛瘀,健脾和胃,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作者:张剑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的中医病机。方法:通过对比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认识,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医家研究,提出从虚、痰、瘀立论的观点。结论:通过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的研究论证,观点成立。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作者:崔祺;肖蕾;张庆杰;张晨;王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