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陈春有

关键词:针刺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人体内, 疱疹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病临床表现, 祖国医学,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缓解疼痛, 缩短病程, 神经分布, 发病原因, 特色, 水痘, 疗效, 集群, 患者
摘要:近年来,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显著疗效,治疗方法各具特点,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特色.尤其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优于纯西医治疗,且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发病原因是某些因素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诱发本病,该病临床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分布的集群疱疹,同时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常沿着人体某些部位的神经区分布.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IgA肾病及对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所选病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在30mL/min以上.给予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疗程均为8w.选择血清尿酸(Sua)、肌酐(Scr)、尿素氮(BUN)、肝功能、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等作为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对黄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8w的治疗以后,治疗组的Sua、24h尿蛋白定量、尿B2-M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压值和eGF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检查显示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降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蛋白尿,大程度保护剩余肾功能.

    作者:张绍英;苟平;陈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近5年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概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0A)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其中膝骨关节炎(K0A)是常见的一种,一般保守治疗难治且易复发.近20年来,针刀作为一种新的中医微创技术,在K0A的治疗上做了不少尝试,尤其近几年来,随着针刀治疗的日渐普及,这方面的文献报道也明显增多,笔者现就近5年来(2008年至2012年)临床上有关针刀治疗K0A的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郭艳明;梁永瑛;周帅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青风藤、白芍,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白通痹胶囊中的青藤碱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阴性对照无干扰;青藤碱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31584~1.89504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RSD=1.40%,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芳;张军茹;郭妮;冯一凡;王卫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温肾健脾方配合隔姜灸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方配合隔姜灸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给于温肾健脾方和隔姜灸,对照组给于呋喃妥因,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尿常规、尿培养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配合隔姜灸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可靠,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高碧峰;雷根平;李小会;张平侠;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清木丹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硬变及对血清TNF-a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木丹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酒精性肝硬化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毒型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80mg、还原性谷胱甘肽1.2g,治疗组并予口服清木丹颗粒,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TNF-a 、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u=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a、IL-6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血清TNF-a、IL-6治疗前后降低值[(87.6±18.6)pg/mL及(67.8±2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3.2±20.1)pg/mL及(36.3±1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木丹颗粒对湿热瘀毒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可靠,且能显著降低血清TNF-a和IL-6水平.

    作者:宋春荣;南然;李京涛;陈明霞;常占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上林主任医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高上林辨证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按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分为初期、中期、恢复期三期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果: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高上林中医辨证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汪德芬;裴瑞霞;高上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58例

    目的:观察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内补黄芪汤加减(黄芪、人参、远志、川芎、当归、茯苓、麦冬、甘草等)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63.8%.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肌的功效.

    作者:阮成群;陈武林;李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从脾肾亏虚痰浊瘀血论治老年痴呆

    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赵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金匮肾气汤治疗老年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观察

    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应用金匮肾气汤治疗老年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金匮肾气汤对老年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进行治疗4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高达94.5%.结论:金匮肾气汤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作者:贾钢;陈晓群;张家林;徐卓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显著疗效,治疗方法各具特点,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特色.尤其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优于纯西医治疗,且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发病原因是某些因素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诱发本病,该病临床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分布的集群疱疹,同时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常沿着人体某些部位的神经区分布.

    作者:陈春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混浆包糖衣新工艺研究

    目的:探索混浆包糖衣的新工艺.方法:分析现包糖衣工艺及糖衣片在贮存过程中易裂片等质量问题,设计了新的混浆包糖衣的混浆配方和包衣方法;对试验产品进行加速稳定性研究,确认新工艺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混浆中加入0.83%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制成的混浆粘度适中,易于包衣,所包糖衣片外观和稳定性均良好.结论:新的混浆包糖衣工艺可用于糖衣片的大批量生产,并可提高糖衣片的稳定性.

    作者:杜宏伟;张军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降糖药物等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益肾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郭彦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穴位贴敷膏外用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常规西药:头孢硫脒抗感染,喜炎平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辅以中药穴位经皮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咳嗽、气喘及痰鸣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咳嗽、气喘及痰鸣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帅粉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外洗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外洗方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外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对照组为56.7%,P<0.05.结论:自拟中药外洗方可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感觉异常,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琳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JAK2/STAT3的影响

    目的:研究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JAK2、P-STAT3在梗塞区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观察P-JAK2、P-STAT3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P-JAK2以及P-STAT3表达均发生上调,给予P-JAK2抑制剂以及补阳还五汤后,P-JAK2、P-STAT3的表达均受到抑制,同时减少了神经元凋亡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该通路的激活起到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等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凯华;任丁;黄龙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枸杞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只小鼠分为枸杞多糖大剂量组(20mg/kg)、中剂量组(10mg/kg)、小剂量组(5mg/kg)与环磷酰胺组(2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对比研究枸杞多糖对移植性肝癌小鼠死亡率,肿瘤体积与肿瘤坏死程度的影响.结果:枸杞多糖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分泌有显著性升高(P <0.05),表明枸杞多糖对TNF-α分泌有促进作用,可增强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且枸杞多糖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质量降低(P <0.05).同时环磷酰胺组肿瘤体积亦有明显减小,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相比,基本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枸杞多糖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枸杞多糖能有效增强宿主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免疫杀伤能力,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抗风湿中药复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风湿中药复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溶液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中药组;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CMDI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结果:抗风湿中药复方可明显降低大鼠结肠CMDI评分,降低TNF-α的含量.结论:抗风湿中药复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的含量有关.

    作者:贾艳秋;赵艳君;朱叶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辨证分期论治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与人工骨粒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粒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应用LCP解剖锁钉钛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粒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45例获随访10~24月,无肱骨头坏死,骨折愈合良好,按Neer[2]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4例.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行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粒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孙鹏军;张斌剑;贾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商陆皂苷甲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sA(0.625mg/L,1.25mg/L,2.5mg/L,5.0mg/L,10mg/L,20mg/L)刺激rGMC,并设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4-甲基偶氮四唑蓝(multiply-table tournament,MTT)法检测其对rGMC增殖与毒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sA(2.5~5mg/L)作用48,72h能够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rGMC的增殖(P<0.05或P<0.01),在本实验浓度(0.625~20mg/L)内EsA对rGMC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EsA(2.5~5mg/L)可显著抑制rGMC的増殖;肾小球系膜细胞可能是EsA的作用靶细胞.

    作者:张祥贵;汤杰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凝集素组织化学技术在针刺干预脑梗塞后微血管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凝集素组织化学技术在大脑微血管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复制脑梗塞模型,在规定时间经一侧股静脉注射生物素化番茄凝集素,心脏灌注后取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DAB染色.结果:大脑微血管染色后形态显示清楚、完整,与组织背景色彩对比明显.结论:凝集素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完整、立体的显示脑组织微血管形态以及血管分布特征.

    作者:石磊;杜元灏;黎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