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有凤主任医师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病经验

张立华;马有凤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 中医师, 马有凤, 育阴潜阳针法
摘要:介绍马有凤主任医师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依据理论“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理论,创立了“育阴潜阳针法”,诸穴配合具有滋阴潜阳,健脾祛湿,通经活络作用.使患肢的康复加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温补疗法治疗复发性口疮4则

    复发性口疮多属于虚证(久病多虚),临床上虽然常见阴虚火旺、虚火上浮者,但因各种原因致阳气虚衰使机体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肌膜溃烂而成者亦不少见[1,2].笔者在临证时运用温补药物,分别予以温阳健脾、温肾助阳、温补气血、温补心脾等法治疗阳气偏虚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作者:何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加味香砂养胃汤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34例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探讨加味香砂养胃汤配合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相关诊断标准遴选出6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以上三联疗法基础上服用加味香砂养胃汤,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5%,复发率35.7%;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1.2%,复发率17.4%,两组比较(P<0.05).结论:加味香砂养胃汤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阮桂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102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2例给予辨证分析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对照组102例给予20%的甘露醇进行对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总有效率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医辨证的疗法处理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有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费宝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55例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本法治疗流行性感冒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作者:杨丽华;伏忠阳;易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补气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4例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94例,给予阿司匹林、消心痛等西药治疗;治疗组94例,在对照组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汤(红花、党参、黄芪、丹参、肉桂、川芎、当归、地龙、郁金、薤白、枳实等),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68% (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和血液流变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液流变指标中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或消除症状,且能标本兼治,固本培元.

    作者:佘春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温脾肾暖肝胃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脾肾暖肝胃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茯苓、黄芪、大枣、生姜、新开河参、白术、干姜、桂枝、白芍、柴胡、当归、吴茱萸、升麻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2hBG、FINS、ISI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患者的CRP也得到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坤玲;李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胆淤方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4例

    目的:通过胆淤方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评价其临床疗效、围产期结局及新生儿评分情况.方法:选择ICP患者2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24例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并加服胆淤方(茵陈蒿、黄芩、砂仁、当归、小蓟草);对照组118例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两组均治疗7d及14d后,评价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测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及围产期结局、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瘙痒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实验室指标TBA、ALT、AST值治疗后7d、14d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治疗14d后,治疗组TBA、ALT、AST值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有差异性;两组妊娠结局、羊水污染、新生儿评分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ICP降胆汁酸盐及肝功转氨酶较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更有效.

    作者:韩香;王文艳;张卫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患者月经来潮后5d通过口服米非司酮12.5mg/次,每日1次,治疗组则在同一时间点使用米非司酮10.0mg/次,每日1次,同时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在治疗后3周比较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并统计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痤疮、体重增加和关节酸痛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胃肠道不适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减少长期大量使用米非司酮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英;王立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4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4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4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十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4期糖尿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作者:林吉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辨证论治配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双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进行疗效分析,并且对其治疗过程进行体会总结.方法:选择72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都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中药对其进行早期的康复,术后定期随访两组患者的情况,观察骨性愈合的时间、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3个月进行VAS疼痛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其中治疗组愈合时间(3.11±0.68)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3.21±0.7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优良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评估中治疗组评估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有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降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少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辨证分型论治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内阻型、气滞血瘀型)论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方、活血化瘀止痛方为主)为主随证加减治疗本病96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的功效,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

    作者:任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整脊调曲手法对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整脊调曲手法改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青年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颈椎CR片,比较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采用牵引合整脊调曲法,对照组采用牵引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治疗20次(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为6.47±2.54mm,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整脊调曲手法有助于重建颈椎内外的生物力学平衡,有效改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

    作者:王宇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辨证论治配合多功能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多功能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病患采取多功能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配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性愈合的情况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恢复天数比对照组短,病患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多功能外固定加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可明显减少恢复时间与不良反应.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丁香柿蒂汤治疗顽固呃逆66例

    呃逆是神经外科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神经膈肌,使得膈肌与肋间肌不自主的同步剧烈收缩,通常认为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药物治疗无效者称顽固呃逆[1].而顽固的持续性的呃逆可致患者饮食困难,身体疲劳和精神萎靡,进而引起患者失眠、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吸入性肺炎、抑郁和呼吸抑制等,使得脑血管病人的恢复期显著延长,极个别还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窒息而危及生命[2].正确地认识处理呃逆,可提高患者疾病的恢复进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秦岭;闫宏建;王艳;刘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30例

    目的:分析对于糖尿病性冠心病老年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方治疗.治疗两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和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冠心病老年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化痰药方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田振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冠心病42例及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改善状况.方法:将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硝酸酯类、他汀类、抗血小板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麦冬、丹参、红花、人参、栝楼、郁金、柏子仁、五味子等)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与4周时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血脂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栾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眩晕症45例

    目的:观察以外感内伤论治眩晕症的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依据辨证外感采用疏风透邪法,内伤采用补肾调肝法,再配以辨证配穴针刺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其中针刺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在辨证基础上,采用针刺内外分治,对眩晕症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学;林学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骨康胶囊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1例

    目的:研究骨康胶囊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骨康胶囊联合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康复治疗开始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提前,治疗组膝关节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骨康胶囊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潘恒;李公;闫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平衡针刺及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取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行平衡针刺治疗;B组30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C组30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前3组的Fugl—Meyer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3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3组比较差异显著,C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A、B组(P<0.05).结论: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增加针灸治疗.通过Barthel指数、FAC下肢行走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等参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Barthel指数、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加,但是治疗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痉挛恢复更加明显.结论:在传统的康复手段上同时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作者:石新燕;李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