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

黄勇;曹式丽

关键词:肾病/中医药疗法, 治未病
摘要: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强调“未病先防”,把疾病治疗的工作重心前移;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控制疾病进程的主要病理因素,防止肾脏进一步损害;瘥后细心调护,预防疾病复发。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病防治中的优势。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30例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并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杯灸法治疗,其中观察对象病程均在2月以上,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腹泻患者。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合并拔罐治疗腹泻疗效优于药杯灸法。

    作者:李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和胃降逆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半夏厚朴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另对其中耳分泌物中胃蛋白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与反流性胃食管病有一定的关联,临床上二者同治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

    作者:王挺;杨英;王锁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妊娠恶阻32例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采用毫针针刺方法,选取32例,病例均为初产妇,运用中医八纲辨证选穴治疗妊娠恶阻,主要选取:攒竹、内关、足三里、阴陵泉、中脘、关元、天枢。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针刺治疗妊娠恶阻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有和胃降逆,温养胎气的功效。

    作者:谢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孟君教授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黄孟君教授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门诊学习。结论:泄泻三个关键因素为“湿”、“脾”、“肾”,病机发展规律来讲总体上遵循“湿盛”、“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三个阶段,但对于暴泻者应当顾忌到患者的体质,尤其脾胃先天禀赋,而久泻者尤当辨清脏腑脾肾。

    作者:周胜强;黄孟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银杏叶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6例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加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用银杏叶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十分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作者:徐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同样的穴位处方、不同电针方法治疗10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个,针刺后,A组屋翳与乳根、肩井与天宗分别为一组电极;B组中同名腧穴为一组电极。对照组C针刺后不带电,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治疗30min ,1d1次。经前7d开始治疗,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电针方法不同可能通过不同的场磁效应影响针刺疗效。

    作者:雷正权;牛晓梅;杨斌;高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氧化苦参碱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2例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探讨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的中度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2组均给保肝、退黄、降酶、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氧化苦参碱,连用21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功能的恢复、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化指标的下降、T 细胞亚群、肝脏弹性检测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中度)患者在肝功生化指标方面效果满意。

    作者:张静;宗红梅;李青春;马羽萍;袁西侠;戚觅;朱自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本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西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为药物止痛,该法虽然在即刻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基于偏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问题以及长期反复使用止痛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又成为另一困扰人的难题。故而,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和方法是当前学者研究的新动向。在中国,针刺治疗偏头痛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灵枢》就记载有列缺穴可以治疗偏头痛。针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世界卫生组织(WHO )分别在1979年和1996年两次将偏头痛列入针刺治疗疾病的推荐病谱,并在2003年再次重申“针灸治疗头痛疾患包括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被临床对照试验所证明”[1]。

    作者:杨晓琳(审校);李平(审校);谭颖颖(审校);刘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98例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鼻中隔前下L I T-T E’S区8周以上反复出血患者,予以清热凉血方(白茅根、大蓟、小蓟、血余炭、仙鹤草、蒲黄炭、川牛膝等)配合微波治疗。结果:94例患者在治疗一次后8周内同一部位未发生出血为有效,有效率为96%。结论: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临床有效率较高,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作者:李阿平;卫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穴位推拿治疗中风偏瘫106例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作者:邱娅;李瑞娟;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心乐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心乐(T XL )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形成糖尿病心肌病模型。达美康对照组、T XL大、小剂量组分别进行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XL大剂量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左室收缩压( 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 max)和下降速率(-dp/dt max)均明显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 LVEDP)明显降低(P<0.01);TXL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促细胞凋亡因子Bnip-3表达水平(P<0.01),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水平(P<0.01)。结论:TXL对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能有效降低心肌Bnip-3和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作者:赵莉平;安荣;丁雯;李彦魁;丁延平;张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LH与E2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年,治疗组的妊娠率为43.3%,对照组的妊娠率为26.7%,治疗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与妊娠率,其作用的发挥与调节性激素表达有关。

    作者:王锋;李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泽丹冲剂对盆腔炎性大鼠子宫 TGF-β1mRNA 、CTGFmRNA的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泽丹冲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 TGF-β1mRNA 、CTGF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泽丹冲剂中、高(4、8 g·kg)剂量组,妇乐颗粒组(2.5g · kg ),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给药治疗21d后,取子宫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 TGF-β1mRNA 、CTGFmRNA 表达情况。结果:肉眼观察:与模型组比较,泽中、高剂量组子宫肿胀、充血现象明显减轻,结构较清晰。子宫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妇乐组,泽中、高剂量大鼠子宫组织病理评分均极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泽中、高剂量组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泽中、高剂量组,妇乐组子宫组织 TGF-β1mRNA 、CTGFmRNA 均明显降低(P<0. 05),但泽中、高剂量组优于妇乐组(P<0.05)。结论:泽丹冲剂通过抑制 TGF-β1mRNA 、CTGFmRNA的释放,从而减轻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的纤维化及粘连。

    作者:谷风;陶红星;苗久旺;刘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督脉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0例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规范、标准、有效的治疗PHN的针刺疗法。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剔除标准将符合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督脉相应脊髓阶段对应穴位梅花针扣刺拔罐、皮损局部浅刺治疗和体针加皮损局部围刺拔罐治疗,经两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1/P<0.05)。结论:督脉梅花针叩刺法治疗PHN可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

    作者:张勇;薛志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甲氨喋呤片10mg ,口服,1次/周;来氟米特片10mg ,口服,1d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症候辨证选方用药,两组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患者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屈伸不利、晨僵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或 P<0.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及屈伸不利方面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其症状体征。

    作者:姜小帆;李娟娥;衣蕾;董巧云;王颖;白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解毒灌肠液治疗肝性脑病60例

    目的:观察解毒灌肠液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中药(大黄、赤芍、银花、枳实等)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60%,血氨下降程度和减少其它并发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可使清气升、浊气降、神明自清。

    作者:宗红梅;张银莉;马羽萍;庄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强调“未病先防”,把疾病治疗的工作重心前移;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控制疾病进程的主要病理因素,防止肾脏进一步损害;瘥后细心调护,预防疾病复发。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病防治中的优势。

    作者:黄勇;曹式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珍珠含片清咽功能的动物试验研究

    目的:评价珍珠含片的清咽作用。方法:分别以250、500、1000 mg/kg BW剂量的清咽含片给大鼠连续灌胃30d后,测量给予致炎剂后1h、3h、6h足趾肿胀厚度。结果:各剂量组足趾厚度差值低于对照组。结论:珍珠含片具有清咽作用。

    作者:李彬;赵鹏;高玉秋;覃辉艳;梁慧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40例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挂线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用温清水进行常规清洗,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进行熏洗,周期为14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 P<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流脓、疼痛、瘙痒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AMCP、ALCT 、RRP与ARP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RRP与A RP值都明显下降( P<0.05) ,不过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d都呈现明显疼痛状况,在术后第14d疼痛都明显缓解,同时组间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有效提高疗效,维持了括约肌的完整性,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肝利湿饮联合灌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50例

    目的:探讨强肝利湿饮联合灌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强肝利湿饮(柴胡、陈皮、熟附子、茵陈、丹参、白芍、龟版、当归、茯苓皮、猪苓、大腹皮、苍术、醋鳖甲等)联合灌肠(大黄、番泻叶、丹参、煅牡蛎)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8.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利湿饮联合灌肠治疗RA有健脾活血利水的功效。

    作者:唐国文;蔡政友;潘宏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