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风;陶红星;苗久旺;刘志宏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附子理中汤口服,联合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判定疗效。结果: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痊愈占90%,好转占9%,无效占1%。结论: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有健脾补肾,益气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肾复康Ⅱ号胶囊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尿中足细胞计数及对podoc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予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造模,实验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百令胶囊及“肾复康Ⅱ号”胶囊组5组,治疗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涂片中足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对,结合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肾脏超微病理学检查,评价肾组织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尿沉渣中可见较多足细胞,对照组与治疗组尿足细胞计数不同程度下降;模型组podocin蛋白药物干预后表达明显增加,以肾复康Ⅱ号胶囊组尤为显著。结论:肾复康Ⅱ号胶囊能明显减少尿中足细胞计数,改善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 Podocin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足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王漱非;程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常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常用中药注射剂品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与结论:须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质控、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各个环节予以重视,推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
作者: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珍珠含片的清咽作用。方法:分别以250、500、1000 mg/kg BW剂量的清咽含片给大鼠连续灌胃30d后,测量给予致炎剂后1h、3h、6h足趾肿胀厚度。结果:各剂量组足趾厚度差值低于对照组。结论:珍珠含片具有清咽作用。
作者:李彬;赵鹏;高玉秋;覃辉艳;梁慧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孟鲁斯特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咯痰和肺部啰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分都明显下降,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ysLTs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能提高疗效与缓解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
作者:孟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中药熏蒸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保持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气通络中药熏蒸疗法,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 ADL )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P<0.05。结论:益气通络中药熏蒸法对脑梗塞恢复期具有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功效。
作者:李晓红;范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在混合痔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254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中药复元活血汤(治疗组),另一组服用麻仁丸并尼美舒利分散片(对照组),分别观察术后3、7、10d患者排便及局部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预防及减轻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相对于治疗组有着明显的效果,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对于提高混合痔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薛昶;王翔;邓森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半夏厚朴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另对其中耳分泌物中胃蛋白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与反流性胃食管病有一定的关联,临床上二者同治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
作者:王挺;杨英;王锁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肝宁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护肝宁片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14d后,通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血清ALT、AST、TBIL、GGT 水平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 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 P<0.05)。结论:护肝宁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有清热利湿、益肝化瘀、疏肝止痛的功效。
作者:张军国;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腕踝针与药物治疗Lizarov环式外固定架骨运输术后疼痛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30例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腕踝区域划分取穴,对照组30例口服路盖克(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 P<0.05。结论:腕踝针治疗机械致慢性疼痛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作者:缪花;贾成文;董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从儿科诊法、疾病论治、预防保健三个方面总结探讨沈金鳌在《幼科释谜》中的学术思想,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作者:马新红;蔺焕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本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西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为药物止痛,该法虽然在即刻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基于偏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问题以及长期反复使用止痛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又成为另一困扰人的难题。故而,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和方法是当前学者研究的新动向。在中国,针刺治疗偏头痛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灵枢》就记载有列缺穴可以治疗偏头痛。针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世界卫生组织(WHO )分别在1979年和1996年两次将偏头痛列入针刺治疗疾病的推荐病谱,并在2003年再次重申“针灸治疗头痛疾患包括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被临床对照试验所证明”[1]。
作者:杨晓琳(审校);李平(审校);谭颖颖(审校);刘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补土派创始人。《脾胃论》是东垣学说中理论集中的一部,是东垣学术思想之精髓部分。脾胃论学说认为饮食不节、情绪失常、劳役过度等因素易致脾胃受损,使正气衰弱,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为“外感”或“内伤”,对正邪的辨证施治上应有明确的区别。在治疗方法上注重调理脾胃和补益元气,扶正驱邪,这对于内伤脾胃病的理论和后世临床指导与治法上均有贡献。此外,李东垣对制方用药研究上颇有发挥,尤其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等组方原则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治疗思想,其中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不但在当时治疗脾胃之气受损而引起的“阴火炽盛”的某些发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后世医家沿用到至今,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方对当今临床一些脾胃虚弱性疾病上亦有卓越的疗效。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标志着脾胃学说的创立,本理论为补土派的学术之源,从而提升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断方法的指导思想,开辟了中医学认识、预防、治疗疾病的新途径与方法,在后世医学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作者:刘浩;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和西药达到同样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其所用药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对人体的伤害也小,在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显示出了比较明显的优势。现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恶性肿瘤防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许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的生理过程,其中包括免疫应答、基因调控、信号传导等多种过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现已成为临床研究抗肿瘤新药的重要靶点。据许多研究报道所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设备,例如流式细胞仪等,已经揭示了有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田晓环等[1]用大黄虫丸作用于小鼠肿瘤,得出大黄虫丸可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从而触发整个死亡程序,诱导肿瘤细胞程序化凋亡。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主要体现在细胞凋亡的几个重要过程中,现列举如下几点。
作者:贾蕾(审校);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LH与E2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年,治疗组的妊娠率为43.3%,对照组的妊娠率为26.7%,治疗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与妊娠率,其作用的发挥与调节性激素表达有关。
作者:王锋;李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肝利湿饮联合灌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强肝利湿饮(柴胡、陈皮、熟附子、茵陈、丹参、白芍、龟版、当归、茯苓皮、猪苓、大腹皮、苍术、醋鳖甲等)联合灌肠(大黄、番泻叶、丹参、煅牡蛎)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8.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利湿饮联合灌肠治疗RA有健脾活血利水的功效。
作者:唐国文;蔡政友;潘宏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行气除胀类中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朴六君子汤(枳壳、党参、白术、半夏、厚朴、茯苓、陈皮等),两组均治疗21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枳朴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显著优于单纯莫沙必利治疗。
作者:刘喜燕;王绪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痹汤及康复训练治疗30d。结果:治疗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痛疼,肿胀,晨僵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45%,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通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作者:吴晨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怡心颗粒对小鼠行为绝望抑郁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的行为绝望抑郁模型,灌胃给予怡心颗粒,观察并检测其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怡心颗粒可显著的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结论:怡心颗粒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考玉萍;李精旗;刘冬玲;刘满军;袁秋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药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朱洁;蔡倩云;张琪;彭青和;汪国兴;陆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