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漱非;程小红
目的:研究针刺背俞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为针刺背俞穴通过调控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常规西药组、针刺背俞穴组,每组15只,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干预30d后检测SOD、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SOD含量明显较空白组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西药组及针刺背俞穴组SOD含量均较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DA含量明显较空白组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组及针刺背俞穴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疗法可以使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SOD含量增加,同时降低MDA含量,表明其可能是通过调控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从而保护胃黏膜。
作者:杨改琴;贾成文;张炳岐;左甲;贾松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解毒灌肠液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中药(大黄、赤芍、银花、枳实等)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60%,血氨下降程度和减少其它并发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可使清气升、浊气降、神明自清。
作者:宗红梅;张银莉;马羽萍;庄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6%,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1.7%,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耗氧的功效。
作者:汤立洁;杨艳明;陈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黄孟君教授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门诊学习。结论:泄泻三个关键因素为“湿”、“脾”、“肾”,病机发展规律来讲总体上遵循“湿盛”、“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三个阶段,但对于暴泻者应当顾忌到患者的体质,尤其脾胃先天禀赋,而久泻者尤当辨清脏腑脾肾。
作者:周胜强;黄孟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有机溶剂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8种有机溶剂对2种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对于SGC-7901细胞,甲醇达到1%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丙酮和丙三醇达到3%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乙醇达到5%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对于HT29细胞,丙酮达到5%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其余7种有机溶剂的细胞毒作用均比较显著。结论:丙酮细胞毒作用较小,为溶解药物的佳选择溶剂,正丁醇的细胞毒作用显著。
作者:刘琦;谢锦艳;冯改利;张亚强;宋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作者:邱娅;李瑞娟;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72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对照组72例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两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ALT (谷丙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 HbeAg转阴情况及 HBV-DNA 转阴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复制。
作者:李常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并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杯灸法治疗,其中观察对象病程均在2月以上,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腹泻患者。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合并拔罐治疗腹泻疗效优于药杯灸法。
作者:李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瘀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9%( 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积分均降低( P<0.05);中医证候评分亦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功能治疗仪能有效降低瘀血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情况。
作者:谭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同样的穴位处方、不同电针方法治疗10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个,针刺后,A组屋翳与乳根、肩井与天宗分别为一组电极;B组中同名腧穴为一组电极。对照组C针刺后不带电,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治疗30min ,1d1次。经前7d开始治疗,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电针方法不同可能通过不同的场磁效应影响针刺疗效。
作者:雷正权;牛晓梅;杨斌;高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给予降糖与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治疗组的LVEF、E值与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治疗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血糖与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并且预后安全性更佳。
作者:祖丽菲娅·依克木;米日班·玉素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孟鲁斯特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咯痰和肺部啰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分都明显下降,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ysLTs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能提高疗效与缓解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
作者:孟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附子理中汤口服,联合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判定疗效。结果: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痊愈占90%,好转占9%,无效占1%。结论: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有健脾补肾,益气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AECOPD ,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经验。结论:本文对寒热并用法治疗A EC O PD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对其疗效与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静灏;汤杰;黄海茵;杨佩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清解宣肺汤加减(炙麻黄、金银花、杏仁、川贝、前胡、炙杷叶、广木香、蒲公英、槟榔、黄芩、枳壳、甘草)。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结论: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有寒热并治的功效。
作者:王艳;施左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肝宁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护肝宁片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14d后,通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血清ALT、AST、TBIL、GGT 水平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 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 P<0.05)。结论:护肝宁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有清热利湿、益肝化瘀、疏肝止痛的功效。
作者:张军国;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补土派创始人。《脾胃论》是东垣学说中理论集中的一部,是东垣学术思想之精髓部分。脾胃论学说认为饮食不节、情绪失常、劳役过度等因素易致脾胃受损,使正气衰弱,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为“外感”或“内伤”,对正邪的辨证施治上应有明确的区别。在治疗方法上注重调理脾胃和补益元气,扶正驱邪,这对于内伤脾胃病的理论和后世临床指导与治法上均有贡献。此外,李东垣对制方用药研究上颇有发挥,尤其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等组方原则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治疗思想,其中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不但在当时治疗脾胃之气受损而引起的“阴火炽盛”的某些发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后世医家沿用到至今,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方对当今临床一些脾胃虚弱性疾病上亦有卓越的疗效。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标志着脾胃学说的创立,本理论为补土派的学术之源,从而提升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断方法的指导思想,开辟了中医学认识、预防、治疗疾病的新途径与方法,在后世医学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作者:刘浩;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针刺水沟、内关穴对心肺复苏家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窒息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设立针刺复苏组、常规复苏组及假手术组。分别于窒息前10min、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刻、自主循环恢复120min抽取动脉血,测血清cT nT。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常规复苏组和针刺复苏组血清cT nT 的含量均升高,且针刺复苏组与常规复苏组比较,cT nT的含量低于常规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水沟、内关穴能够抑制心肺复苏家兔心肌cT nT 的含量的升高,从而起到保护心肺复苏家兔心肌的作用。
作者:路晟;刘学政;刘新桥;孟智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法中药复方肾苏II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 sPGN )模型大鼠肾组织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 )的影响,探讨中医药调节肾组织白介素表达,防治M sPGN 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抗T 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中药复方肾苏Ⅱ为治疗药物,贝那普利为对照药物,于治疗6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IL-1、IL-6及IL-10、IL-13的表达和肾小球EC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对M sPGN 模型大鼠,中药组在抑制肾组织IL-1、IL-6表达,上调IL-10、IL-13表达,减轻肾小球ECM 增殖等方面显示疗效优势,与西药组、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辛通畅络立法的中药复方肾苏II对M sPGN 肾组织中白介素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改善肾脏自身促进和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内在平衡,减轻肾小球ECM 积聚,阻抑肾小球硬化。
作者:支勇;窦一田;曹式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仙蟾片对肺癌患者 TNF-α和NK活性的影响并分析预后。方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在手术后口服仙蟾片辅助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口服消癌平片辅助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都为40d。结果:全部患者完成治疗,无死亡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治疗组的肺部反应程度与例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K细胞、IL-2、IL-6、T N F-α活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L-2、IL-6和N K细胞活性有所提高, TNF-α活性有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蟾片辅助术后治疗肺癌疗效好,对于肺损伤影响小,其机理与增强NK细胞的活性,升高IL-2、IL-6水平,调节TNF-α活性有关。
作者:朱海洪;李贻文;杨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