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45例

孟建国

关键词: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青龙汤/治疗应用, 白三烯拮抗剂/治疗应用,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孟鲁斯特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咯痰和肺部啰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分都明显下降,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ysLTs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能提高疗效与缓解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消脂汤合大黄虫丸治疗脂肪肝56例

    目的:观察研究疏肝消脂汤合并大黄虫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消脂汤合并大黄虫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超以及血常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差别。结果:经对比显示两组患者较治疗前 TC、TG、ALT、AST 、体征及症状均有所下降或好转,治疗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消脂汤合大黄虫丸能够很好的控制脂肪肝恶化。

    作者:黄建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70例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附子理中汤口服,联合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判定疗效。结果: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痊愈占90%,好转占9%,无效占1%。结论: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有健脾补肾,益气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对心肺复苏家兔心肌cT nT 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针刺水沟、内关穴对心肺复苏家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窒息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设立针刺复苏组、常规复苏组及假手术组。分别于窒息前10min、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刻、自主循环恢复120min抽取动脉血,测血清cT nT。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常规复苏组和针刺复苏组血清cT nT 的含量均升高,且针刺复苏组与常规复苏组比较,cT nT的含量低于常规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水沟、内关穴能够抑制心肺复苏家兔心肌cT nT 的含量的升高,从而起到保护心肺复苏家兔心肌的作用。

    作者:路晟;刘学政;刘新桥;孟智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阐发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补土派创始人。《脾胃论》是东垣学说中理论集中的一部,是东垣学术思想之精髓部分。脾胃论学说认为饮食不节、情绪失常、劳役过度等因素易致脾胃受损,使正气衰弱,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为“外感”或“内伤”,对正邪的辨证施治上应有明确的区别。在治疗方法上注重调理脾胃和补益元气,扶正驱邪,这对于内伤脾胃病的理论和后世临床指导与治法上均有贡献。此外,李东垣对制方用药研究上颇有发挥,尤其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等组方原则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治疗思想,其中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不但在当时治疗脾胃之气受损而引起的“阴火炽盛”的某些发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后世医家沿用到至今,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方对当今临床一些脾胃虚弱性疾病上亦有卓越的疗效。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标志着脾胃学说的创立,本理论为补土派的学术之源,从而提升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断方法的指导思想,开辟了中医学认识、预防、治疗疾病的新途径与方法,在后世医学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作者:刘浩;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枳朴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60例

    目的:观察行气除胀类中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朴六君子汤(枳壳、党参、白术、半夏、厚朴、茯苓、陈皮等),两组均治疗21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枳朴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显著优于单纯莫沙必利治疗。

    作者:刘喜燕;王绪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和西药达到同样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其所用药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对人体的伤害也小,在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显示出了比较明显的优势。现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恶性肿瘤防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许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的生理过程,其中包括免疫应答、基因调控、信号传导等多种过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现已成为临床研究抗肿瘤新药的重要靶点。据许多研究报道所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设备,例如流式细胞仪等,已经揭示了有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田晓环等[1]用大黄虫丸作用于小鼠肿瘤,得出大黄虫丸可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从而触发整个死亡程序,诱导肿瘤细胞程序化凋亡。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主要体现在细胞凋亡的几个重要过程中,现列举如下几点。

    作者:贾蕾(审校);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参附强心方配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强心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附强心方,连续治疗6周。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参附强心方可以进一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文森;张康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98例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鼻中隔前下L I T-T E’S区8周以上反复出血患者,予以清热凉血方(白茅根、大蓟、小蓟、血余炭、仙鹤草、蒲黄炭、川牛膝等)配合微波治疗。结果:94例患者在治疗一次后8周内同一部位未发生出血为有效,有效率为96%。结论: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临床有效率较高,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作者:李阿平;卫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有机溶剂对人胃癌SGC-7901和结肠癌HT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目的:探索有机溶剂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8种有机溶剂对2种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对于SGC-7901细胞,甲醇达到1%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丙酮和丙三醇达到3%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乙醇达到5%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对于HT29细胞,丙酮达到5%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其余7种有机溶剂的细胞毒作用均比较显著。结论:丙酮细胞毒作用较小,为溶解药物的佳选择溶剂,正丁醇的细胞毒作用显著。

    作者:刘琦;谢锦艳;冯改利;张亚强;宋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欣生源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欣生源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水提干膏得率及粗多糖含量,以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佳的工艺参数。结果:佳的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10倍量水,各提取1.5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便,制成成品质量稳定。

    作者:许建强;董鲜红;冯一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怡心颗粒对小鼠行为绝望抑郁的影响

    目的:研究怡心颗粒对小鼠行为绝望抑郁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的行为绝望抑郁模型,灌胃给予怡心颗粒,观察并检测其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怡心颗粒可显著的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结论:怡心颗粒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考玉萍;李精旗;刘冬玲;刘满军;袁秋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配伍止痛及其临床运用刍议

    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药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朱洁;蔡倩云;张琪;彭青和;汪国兴;陆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元活血汤在痔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在混合痔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254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中药复元活血汤(治疗组),另一组服用麻仁丸并尼美舒利分散片(对照组),分别观察术后3、7、10d患者排便及局部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预防及减轻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相对于治疗组有着明显的效果,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对于提高混合痔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薛昶;王翔;邓森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柴胡汤1949-1978年间国内期刊发表文献研究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整理1949~1978年间国内发表的《伤寒论》大柴胡汤的临床防治性文献,分析文章概况(发表时间及发布期刊)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面收集1949~1978年《伤寒论》大柴胡汤方的相关文献,辅以手工检索。给予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标准和《<伤寒论>医学文献发表质量评分表》[1](简称《评分表》)分别对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个案经验文献进行评估。结果:纳入60篇,其中个案经验文献19篇(医案43则),临床研究文献41篇;个案文献均属于E级证据,仅一篇高质量文献,临床研究文献中C级证据1篇(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D级证据40篇。结论: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年代分布较为集中,高质量医案文献数量较集中。临床研究文献集中探讨了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溃疡病穿孔、胆系感染、急性胰腺炎三种急腹症疾病。

    作者:张纪宇(审校);宋俊生;高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同样的穴位处方、不同电针方法治疗10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个,针刺后,A组屋翳与乳根、肩井与天宗分别为一组电极;B组中同名腧穴为一组电极。对照组C针刺后不带电,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治疗30min ,1d1次。经前7d开始治疗,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电针方法不同可能通过不同的场磁效应影响针刺疗效。

    作者:雷正权;牛晓梅;杨斌;高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寒热并用的思路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AECOPD ,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经验。结论:本文对寒热并用法治疗A EC O PD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对其疗效与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静灏;汤杰;黄海茵;杨佩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肾复康Ⅱ号胶囊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尿中足细胞计数及骨架蛋白 Podocin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肾复康Ⅱ号胶囊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尿中足细胞计数及对podoc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予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造模,实验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百令胶囊及“肾复康Ⅱ号”胶囊组5组,治疗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涂片中足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对,结合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肾脏超微病理学检查,评价肾组织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尿沉渣中可见较多足细胞,对照组与治疗组尿足细胞计数不同程度下降;模型组podocin蛋白药物干预后表达明显增加,以肾复康Ⅱ号胶囊组尤为显著。结论:肾复康Ⅱ号胶囊能明显减少尿中足细胞计数,改善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 Podocin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足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王漱非;程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解宣肺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60例

    目的:观察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清解宣肺汤加减(炙麻黄、金银花、杏仁、川贝、前胡、炙杷叶、广木香、蒲公英、槟榔、黄芩、枳壳、甘草)。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结论: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有寒热并治的功效。

    作者:王艳;施左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味失笑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8例

    目的:观察加味失笑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加味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大黄、金钱草、鸡内金、鸡苦胆)治疗30 d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本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疏肝利胆,健脾排石的功效。

    作者:宋小地;卢娟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痛散离子导入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0例

    目的:观察消痛散离子导入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基本的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消痛散离子导入(肉桂、桂枝、白附子、姜黄、当归、草乌、独活、木香、红花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疼痛减轻及皮疹消退、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本方法应用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直接作用于患部病灶,达到消炎解毒,通经活络消除疼痛的作用。

    作者:董巧云;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