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痛散离子导入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0例

董巧云;岳红

关键词:带状疱疹/并发症, 神经痛, 疱疹后/中医药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摘要:目的:观察消痛散离子导入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基本的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消痛散离子导入(肉桂、桂枝、白附子、姜黄、当归、草乌、独活、木香、红花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疼痛减轻及皮疹消退、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本方法应用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直接作用于患部病灶,达到消炎解毒,通经活络消除疼痛的作用。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推拿治疗中风偏瘫106例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作者:邱娅;李瑞娟;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甲氨喋呤片10mg ,口服,1次/周;来氟米特片10mg ,口服,1d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症候辨证选方用药,两组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患者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屈伸不利、晨僵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或 P<0.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及屈伸不利方面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其症状体征。

    作者:姜小帆;李娟娥;衣蕾;董巧云;王颖;白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解宣肺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60例

    目的:观察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清解宣肺汤加减(炙麻黄、金银花、杏仁、川贝、前胡、炙杷叶、广木香、蒲公英、槟榔、黄芩、枳壳、甘草)。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结论: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有寒热并治的功效。

    作者:王艳;施左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30例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并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杯灸法治疗,其中观察对象病程均在2月以上,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腹泻患者。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合并拔罐治疗腹泻疗效优于药杯灸法。

    作者:李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45例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镇痛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服用头痛宁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2.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MEK浓度都明显下降(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对于治疗偏头痛患者有一定疗效,其降低血浆甲硫脑啡肽的浓度可能为其抗炎机制。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珍珠含片清咽功能的动物试验研究

    目的:评价珍珠含片的清咽作用。方法:分别以250、500、1000 mg/kg BW剂量的清咽含片给大鼠连续灌胃30d后,测量给予致炎剂后1h、3h、6h足趾肿胀厚度。结果:各剂量组足趾厚度差值低于对照组。结论:珍珠含片具有清咽作用。

    作者:李彬;赵鹏;高玉秋;覃辉艳;梁慧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枳朴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60例

    目的:观察行气除胀类中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朴六君子汤(枳壳、党参、白术、半夏、厚朴、茯苓、陈皮等),两组均治疗21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枳朴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显著优于单纯莫沙必利治疗。

    作者:刘喜燕;王绪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腕踝针治疗骨运输术后疼痛30例

    目的:观察腕踝针与药物治疗Lizarov环式外固定架骨运输术后疼痛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30例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腕踝区域划分取穴,对照组30例口服路盖克(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 P<0.05。结论:腕踝针治疗机械致慢性疼痛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作者:缪花;贾成文;董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元活血汤在痔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在混合痔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254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中药复元活血汤(治疗组),另一组服用麻仁丸并尼美舒利分散片(对照组),分别观察术后3、7、10d患者排便及局部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预防及减轻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相对于治疗组有着明显的效果,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对于提高混合痔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薛昶;王翔;邓森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疏肝解郁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伴情绪障碍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伴情绪障碍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接受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服药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2个组反流症状评分、24h食道压力测定及24h食道p H监测、汉密尔顿焦虑/抑郁他评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在反流症状评分、24h食道压力和24h食道pH两组均较前改善,但中西医组改善更明显(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单纯西医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P>0.05),中西医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骁;顾芳芳;唐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6%,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1.7%,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耗氧的功效。

    作者:汤立洁;杨艳明;陈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欣生源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欣生源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水提干膏得率及粗多糖含量,以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佳的工艺参数。结果:佳的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10倍量水,各提取1.5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便,制成成品质量稳定。

    作者:许建强;董鲜红;冯一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瘀血型偏头痛44例

    目的:观察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瘀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9%( 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积分均降低( P<0.05);中医证候评分亦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功能治疗仪能有效降低瘀血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情况。

    作者:谭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疏肝消脂汤合大黄虫丸治疗脂肪肝56例

    目的:观察研究疏肝消脂汤合并大黄虫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消脂汤合并大黄虫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超以及血常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差别。结果:经对比显示两组患者较治疗前 TC、TG、ALT、AST 、体征及症状均有所下降或好转,治疗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消脂汤合大黄虫丸能够很好的控制脂肪肝恶化。

    作者:黄建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泽丹冲剂对盆腔炎性大鼠子宫 TGF-β1mRNA 、CTGFmRNA的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泽丹冲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 TGF-β1mRNA 、CTGF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泽丹冲剂中、高(4、8 g·kg)剂量组,妇乐颗粒组(2.5g · kg ),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给药治疗21d后,取子宫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 TGF-β1mRNA 、CTGFmRNA 表达情况。结果:肉眼观察:与模型组比较,泽中、高剂量组子宫肿胀、充血现象明显减轻,结构较清晰。子宫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妇乐组,泽中、高剂量大鼠子宫组织病理评分均极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泽中、高剂量组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泽中、高剂量组,妇乐组子宫组织 TGF-β1mRNA 、CTGFmRNA 均明显降低(P<0. 05),但泽中、高剂量组优于妇乐组(P<0.05)。结论:泽丹冲剂通过抑制 TGF-β1mRNA 、CTGFmRNA的释放,从而减轻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的纤维化及粘连。

    作者:谷风;陶红星;苗久旺;刘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心乐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心乐(T XL )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形成糖尿病心肌病模型。达美康对照组、T XL大、小剂量组分别进行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XL大剂量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左室收缩压( 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 max)和下降速率(-dp/dt max)均明显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 LVEDP)明显降低(P<0.01);TXL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促细胞凋亡因子Bnip-3表达水平(P<0.01),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水平(P<0.01)。结论:TXL对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能有效降低心肌Bnip-3和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作者:赵莉平;安荣;丁雯;李彦魁;丁延平;张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98例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鼻中隔前下L I T-T E’S区8周以上反复出血患者,予以清热凉血方(白茅根、大蓟、小蓟、血余炭、仙鹤草、蒲黄炭、川牛膝等)配合微波治疗。结果:94例患者在治疗一次后8周内同一部位未发生出血为有效,有效率为96%。结论:清热凉血方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临床有效率较高,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作者:李阿平;卫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70例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附子理中汤口服,联合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判定疗效。结果: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痊愈占90%,好转占9%,无效占1%。结论:附子理中汤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有健脾补肾,益气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痛散离子导入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0例

    目的:观察消痛散离子导入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基本的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消痛散离子导入(肉桂、桂枝、白附子、姜黄、当归、草乌、独活、木香、红花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疼痛减轻及皮疹消退、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本方法应用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直接作用于患部病灶,达到消炎解毒,通经活络消除疼痛的作用。

    作者:董巧云;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阐发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补土派创始人。《脾胃论》是东垣学说中理论集中的一部,是东垣学术思想之精髓部分。脾胃论学说认为饮食不节、情绪失常、劳役过度等因素易致脾胃受损,使正气衰弱,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为“外感”或“内伤”,对正邪的辨证施治上应有明确的区别。在治疗方法上注重调理脾胃和补益元气,扶正驱邪,这对于内伤脾胃病的理论和后世临床指导与治法上均有贡献。此外,李东垣对制方用药研究上颇有发挥,尤其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等组方原则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治疗思想,其中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不但在当时治疗脾胃之气受损而引起的“阴火炽盛”的某些发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后世医家沿用到至今,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方对当今临床一些脾胃虚弱性疾病上亦有卓越的疗效。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标志着脾胃学说的创立,本理论为补土派的学术之源,从而提升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断方法的指导思想,开辟了中医学认识、预防、治疗疾病的新途径与方法,在后世医学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作者:刘浩;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