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配伍止痛及其临床运用刍议

朱洁;蔡倩云;张琪;彭青和;汪国兴;陆婷婷

关键词:中药配伍, 止痛药(中药)
摘要: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药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同样的穴位处方、不同电针方法治疗10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个,针刺后,A组屋翳与乳根、肩井与天宗分别为一组电极;B组中同名腧穴为一组电极。对照组C针刺后不带电,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治疗30min ,1d1次。经前7d开始治疗,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电针方法不同可能通过不同的场磁效应影响针刺疗效。

    作者:雷正权;牛晓梅;杨斌;高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幼科释谜》学术思想浅析

    本文从儿科诊法、疾病论治、预防保健三个方面总结探讨沈金鳌在《幼科释谜》中的学术思想,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作者:马新红;蔺焕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穴位推拿治疗中风偏瘫106例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作者:邱娅;李瑞娟;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康复新液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肛周脓肿80例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与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治疗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创面水肿、渗血、肛门渗液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马应龙痔疮膏治疗肛周脓肿能发挥改善创面微循环,缓解疼痛等特点,同时并发症更少。

    作者:赵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辛通畅络法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大鼠肾组织白介素表达的调节研究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法中药复方肾苏II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 sPGN )模型大鼠肾组织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 )的影响,探讨中医药调节肾组织白介素表达,防治M sPGN 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抗T 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中药复方肾苏Ⅱ为治疗药物,贝那普利为对照药物,于治疗6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IL-1、IL-6及IL-10、IL-13的表达和肾小球EC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对M sPGN 模型大鼠,中药组在抑制肾组织IL-1、IL-6表达,上调IL-10、IL-13表达,减轻肾小球ECM 增殖等方面显示疗效优势,与西药组、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辛通畅络立法的中药复方肾苏II对M sPGN 肾组织中白介素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改善肾脏自身促进和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内在平衡,减轻肾小球ECM 积聚,阻抑肾小球硬化。

    作者:支勇;窦一田;曹式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40例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挂线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用温清水进行常规清洗,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进行熏洗,周期为14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 P<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流脓、疼痛、瘙痒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AMCP、ALCT 、RRP与ARP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RRP与A RP值都明显下降( P<0.05) ,不过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d都呈现明显疼痛状况,在术后第14d疼痛都明显缓解,同时组间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有效提高疗效,维持了括约肌的完整性,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仙蟾片对肺癌患者TNF-α和NK活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仙蟾片对肺癌患者 TNF-α和NK活性的影响并分析预后。方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在手术后口服仙蟾片辅助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口服消癌平片辅助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都为40d。结果:全部患者完成治疗,无死亡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治疗组的肺部反应程度与例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K细胞、IL-2、IL-6、T N F-α活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L-2、IL-6和N K细胞活性有所提高, TNF-α活性有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蟾片辅助术后治疗肺癌疗效好,对于肺损伤影响小,其机理与增强NK细胞的活性,升高IL-2、IL-6水平,调节TNF-α活性有关。

    作者:朱海洪;李贻文;杨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解毒灌肠液治疗肝性脑病60例

    目的:观察解毒灌肠液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中药(大黄、赤芍、银花、枳实等)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60%,血氨下降程度和减少其它并发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可使清气升、浊气降、神明自清。

    作者:宗红梅;张银莉;马羽萍;庄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和胃降逆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半夏厚朴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另对其中耳分泌物中胃蛋白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与反流性胃食管病有一定的关联,临床上二者同治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

    作者:王挺;杨英;王锁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方肾炎片联合强的松对阿霉素幼鼠肾病模型ET-1及 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复方肾炎片联合强的松对阿霉素幼鼠肾病模型ET-1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4周龄雄性大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复方肾炎片组(C组)、强的松组(D组)和联合用药组(E组),每组8只,另取8只做为正常对照组(A 组),造模前(T1)及12周末(T2)检测各组大鼠血及肾组织ET-1、TGF-β1水平并行肾脏透射电镜检查。结果:①B组、C组、D组ET-1水平 T2时较T1时及A组T2时均有显著增高,T2时C组、D组、E组治疗后较B组T2时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B组 TGF-β1水平 T2时较T1时及A组T2时均有显著增高,T2时C、D、E组较B组T2时均有显著性改善。②B组、C组、D组ET-1 mRNA表达量,较A组均有显著增高,C组、D组、E组较B组均有显著性改善。B组TGF-β1mRNA表达量较A组有显著增高,C、D、E组治疗后较B组均有显著性改善。③B组系膜区细胞增生,上皮细胞有空泡形成,C组及D组系膜细胞损伤及肾小管蛋白颗粒均有减轻。E组上皮细胞、系膜区细胞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肾小管可见少量蛋白颗粒。结论:复方肾炎片联合强的松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可显著降ET-1及 TGF-β1水平,改善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等损害,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英娟;潘凯丽;强欢;赵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疏肝解郁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伴情绪障碍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伴情绪障碍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接受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服药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2个组反流症状评分、24h食道压力测定及24h食道p H监测、汉密尔顿焦虑/抑郁他评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在反流症状评分、24h食道压力和24h食道pH两组均较前改善,但中西医组改善更明显(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单纯西医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P>0.05),中西医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骁;顾芳芳;唐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行气活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70例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给予降糖与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治疗组的LVEF、E值与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治疗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血糖与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并且预后安全性更佳。

    作者:祖丽菲娅·依克木;米日班·玉素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有机溶剂对人胃癌SGC-7901和结肠癌HT2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目的:探索有机溶剂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8种有机溶剂对2种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对于SGC-7901细胞,甲醇达到1%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丙酮和丙三醇达到3%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乙醇达到5%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对于HT29细胞,丙酮达到5%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细胞毒,其余7种有机溶剂的细胞毒作用均比较显著。结论:丙酮细胞毒作用较小,为溶解药物的佳选择溶剂,正丁醇的细胞毒作用显著。

    作者:刘琦;谢锦艳;冯改利;张亚强;宋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背俞穴对CAG模型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背俞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为针刺背俞穴通过调控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常规西药组、针刺背俞穴组,每组15只,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干预30d后检测SOD、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SOD含量明显较空白组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西药组及针刺背俞穴组SOD含量均较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DA含量明显较空白组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组及针刺背俞穴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疗法可以使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SOD含量增加,同时降低MDA含量,表明其可能是通过调控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从而保护胃黏膜。

    作者:杨改琴;贾成文;张炳岐;左甲;贾松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孟君教授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黄孟君教授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门诊学习。结论:泄泻三个关键因素为“湿”、“脾”、“肾”,病机发展规律来讲总体上遵循“湿盛”、“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三个阶段,但对于暴泻者应当顾忌到患者的体质,尤其脾胃先天禀赋,而久泻者尤当辨清脏腑脾肾。

    作者:周胜强;黄孟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0例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6M V-X线照射,全程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有效率(CR+PR)分别为80.0%和78.2%,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0%及26.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毒性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出现Ⅰ~Ⅱ度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30.4%,两组比较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型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未能提高近期疗效,但能抵抗因辐射而引起的白细胞下降,保护骨髓,降低血液毒性。

    作者:郭燕春;王旬果;陈少平;文鸣磊;郭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45例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孟鲁斯特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咯痰和肺部啰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分都明显下降,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ysLTs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能提高疗效与缓解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

    作者:孟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6%,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1.7%,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耗氧的功效。

    作者:汤立洁;杨艳明;陈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附子理中汤在贲门癌术后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

    目的:以附子理中汤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贲门癌术后患者4个周期,观察其在化疗治疗过程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化疗组30例化疗时联用附子理中汤口服,对照组30例仅用化疗药。结果:化疗组的血清IgG 、IgM 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组的CD4/CD8比值明显上升( P<0.05),CD8明显下降( 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在贲门癌患者术后化疗治疗过程中,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张珂;李永辉;陈鹊汀;张文学;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30例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拔罐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并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杯灸法治疗,其中观察对象病程均在2月以上,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腹泻患者。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合并拔罐治疗腹泻疗效优于药杯灸法。

    作者:李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