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向东;李玥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在成人慢性胫骨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对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采用手术病灶清除、静滴敏感抗生素,同时服用五味消毒饮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获随访,临床痊愈2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五味消毒饮在成人慢性胫骨骨髓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其复发率,同时避免了抗生素长期应用所致的菌群紊乱等并发症。
作者:张自强;于继岗;祁文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白乳散对晚期恶性肿瘤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镇痛药;治疗组3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白乳散外敷。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缓解度、镇痛有效率、平均止痛起效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镇痛有效率、镇痛起效时间、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白乳散外敷治疗癌痛有效。
作者:王小龙;马俊杰;徐彬;周雷;李智强;孙波;周东亚;刘建霞;赵旭;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左归丸配合西药及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左归丸配合西药及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西药及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3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 BMD (DEXA )测定的 T 值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 BMD(DEXA)的提高、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西药及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斌;焦群;张宏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归仁汤剂对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36例,均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要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服用参归仁汤剂,6周为1个疗程。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别在用药3、6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采用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第3、6周末的 EPDS 评分,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第3、6周末的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仍远少于对照组;第6周末对比两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对于产后抑郁者可运用参归仁汤剂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呼改琴;李永红;刘运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消肿喷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探讨消肿喷剂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打击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正红花油组和消肿喷剂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消肿喷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治疗作用,且化瘀作用优于对比药物正红花油组。结论:消肿喷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牛淑亮;王水泉;伊斯拉伊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生血汤治疗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生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维血宁治疗。结果:治疗组疾病治疗结果及症候疗效结果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生血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良好效果,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辉;陈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3%、97.4%,对照组分别为34.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VAS 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 VAS 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 <0.05),两组治疗后 VAS 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亦改善(P <0.05),两组治疗后椎间孔挤压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作用相近。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张少林;王明;王平;穆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76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分4个证型:热毒炽盛、热毒内陷、痰浊蒙蔽、痰热上扰遣方治疗,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N H3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脑电图改善率达82.3%,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本病能进一步提高肝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赵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胃不和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以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和对照组34例(予中西药合剂),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临床症状和胃镜下黏膜变化的情况,积分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后观察,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证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琼玉;雷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活血祛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宫外孕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宫外孕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并且肌肉注射甲氨蝶呤(M TX),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活血祛瘀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二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β‐hCG 值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外孕患者采用活血祛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来治疗,能够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利培酮片口服改善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治疗的6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利培酮片口服)35例,对照组(利培酮片口服)3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异常行为的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5)。结论:针刺配合利培酮片口服,对自闭症患儿稳定情绪,纠正异常行为,改善易激惹及睡眠不良等异常行为,其疗效肯定。
作者:赵宁侠;张宁勃;焦文涛;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解毒消痈中药灌肠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各25例。西药组患者给予口服吉非替尼,中西药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解毒消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组部分缓解人数较西药组明显减少,且疾病控制率以及除经济困难外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西药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其中中西药结合组Ⅰ~Ⅱ度皮疹、Ⅰ~Ⅱ度腹泻的发生率相比西药组明显减少,而0度腹泻的人数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联合靶向治疗可有效控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进展,提高疾病控制率,而中药治疗可辨证施治,并通过积极改善靶向治疗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及临床症状,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张超;童佳兵;王彬;伍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26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和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疗程42d 。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2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性抑郁症患者疗效相近,治疗组有效率为90%,显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91%,显效率73%。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症效果显著,且副反应小。
作者:李春芳;武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去甲斑蝥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5、25、125mg/L去甲斑蝥素作为药物组,不加药物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caspase‐3、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作用时间越长,细胞生长抑制率越高;作用相同时间的去甲斑蝥素浓度越高,细胞生长抑制率越高。药物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随着去甲斑蝥素浓度的提高,总凋亡率相应升高;药物组的总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10.758、16.931、33.955、22.358,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素的浓度提高,caspase‐3、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均升高;浓度为25、125mg/L的去甲斑蝥素处理细胞后,caspase‐3、bax和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t=4.246、2.521、5.842、6.654、7.137、4.825,P均<0.05)。结论:去甲斑蝥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在于上调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龙珠软膏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及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局部外用龙珠软膏,加味四妙勇安汤内服,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林钠;对照组30例,采用局部外用如意金黄膏,静脉滴注青霉素,5d 为1个疗程,2组中除治疗组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林钠1个疗程外,其余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珠软膏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及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丹毒可提高愈合质量,缩短病程。
作者:范华云;肖经苪;陈伟炳;谢文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言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复言汤联合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分别从总体疗效、在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及命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8.1%;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在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及命名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口语表达、复述及命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优于西药单纯治疗该病。
作者:胡亚妮;俞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性脑梗塞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治疗14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87.7%),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脑钠肽值都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P <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脑钠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出血、发热、皮疹、肝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结论: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能有效下调血浆脑钠肽的释放,有助于脑梗塞后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安全性好,从而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作者:周琪;刘鉴;李毓新;袁莲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素临床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选择4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制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进而得出证素及其积分,运用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位证素以肺为主,肾脾两脏次之;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血瘀、痰为主,其中气虚显著高于其他证素(P<0.01,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肾脾两脏。病性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居多,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
作者:滑振;吕晓东;庞立健;刘创;袁佺;杨丽;任延毅;赵仲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冲击波配合徒手牵引、腰椎推拿整复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冲击波联合徒手牵引、腰椎推拿整复治疗80例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年,总有效率97.5%。结论:冲击波配合徒手牵引、腰椎推拿整复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可降低神经敏感度,使神经传导受阻,抑制疼痛传播,并舒筋通络、松解肌肉痉挛、纠正紊乱的关节突并使之复位,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促进腰部功能恢复,预防腰推间盘突出症发生。
作者:苏小强;王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薛敬东主任医师辨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经验。方法:随薛老师临证并聆听其查房,对其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验进行总结。结论:薛老师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叶苗青;何瑾瑜;杨跃青;薛敬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