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智敏;李宏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法将入选者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煎服,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口服,观察总有效率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05%,对照组66.6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组8.57±5.86分,分差‐7.63±2.59分;对照组12.30±5.51分,分差‐4.53±1.88分;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较好疗效,且能有效改善焦虑状态。
作者:李可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学治疗原发性痛经做一概述,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参阅近3年内关于原发性痛经的文献。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独特的优势,疗效确切。
作者:李英(审校);闫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痉咳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7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痉咳散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痉咳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彩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治疗晚期肿瘤恶病质的疗效。方法:将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温肾健脾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250mg/次,1d1次。两组均以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证侯积分、K PS评论分、食欲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发生血栓、水肿等风险。结论:温肾健脾法治疗晚期肿瘤恶病质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作者:刘娜;孟令占;刘勇;郑卫琴;程俊;张琼;邹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曹晓菊老师临床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方法:跟随老师临床学习并整理经验资料,依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结合典型病案分析总结。结论:曹晓菊教授根据“求子之道,首先调经”的指导思想,应用桃红四物汤化裁,以调经为主,辅以疏肝理气,补肾种子的方法在临床上治疗不孕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佳;南晓强;曹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味对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肉蔻四神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6.6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血糖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民英;曹文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药皮炎汤湿敷治疗老年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失禁性皮炎的老年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皮炎汤湿敷治疗。结果:治疗组皮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皮炎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中药皮炎汤湿敷治疗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可提高皮炎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作者:王丽珍;郭华英;陈芳;胡亚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温阳利水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脑出血急性期并发DVT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予抬高患肢、扩容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于患肢外擦红灵酒并外敷芒硝,对照组于患肢外敷硫酸镁粉,疗程均为1周,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7.74%,高于对照组38.7%;髌骨上缘15cm处周径、胫骨粗隆处下10cm周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利水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DVT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晓明;程延;林涛;刘卓;唐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531例,对本病症的发病年龄、性别、心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相关中医证候间的规律。结果: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三证中,女性尤多;不同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有明显差异,以70岁以上患者较为多发;心功能Ⅰ级以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级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比例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阳虚水泛证比例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具有相关性,综合进行病情的诊断与分型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飞;王祥贺;曹雪滨;任越;张刚;何建成;齐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补肾方的抗老年性骨质疏松作用机制及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老年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观察骨矿含量、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钙素、尿脱氧吡啶、血清血C a2+、血P2+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补肾方能显著地提骨矿含量及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尿脱氧吡啶、造模后血清血Ca2+、血P2+;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减少醋酸扭体法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补肾方能有效对抗老年性骨质疏松且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范引科;李雅;姜珊珊;赵岗;张晓丽;谢人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32只,禁食12 h ,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 )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另选取11只大鼠做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每天干预1次,12周后检测大鼠的热痛潜伏期、神经血流量、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神经传导速度,并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热痛潜伏期延长,神经血流量减少,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髓鞘松解;耳部及上肢末端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下肢末端血流灌注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热痛潜伏期缩短,神经血流量增大,神经传导速度增快,神经束膜整齐,耳部及上肢末端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明显增加,下肢末端血流灌注量增加。结论:复方血栓通可能是通过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微循环灌注量,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改善。
作者:郝改梅;韩静;徐涛;何洁;吴晏;武志黔;袁悦莹;吕甜甜;王宏亮;王伟;毕力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治疗阳虚饮瘀型甲减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真武汤,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各项指标、甲状腺激素和血脂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肾阳虚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改善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加味真武汤治疗阳虚饮瘀型甲减性心脏病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巧凡;张永杰;邱晓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百防汤加白醋熏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5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用百防汤加白醋熏洗坐浴。对照组25例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适量外涂,治疗2周后观察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及形态。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好转8例、未愈7例;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9例、未愈10例;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百防汤加白醋熏洗对慢性肛周湿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熊国华;张少军;石丽;高晶;高洪娣;闵丽;张辉;应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桃红四物汤对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96例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应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14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测定用药前、术后7d用药后凝血系列、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第8d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T均较用药前下降;两组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无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且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比较无差异性。结论: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DV T 可获得与低分子肝素钙近似的疗效。
作者:张自强;白明华;王小刚;祁文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对《仁寿镜》作者的生平及成书年代进行研究,考证《仁寿镜》不同版本的优劣,并阐述该书的学术思想。方法:在学术思想方面,孟葑对月经病(和月、崩漏、带下)、种子求嗣、妊娠病、产后病及婴儿护理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各病的宜忌,并有诸病脉证方药的论述和记载以及孟氏的个人见解。结论:本书以延嗣为主旨,对临床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明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配合耳穴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赤芍、白芍、生姜、甘草、葛根等)配合耳穴贴压及针灸治疗本病38例;并设应用布洛芬口服的对照组3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5.8%。结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耳穴贴压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柯;汪正利;荣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麻黄升麻汤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通过对《伤寒论》及历代医家注述,对麻黄升麻汤的病机、方证及其方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麻黄升麻汤具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之功,用于正虚邪陷、清阳被郁、上热下寒之证,临床辨证准确则收效较佳。
作者:魏丹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49)。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观察组V A S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麻木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DA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邱超;张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地黄灵仙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黄灵仙汤水煎剂,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 AC量表进行关节指数评分,记录治疗前后关节指数评分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单项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和日常生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后的僵硬评分相比差异明显。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黄灵仙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改善疼痛和日常生活质量上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作者:彭翠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方案)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镇痛方案),观察比较术后创面疼痛评分、局部组织水肿、创面愈合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静息痛、肛门排便痛的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局部渗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方案对混合痔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王元钊;杨旭;叶妮;王轶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