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明;王晶;李建凤;于东;胡旭
目的:探讨凉血清热消风散联合穴位注射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药凉血清热消风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PASI值明显降低,外周血中IL-6及TNF-α积分光密度相对值明显降低;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为62%,总有效率达96%,而对照组痊愈率为40%,总有效率仅为78%,组间比较观察组痊愈人数明显增加,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凉血清热消风散联合穴位注射能通过进一步减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皮损面积和表现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
作者:高俊明;王晶;李建凤;于东;胡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津力达颗粒与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津力达颗粒对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津力达颗粒和盐酸二甲双胍均能够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加用津力达颗粒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琳;陈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明目蒺藜丸中总黄酮类物质指纹图谱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 ,并对不同企业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方法:样品处理中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对明目蒺藜丸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复集和纯化,HPLC条件为Waters ATLANTIS-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含有0.2%三乙胺的0.2%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指纹图谱中标示了14个共有峰,其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全部样品的总黄酮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699~0.955范围内.结论: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反映明目蒺藜丸中黄酮类物质的存在情况.
作者:韩达斌;韩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顾自悦教授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经验.方法:顾自悦认为卒中后抑郁多表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心悸易惊,病机关键在于肝郁气滞、心神失养,治疗在于疏肝解郁、养心镇静安神,自拟柴桂解郁饮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以观疗效.结果:通过临床实践及验证,顾老诊治卒中后郁证有效率及治愈率高,疗效满意.
作者:陈琳;王振垚;吴颖;顾自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百合固金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肺脾气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76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慢阻肺患者使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药物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及症状积分为2.77±0.68,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及FEV1/FVC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为385.62±70.02m长于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为0.92±0.22分低于对照组,BMI为22.77±2.69kg/m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8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较好.
作者:鲁利民;朱雪莲;朱锦萍;孟静;席桂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M eta分析,评价黄芩类制剂局部应用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CNKI、CBM数据库,查找黄芩制剂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局部应用于慢性牙周炎的随机对照实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选取空白对照研究,对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的改变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亚组进行Meta定量分析,对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9篇文章、652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芩类制剂的局部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在降低探诊深度[MD=-1.49,95%C I(-2.15,-0.38),P<0.00001],改善牙龈出血及细菌学指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未出现明显临床不适;对于附着丧失的改善,有待观察[MD=-0.32,95%C I(-1.01,0.38),P=0.03].结论:黄芩类制剂局部辅助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是有效的手段.
作者:童钰鑫;陈悦;黄若文;吴谦;罗宁;石磊;应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贴剂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发性抽动患儿3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及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药贴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0例,治疗有效的7例,总有效率达94.4%;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为5例,治疗有效的7例,总有效率66.7%,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中药外用贴剂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牛倩;穆志龙;焦富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解毒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A C S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治疗组给予规范化西药治疗联合中药活血解毒方(包括丹参、红花、金银花、黄芪、连翘等).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载脂蛋白B(Apo-B)、Apo-B/Apo-Ⅰ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po-B[(1.59±0.48)g/L vs(1.40±0.45)g/L]、Apo-B/Apo-Ⅰ[(1.24±0.19)vs(1.15±0.14)]、hs-CRP[(5.51±1.28)ng/ml vs(4.27±1.06)ng/ml]、IL-6[(116.81±19.42)ng/ml vs(98.03±16.19)ng/ml]、IL-8[(6.08±0.78)ng/ml vs(5.11±0.64)ng/m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活血解毒方治疗ACS疗效确切.
作者:叶文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银黄消痤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雄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银黄大、银黄中、银黄小及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后5组建立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前两组用纯净水灌胃,后四组分别用银黄消痤胶囊大、中、小剂量及珍珠暗疮片混悬液灌胃.2周后取兔耳痤疮标本作组织学切片,光镜下观察皮损病理变化.结果:银黄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皮损角化过程,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银黄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银黄消痤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机理是减轻皮损角化及真皮炎症.
作者:连莉阳;王军;李治牢;王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减退翳明目汤辅助90锶敷贴贴治疗角膜云翳疗效,以期增进效果,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100例角膜云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单纯90锶敷贴治疗,观察组50例,加用加减退翳明目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4%、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率36%、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2周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较治疗前视力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较治疗前视力均显著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7d后、治疗15d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显著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5d时在畏光、疼痛、流泪、目赤、角膜着色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5d时观察组在以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治疗15d时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退翳明目汤辅助90锶敷贴治疗角膜云翳临床效果显著,能促进视力恢复,改善症状.
作者:祁岗;陈彦群;朱明娟;安增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健康小鼠分为4组,每组25只.脾虚造模.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给药组每天每公斤体重1g四君子汤多糖灌胃,高剂量给药组每天每公斤体重2g灌胃.分析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给药组及高剂量给药组胸腺指数级派氏结显著高于造模对照组.肠道sIg 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给药组T淋巴结比例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多糖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并且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唐华羽;李玉芝;李长德;解云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采用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利阴活血方剂,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SLEDAI体征变化,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和C4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1.25%;治疗组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尿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降低尿蛋白、IgA、IgG,升高补体C3和C4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田新玮;游碧荣;陈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管碟法用于测定黄芩抑菌效力的可行性.方法:以庆大霉素为工作参照物、抑菌圈直径(D)为反应值,按三剂量法设计试验,对黄芩样品的抑菌效力进行测定.结果:庆大霉素的质量浓度在2.10~10.00μg/ml范围内、黄芩样品溶液的质量浓度在3.21×10-2 g/ml~1.53×10-1 g/ml范围内,其相应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抑菌圈D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2,0.9953).三剂量法实验剂间变异分析及可靠性测验结果表明回归非常显著,偏离平行、二次曲线、反二次曲线均不显著,组内(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信限为2.36%.根据庆大霉素效价值计算,黄芩药材的效价为52U/mg.结论:管碟法能用于黄芩抑菌效力的检测,可作为黄芩品质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高琳;傅强;黄萍;饶雅琨;司马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度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重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37例重度高血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其中单一证型者156例(65.8%).各证型分布分别为:痰湿壅盛证58例(37.2%)、阴虚阳亢证49例(31.4%)、肝火亢盛证28例(17.9%)、阴阳两虚证21例(13.5%).兼夹证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中医证型)81例(34.2%).不同证型重度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关系分析中,均可见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患者的BMI、TC、TG、LDL-C水平高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患者.同时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吸烟、饮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平均年龄小,小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患者;而四种中医证型的性别构成之间尚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痰湿壅盛证为主,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海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百乐眠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片进行癫痫症状控制,观察组采取百乐眠联合卡马西平片进行综合癫痫治疗,评估临床疗效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48%,对照组为76.19%.观察组血清中T-A O C、N O含量在治疗后癫痫发作时、间歇期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M DA含量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时、间歇期的血清中TNF-α、CRP以及IL-6含量较同期对照组均有明显的下降.观察组AIS评分、ESS评分以及PSQI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结论:百乐眠可以针对多靶点、在多环节中发挥对癫痫发作的控制作用,有效改善外伤性癫痫患者症状.
作者:何俊;李佳;胡艳;马静;马健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脑卒中并发尿潴留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并针对临床症状(偏瘫、失语等)给予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再针对尿潴留给予治疗.对照组选穴针刺,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更明显.结论:采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尿潴留进行治疗,优于单独使用针刺治疗的疗效.
作者:华雪君;王田;李文敬;李淑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隔核桃皮壳眼镜灸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施图伦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核桃皮壳眼镜灸,10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症状改善均显著;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6.03±3.10分,对照组10.47±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6,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9,P<0.05).结论:隔核桃皮壳眼镜灸能有效改善视疲劳症状.
作者:任富贞;苏秀贞;杜科伟;何晓慧;陈双慧;常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9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除湿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经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结论:中医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钟紫英;张兰英;温燕忠;余碧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发热与汗出是临床上常见到的症状,也是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症常常同时出现,无论外感伤寒、温病或内伤杂病,辨别汗出与发热的关系对了解人体体质阴阳盛衰情况,病邪性质部位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代医家及现代观点对两者的研究著说汗牛充栋,但涉及二者关系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中医临床常见发热汗出症状的病因病机剖析,深刻探讨了两者在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与规律,对读者在临床实践中把握发热汗出之间的关系有所启迪.
作者:张博达;谢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妇科疾病常见三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两大常见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证)以及五大急腹症.在上述众多妇科疾病当中,绝大多数必须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应激、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妇科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极大的肯定了中医药在妇科围手术期的疗效.但是妇科围手术期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众多,尚未形成规范,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作者:陈梅;谭福红;刘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