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远;饶莉;彭瑛;陈琳;吴洋
目的 对预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DiaMed IgG卡对17200例预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阴性的标本用盐水交叉配血,而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DiaMed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9例,阳性率0.34%,59例抗体阳性的标本均用DiaMed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患者均输注了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论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能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斌;秦莉;王立新;黄春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和CR腹部平片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观察75例急腹症CR腹部平片和腹部螺旋CT扫描结果,并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作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结果 75例中CR腹部平片检出结果有32例和后诊断相符,43例不符或不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性为42.7%.螺旋CT检出70例,有5例不符或不能明确诊断,准确率为93.3%.经统计学处理:χ2=44.24,P<0.005;可见两种检查方法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急腹症的诊断中CR诊断率也相对较高.结论 急腹症的检查中,螺旋CT是一种比CR腹部平片敏感、对病因诊断更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在某些急腹症的诊断中,CR诊断率也相对较高,并有快捷,射线量少,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所以在这些急腹症的检查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宗建;阳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八面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并评价其费用.方法 以2006年2~6月间,在我校门诊部就诊的急性腹泻住校学生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给予蒙脱石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试验组止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八面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是一种止泻快,疗效满意,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Brouillette临床评分和多导睡眠检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2~12岁OSAHS患儿36例,选择性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鼻甲射频消融术.结果 随访6~18个月,术后患儿无腺样体残留、无鼻腔粘连及鼻咽闭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治愈率达92%.结论 小儿OSAHS的病因与成人不同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PSG等综合分析,PSG检测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选择性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双侧鼻甲射频消融是治疗小儿OSAHS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萍萍;黄芳;李冬;杨举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予先锋霉素V抗感染,相同的消毒隔离措施及常规皮肤护理,治疗组予紫草油及百多邦涂抹,对照组单用百多邦涂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郭江;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于1863年由Marey提出[1],是指由于急剧升高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RHR的测定,同时选择1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RHR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RHR(79.1±7.6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的RHR(71.0±7.9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86.4±7.6次/min)快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80.0±8.3次/min)及稳定型心绞痛组RHR(73.0±8.3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快于稳定型心绞痛组RHR,有统计意义(P<0.05);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7±9.7次/min)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RHR(74.0±8.9次/min),也快于2支血管狭窄组RHR(78.9±9.8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的RHR(81.7±9.2次/min)快于<90%者(72.4±9.7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与动脉硬化的发生、CHD的病情与预后有关,静息心率的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永江;刘岚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残鼻局部翻转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以缺损处边缘正常皮肤皮下组织为蒂,翻转皮瓣至缺损处重建鼻翼,植皮覆盖创面.修复缺损面积3cm×3cm~4cm×5cm.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以残鼻局部翻转皮瓣修复鼻翼缺损7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修复后的外鼻外形满意,基本满足面部整体形态和患者的要求.结论 残鼻局部翻转皮瓣是大面积鼻翼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效果理想.
作者:李晶晶;岑瑛;金培生;李虹;王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伴疼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先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约20d,效果不佳.
作者: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邓远忠;付劲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临床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对患者进行梅毒初筛,阳性者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法)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感染.结果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各年间患者TP-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8%、0.52%、0.65%、0.77%、0.82%;TP-ELISA法检测阳性的血清再用TRUST法检测,各年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0.0849%、0.0969%、0.1355%、0.1503%、0.1902%.结论 TP-ELISA法是梅毒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同时用TRUST法对其进行补充,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对控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纠纷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崔华;郑宽君;汪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律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on,QTd)的影响.方法 检测 60 例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心律平和 ACEI或 ARB前后的QTd,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Td有明显延长(P<0.05).用药1个月后,病例组 QTd较用药前略有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 QTd较用药前仍有缩短与用药1个月时相似(P>0.05);用药6个月后,QTd较用药前有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 心律平联合ACEI或ARB应用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时QTd无延长,是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李英;蔡力;姜荣建;唐英蓉;舒燕;程标;孔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27例)给予20%甘露醇0.5g/kg体重,第2组(25例)给予1.0g/kg体重,第3组(26例)给予0.5g/kg体重+速尿20mg降颅内压处理,所有患者给予颅内压监护,记录使用甘露醇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数据.结果 第3组在有效率、药效持续时间优于其它两组,而颅内压反跳率低于其它两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药效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比较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是有效的,0.5g/kg体重的甘露醇+速尿20mg效果理想,值得提倡.
作者:易勇;丁常云;唐文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使用乐脉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wimers disease,A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服用乐脉颗粒加用脑复康.脑复新、能量合剂;对照组31例,单纯用脑复康、脑复新、能量合剂进行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和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加用乐脉颗粒治疗后,脑电图,智能状态,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说明乐脉颗粒对AD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光;叶江琳;郭瑞冰;陈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治愈,且经术后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多发,分型以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常见,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鼻内镜手术是霉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分析腋臭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科自2002年起采用小切口腋臭根除术治疗6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腋臭清除彻底,瘢痕不明显.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除术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学文;孙明亮;刘勇;岑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h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入院前1h无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下腹隐痛不适、无发热、畏寒.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无瘀点、瘀斑、心肺正常.
作者:李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推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作者:李进;张跃康;黄思庆;鞠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外科及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6例,全部伴有其它疾病,其中伴发高血压、冠心病22例,心瓣膜病6例,同时伴心房颤动8例、脑梗死2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肝硬化3例,合并腹腔感染性疾病2例;结肠癌 1例;SLE 2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均以腹痛为主,36例于病后48h内行腹部B超检查,24例于住院后48h内行结肠镜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粘膜缺血性病变.内科综合治疗20例,17例有效,1例死亡,2例无效转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共18例,14例有效,术后并发肠瘘、严重感染等死亡4例.结论 ①缺血性肠病绝大多数患者临床伴有其它基础疾病;②早期腹部B超及结肠镜检查对缺血性肠病诊断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③通过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大多数缺血性肠病可得到缓解.
作者:冯琦;章静;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分别用经胸二维超声(TTE)、经食管多平面二维超声(TEE)、经胸实时三维超声(RT3D-TTE)和经食管重建三维超声(3DR-TE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大值与封堵伞直径间的相关性,探索能准确测量ASD的方法,以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术前选择合适的封堵伞型号.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用上述不同超声方法测量患者ASD大径,其测值与封堵伞直径进行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同时分别做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TTE ASD测值9~32mm,平均(20.85±5.02)mm;RT3D-TTE ASD测值14~39mm,平均(24.89±6.76)mm;TEE ASD测值14~32mm,平均(22.64±4.89)mm;3DR-TEE ASD测值11~35mm,平均(21.35±5.46)mm;封堵伞直径20~38mm,平均(28.33±4.64)mm.相关分析发现TEE测值和封堵伞直径相关性强(r=0.82,P=0.000),有直线回归关系:封堵伞直径=0.771×TEE直径+10.975(P<0.05).结论 运用上述4种超声方法测量ASD大径,TEE较准确,是目前ASD封堵术前准确测量ASD大小、术中选择封堵器型号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黄明远;饶莉;彭瑛;陈琳;吴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本组27例均系用手术切除胸腺、前纵隔脂肪组织,术晨及术后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率96.3%,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结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过胸腺切除及术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替代传统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能有效治疗重症肌无力并减少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作者:张志国;芮军;杨世英;黎新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