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无吻合口瘘310例

杨绪全;汪翼;张永恒;杨世兵

关键词:食管肿瘤, 贲门瘤, 手术, 吻合口瘘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选用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病人310例,采用胸内机械吻合285例,颈部手工分层吻合25例;其中带血管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306例.术后营养支持肠内231例,肠外79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机械及手工分层吻合皆为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吻合方式,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吻合口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而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酌情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刘新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再次手术的经验

    目的探讨普胸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再次手术止血的经验.方法8年来我院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31例,并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结果痊愈出院28例,1例发生脓胸及食管瘘;死亡2例.结论对解剖部位已知血管须妥善结扎止血;特别是癌肿术中的淋巴结系统清扫,止血应彻底.采用电凝、明胶海绵、各类止血材料,游离肌肉薄片填垫缝扎、甚至可延迟关胸或顺序填塞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应积极再次剖胸止血,防止耽误病情、危及生命.适时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挽救生命.

    作者:金健;雷跃昌;李蔼建;薛兴阳;吴熹;杨丹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管理1例

    我院于2005年6月28日为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心脏移植术,手术成功,病人已康复出院.现总结心脏移植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匡红英;税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带脑保护装置的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行支架置入术(S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因颈动脉狭窄所致TIA的老年患者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围手术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结果3例均成功置入血管支架,左1例,右2例,术中及术后无脑缺血症状出现,术后随访5~11个月,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是治疗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仲;高励;刘西平;曾仲;张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利尿加压法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附72例临床分析)

    目的使用利尿加压法以提高超声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72例均行口服速尿后饮水并腹部加压,以增强超声对各段输尿管结石显像.结果输尿管腹段、第二狭窄、盆段、第三狭窄处结石检出率由常规超声的65%、50%、31%、32%分别提高到97%、100%、88%、100%,总检出率96%,同期X线肾盂静脉造影检出率为94%.结论使用利尿加压法显著提高了超声对于各段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较X线肾盂静脉造影检出率略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发生;杨四文;王福荣;钱志军;张显桓;周晓蓉;付华伟;王萍;冯晓曦;王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

    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由喉肌肌病,喉肌运动神经紊乱所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是一侧声带失去内收、外展和正常张力的病理现象,使喉部原有的发音、保护和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声嘶、误吸等临床症状.声带麻痹的原因有头颈胸手术后,甲状腺癌,食管癌,肺癌及外伤,脑血管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等.诱发因素有感冒,发热等.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手术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即刻和延期手术.即刻手术指在外伤及手术中探查发现有喉返神经(RLN)受压或断裂者,术中积极行喉返神经减压、修复或移植术,恢复喉返神经功能.如延误时机,声嘶无恢复者可延期采用注射介质法,喉支架术,神经移植术等恢复声带功能.应根据患者的要求,损伤的方式,声带麻痹的程度及有无环杓关节固定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声嘶问题.在疗效评定方面,多以言语音质进行评定.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对现行公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邹凌;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产妇抚触婴儿对自身康复的探讨

    目的探讨婴儿抚触对产妇自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胎龄>37周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量、睡眠质量、产后恶露消失时间.结果抚触组的泌乳量、睡眠质量、产后恶露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抚触可促进产妇各个系统的康复,使产妇泌乳量增多,睡眠良好,产后恶露消失的时间提前.

    作者:牟敏;刘俐;赖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进一步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外科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胸手术,痊愈出院.结论对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是降低误诊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俞永康;丁盛;刘宝玉;姜建青;周凯;吴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阴道准备;术后外阴清洁,饮食管理,大便控制,康复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控制及性生活满意.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渠;刘玲芳;江酉琼;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2例

    目的探讨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15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以大蒜素治疗(治疗组)82例,并与病毒唑治疗者(对照组)76例作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17%,91%;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45%,33%,78%,显效率、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大蒜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颜美玲;龚晓辉;李启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高发因素.方法收集2003~2004年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甘露醇的应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病情重、甘露醇的多次应用,其多脏器损害率明显升高,其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多脏器损害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作者:蒋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臂下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8例体会

    目的总结C臂下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8例,其中18例采用C臂下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结合手术、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分析.结果采用Kolment评分标准,7例(38.88%)优,6例(33.33%)良,5例(27.79%)可.结论C臂下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勇;王华;周稳;严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狗咬伤致破伤风1例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张口困难20d,加重伴全身僵硬感3d入院.患者于20d前出现张口困难、咀嚼困难、吞咽呛咳,未治疗.于半月前出现咳嗽,摄胸部X线片诊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咳嗽减轻,但张口困难未缓解.于入院前3d张口困难加重,并感全身僵硬、阵发四肢痉挛,每日发作5~10次不等,每次持续约数秒钟,声响可引起痉挛发作,伴头昏、发热、心悸.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局部给药联合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局部给药联合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与单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16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采用局部给药联合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照组单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结果以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液检查(EPS)为评定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3.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给药联合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比单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好.

    作者:朱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目的以孕产妇为中心,对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温馨和关爱.方法通过产前开办孕妇学校、优化住院环境、开展温馨接诊、推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服务过程人性化、为出院产妇送温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人性化护理.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密切了孕产妇与护士的关系,提高了孕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使孕产妇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家庭感;通过这种服务,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赢得了孕产妇对医院和科室的信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姚建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伤寒18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来18例伤寒误诊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8例病人,误诊时间7~14d.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肺炎6例,败血症2例,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2例,肝炎4例,脑炎1例.结论降低伤寒误诊率和漏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凡是遇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病程超过5d者,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合理选择方法,全面分析检测结果,提高确诊率.

    作者:韩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进展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E)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进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有关CE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并对CE检查的适应证及诊断效能、禁忌证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E对小肠疾病总的检出率为65%~80.6%,诊断率为67.7%;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率和诊断率为13.4%;推进式电子小肠镜(PE)检出率和诊断率为28%~32%;后3种检查联合总的检出率达80%与CE相当,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与CE相当.CE检查无严重并发症,个别病人可发生CE在体内长期停留需手术取出.结论CE诊断消化道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余剑平;袁珂;王丕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

    在矫治乳牙反(牙合)时,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是以单臂卡,箭头卡或邻间钩等获得固位力.

    作者:李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术前B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胆囊B超显像结果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te comy,LC)难易程度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1050例患者胆囊B超显像结果(包括胆囊大小、囊壁厚度、结石大小、周围组织粘连度)与LC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LC成功1024例,中转开腹26例.结论①LC的难易度与胆囊三角及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有关;②胆囊壁<6mm且胆囊大小基本正常,LC易行,胆囊壁>6mm时,则难度明显增加;③胆囊内结石大小与多少对LC的影响不大;④胆囊纵径>90mm,横径>40mm者,LC中胆囊易破损,从而增加手术难度;⑤胆囊萎缩伴周围广泛粘连者不宜行LC.

    作者:段廷旺;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氨甲环酸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在开胸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和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罹患肺或食管肿瘤的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A组,n=20)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脉滴注10mg/kg氨甲环酸,术中持续泵注1mg·kg-1·h-1至术毕;对照组(B组,n=20)持续泵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中3h,术后第1天和第3天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常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结果T组术中、术后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LY3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组术中和术后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T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氨甲环酸抑制了纤溶活性的增强,改善了开胸手术后早期的低凝状态,显著减少了开胸手术围术期的血液丢失.

    作者:胡弋;葛衡江;闫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