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非癌性大咯血的超选择性介入治疗85例

曹跃勇;朱军;李登科;段宗强;林川;戴信祖;张理平

关键词:咯血, 介入治疗, 支气管动脉, 选择性, 超选择性, 栓塞
摘要: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探讨超选择性插管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85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分为两组,选择性动脉拴塞治疗组(A组)41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组(B组)44例.所有病例随访1~3年,通过观察止血情况、有无复发及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78例咯血治疗有效,其中A组36例,B组42例,总有效率91.8%(78/85).65例立即止血,显效率76.5%,其中A组29例,B组36例;15例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率15.3%,A组7例,B组6例.7例治疗无明显效果.两组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次治疗后19例复发,A组14例,B组5例,两组初次复发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脊髓缺血、肋间动脉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共4例,均为A组,B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行支气管动脉及其它出血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更安全有效,明显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值得提倡.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异位睾丸1例

    患儿,男,2岁.因左侧阴囊空虚2年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阴囊空虚,发育较差,未扪及睾丸及精索,于左侧会阴扪及一活动性包块,无法推入阴囊;右侧阴囊及内容物未扪及异常.入院诊断:左侧睾丸会阴异位.

    作者:鄢世兵;余志海;王明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莪术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莪术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莪术油注射液10mg/(kg·次),1次/d,对照组予病毒唑静脉滴注10~15mg/(kg·次),1次/d,两组均同时口服思密达、丽珠肠乐.结果治疗4d后,治疗组有效44例(95.65%),对照组有效26例(81.2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莪术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学琴;张善云;刘西;陈清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的高发因素.方法收集2003~2004年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损害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甘露醇的应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病情重、甘露醇的多次应用,其多脏器损害率明显升高,其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多脏器损害可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作者:蒋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

    在矫治乳牙反(牙合)时,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是以单臂卡,箭头卡或邻间钩等获得固位力.

    作者:李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历数据库,对CHF患者ACEI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上述3家医院心力衰竭患者共1882人.其中使用ACEI者共计707人(37.57%).1998、2001和2004年使用ACEI的患者占当年CHF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逐渐增加(P<0.01),出院时建议使用ACEI的比例逐渐增加(P<0.01),3个时间段中CHF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逐渐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逐渐下降.ACEI制剂的选择在1998年以卡托普利为主,且种类少,仅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和培多普利,2001和2004年ACEI的种类明显增多,且卡托普利比例逐渐下降,但仍为各种药物之首.除卡托普利外的药物选择中,有大规模循证证据的药物使用明显增加.结论提示自从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ACEI制剂的使用水平逐渐提高,但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一定差距.

    作者:蒋涛;李德才;刘思泰;唐焕君;李健;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111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AP患者肝脏损害发生率、肝脏损害程度、病程与转归等.结果半数以上的AP患者发生了肝脏损害,重型胰腺炎、轻型胰腺炎肝脏损害发生率高、损害重、肝功能恢复慢;胆源性AP比其他原因致AP患者肝脏损害程度重.结论肝脏损害是AP常见的临床表现,肝脏损害程度与AP病情呈正相关,肝脏损害使AP病情加重,病程延长.

    作者:刘芳;徐玲素;李洪林;李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凹陷性颅骨骨折一期整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凹陷性颅骨骨折一期整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凹陷性颅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应用生物胶粘和自体颅骨碎片,一次性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本组仅1.4%.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成形区与颅骨穹窿的弧度基本一致,颅骨X线片检查部分病例已骨性愈合,无死骨形成.结论该法简便、适用,既避免了第2次手术的痛苦,又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尧;唐建;丁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应用透明质酸,观察术后症状的改善、功能的恢复,探讨其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31例接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透明质酸治疗组(A组)16例及对照组(B组)15例,所有病例都经显微手术治疗,术毕A组以地塞米松5mg+透明质酸1支(1500U)+生理盐水10~15ml喷于脊髓周围及创腔内;B组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15ml局部使用.以术后症状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判断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A组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程度高,优良率75%;B组优良率53%,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显微手术彻底松解粘连同时局部应用透明质酸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有效办法.

    作者:程敬民;顾建文;匡永勤;曾凡俊;程林;李汛;杨立斌;夏勋;马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腺摘除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急性疼痛的镇痛方法,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方法观察60例前列腺摘除术病人术后分别采用3种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前列腺摘除术患者.结论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利于病人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俊芳;尹建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红细胞膜CR1分子在慢性胃炎患儿的表达及其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患儿红细胞膜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的表达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胃炎患儿确诊后按统一治疗方案给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降低,继发RCIA功能下降.慢性胃炎患儿一旦确诊,应及时正规治疗,以免患儿长期缺乏必需的营养素而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辅助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27例

    儿童睡眠呼吸疾病重要的原因在于腺样体肥大,同时腺样体肥大也是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基础因素[1].我们对27例并发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物中耳炎的患儿采用内镜辅助经口腔腺样体切除术,观察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阴道准备;术后外阴清洁,饮食管理,大便控制,康复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控制及性生活满意.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会阴Ⅳ度裂伤修补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渠;刘玲芳;江酉琼;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是以暴发起病,快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的以肺弥漫性损害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死率高.现将我院2例患者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进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治疗气胸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24例.结果22例患者肺完全复张,复张时间平均4d,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改进的直止血钳和18Fr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可靠,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体格发育监测及其意义

    生长发育是儿童时期的基本生命观象,体格发育监测则是儿童保健的基本工作.本文对儿童体格发育监测指标、体格发育的评价及其参考值、体格发育监测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余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妊娠2例

    例1,20岁.未婚有性生活史,G1P0+1.因下腹痛2d,加重半天于2004年4月3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LMP2004年3月17日,4月17日阴道流血类似月经,量略少.近1周反复胃部不适,外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入院前2d,无诱因出现下腹疼痛,阵发性能忍受,院外消炎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

    作者:梁开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再次手术的经验

    目的探讨普胸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再次手术止血的经验.方法8年来我院普胸术后活动性出血31例,并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结果痊愈出院28例,1例发生脓胸及食管瘘;死亡2例.结论对解剖部位已知血管须妥善结扎止血;特别是癌肿术中的淋巴结系统清扫,止血应彻底.采用电凝、明胶海绵、各类止血材料,游离肌肉薄片填垫缝扎、甚至可延迟关胸或顺序填塞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应积极再次剖胸止血,防止耽误病情、危及生命.适时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挽救生命.

    作者:金健;雷跃昌;李蔼建;薛兴阳;吴熹;杨丹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1例

    患儿,男,1岁.因发热4d,于2005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4d患儿开始发热,初为38℃~39℃,呈持续性,无咳嗽,无抽搐,院外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抗生素等治疗无好转,体温升至41.1℃.病程第3天,躯干部曾出现一过性点状红疹,体温持续在39℃~41℃之间,服泰诺林体温不降,来院求治.体检:T39.6℃,营养发育良好,神志清楚,面色无发灰,发青,精神较差,易烦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约2.5cm,表面不红,双眼球结合膜充血,无渗出物,唇潮红,上唇皲裂渗血,口腔杨梅舌,咽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36次/min,腹软,肝肋下2cm,剑下未及,脾未及,双手掌和足底潮红,指(趾)端无明显硬肿.

    作者:黄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价值.方法10例患者,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血栓阻塞后,留置导管,以微泵经导管泵入尿激酶5~10万U/h,同时静脉滴注肝素钠5000U/d,行溶检、抗凝治疗.结果动脉完全开通,临床症状缓解7例,动脉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减轻2例,动脉完全未开通1例,总有效率90%.溶栓过程中出现出血并发症2例.结论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是治疗肢体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林;官泳松;周翔平;李肖;刘源;贺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在人体模型上成功进行环甲膜穿刺所需少训练次数的研究

    目的正确而快速的环甲膜穿刺在无法施行人工通气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然而,许多麻醉医师尚未施行过该项操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人体模型上,用40s或更短的时间完成经皮环甲膜穿刺所需的少训练次数.方法所有志愿者观看示教录像了解操作步骤后,使用备好的经皮环甲膜穿刺扩张急救设备,在人体模型上连续进行10次穿刺,记录每次从皮肤定位至气道通气的时间.如每次操作能在40s或少于40s的时间内完成,即为穿刺成功;若连续3次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则认为已达到平台水平.结果本实验发现10次操作的环甲膜穿刺时间均有差异(P<0.001),且第4次操作前的连续3次操作时间亦有差别,在第4次穿刺操作后已达到平台;而其成功率则在第5次操作后不再有明显增加(第4、第5、第6和第7次的成功率分别为94%,96%,96%和96%).结论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环甲膜穿刺训练,能够缩短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提高成功率.至第5次操作时,已有96%的参与者能够在40s或更短时间内完成穿刺.故本研究建议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处理困难气道的医务人员,应利用人体模型连接进行5次该项训练,或直至其穿刺时间达到40s或短于40s为止.使操作者熟练掌握该技术而不至生疏的佳训练间隔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姚俊岩;王泉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