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国;王庆堂;邓超雄;周鹏;汪俊超
患者,男,71岁.因左侧腹股沟斜疝术后41年,复发1个月入院.查体:患者肥胖,左侧腹股沟有一长8cm的切口瘢痕,并可见一约7cm×8cm大的包块隆起,质软,界欠清,无压痛,站立时包块进入阴囊,卧位可还纳入腹.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
作者:黄德全;杨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43例带状疱疹患者7d,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的患者在水疱吸收、结痂、疼痛缓解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作者:兰晓玲;林新瑜;陈晓霞;代喆;付兴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32例大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结果 32例患者中应用吻合器吻合者30例,占同期总数的3.89%(30/771),手工缝合者2例,占同期总数的1.03%(2/19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78%(28/586).全组中未行治疗者6例,自行缓解2例;进行手指扩张治疗者8例,缓解3例;球囊扩张18例次;手术治疗10例次及金属支架置入术1例,均全部治愈.结论 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可使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发生率增高;球囊扩张术可作为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中预防其发生仍需摆在各种治疗的首位.
作者:余招焱;刘丽;张才全;李凡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 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谭玲;陈娟;廖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合理进行护理人力分工和抢救物资准备,使成批创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结果优化.方法 建立科内应急方案,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加强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结果 较好地完成327例病员的抢救工作.结论 成批伤员抢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抢救物资准备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使人、财、物完全有效利用,以达到结果的佳化.
作者:李莉;张德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3例,单一髂腹股沟入路2例,单一髂股延长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联合髂腹股沟入路13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5例,差的复位3例.19例随访0.5~6.5年,平均3.2年.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3.7%.结论 手术前分析骨折的程度和移位方向,选择佳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入路以及准确的骨折复位、牢固固定是提高髋臼双柱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小平;姜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观察体会.方法 回顾22例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枕部闭合性骨折,手术治疗7例,脱水、激素治疗15例.治愈8例、好转1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伤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及时诊断对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益琼;郑关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早期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去势0~20d大鼠松质骨组织形态和骨密度的作用.方法 4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第1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双侧卵巢切除,第1、2组予安慰剂处理,其余3组分别在术后0、10和20d以尼尔雌醇1.5mg/(kg·周)灌胃.8周后处死取股骨侧其近中远段骨密度和胫骨干骺端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 去势对照组在股骨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间距、骨小梁厚度和节点数等多个指标上和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即行ERT者在各个指标中均和正常组无明显区别,延迟10d后治疗组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差异,20d后开始ERT组仅部分恢复骨密度和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后两组骨小梁连接性均有明显退变.结论 ERT能抑制和恢复骨量的丢失,但不能逆转骨小梁三维结构的退变,早期行ERT是防止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
作者:邱志杰;李玉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方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5%(57/60),气胸发生率25%(15/60),出血发生率13%(8/6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出血多见,发生率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和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病灶越小发生率越高.
作者:周光荣;谢智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鸡蛋(含蛋壳)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机制及其与西药药效的比较.方法 以无水乙醇灌胃复制胃溃疡模型,从胃液的pH,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损伤程度三方面观察鸡蛋(含蛋壳)A组,西药B组:西咪替丁+东莨菪碱,空白C组(生理盐水)治疗大鼠消化性溃疡的情况.探讨鸡蛋(含蛋壳)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 以2ml蛋花汤和0.032g蛋壳粉灌胃4d,2次/d,可明显防止大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空白组(pH=2.8333)比较,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能降低胃液的酸度(P<0.05);西药组(pH=6.8333)与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之间的比较(P<0.05);与空白组(溃疡指数=114.00)比较,鸡蛋(含蛋壳)组(溃疡指数=56.67)能减轻胃粘膜的溃疡程度(P<0.05);粘膜损伤程度:C组>A组>B组.结论 蛋花汤中含有的脂肪,蛋白等,尤其卵磷脂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胃液中H+的损伤,及其中的还原性成分可以防止胃粘膜受氧自由基的损害,蛋壳含CaCO3可以中和胃液中的H+,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林子洪;马腾辉;许环亲;袁炜嗣;胡婧晔;肖榇栋;韩宗萍;林明栋;杨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托吡酯(TMP)合并用药治疗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对24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进行TMP合并用药治疗共20周,前8周为加量期,后12周为稳定期.加量期剂量为25mg/d开始,以后每周增加25mg,目标剂量为200mg/d.稳定期按目标剂量保持3个月不变.结果 本组治疗20周后在稳定期3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较基础期3个月中的发作次数,显效13例(54.2%),有效6例(25%),5例无效(20.8%),无1例加重.总有效率为79.2%.不良反应轻.结论 托吡酯治疗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作者:饶萍;温天明;周莉;唐宇红;郭文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小发夹结构四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两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 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体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FAK基因的表达,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郝嘉;郭红;吕伟;肖颖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34岁.入院前18个月曾做剖宫产手术,术后至入院一直喂奶,月经无规律来潮3次,末次月经不祥.因腹痛,恶心、呕吐1d,晕厥1次,院外静脉输液治疗无效于2005年1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P 88次/min,T 36.4℃,BP 110/90mmHg.背入病房,神智清楚,面色苍白.腹隆起,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浊(+).妇检:阴道畅,宫颈举痛、摇摆痛明显,子宫前位饱满,左附件上方扪及1个触痛包块,欠活动,边界欠清,右附件(-).
作者:卢永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对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进行评价,判断其分析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方法 按照国家实验室认可及CAP认可要求,依照NCCLS EP5-A文件,分析VAPRO 552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用能力对比(PT)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按照NCCLS EP6-P文件评价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评价分析方法的低检测限;并对说明书的参考范围进行验证.结果 VAPRO 5520日内精密度高、低值分别为0.78%和0.54%,日间精密度高、低值分别为1.23%和1.25%.分析方法的能力比对结果合格;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00.0mmol/kg,符合临床要求;分析方法提供的参考范围符合实验室需要;其它指标符合性能评价要求.结论 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符合实验室性能标准.
作者:李贵星;高宝秀;宋昊岚;周君;黄俊;唐书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开发利用单体皂甙,对人参皂甙Rgl的药理和毒理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人参皂甙Rgl有扩张脑血管,神经保护,改善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免疫,促智,抗衰老,抗氧化应激,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人参皂甙Rgl有胚胎毒性.
作者:李会娟;樊均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肺功能的测定,探讨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吸烟年限的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条件不吸烟者为对照.吸烟组75例,非吸烟组28例.肺功能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随吸烟年限的增加,CV/VC%、CC/TLC%、V50、V25不断明显上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VC、EFV1%、MVV逐渐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吸烟对小气道损害明显,对大气道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随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作者:王伟民;王宾;范女;李瑞梅;赵美华;罗志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行19例肾切除术.其中肾癌根治术1例,无功能肾和萎缩肾15例,肾结核3例.结果 18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粘连重、出血影响手术视野而改行开放肾切除术.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70min,出血量30~150ml,平均100ml,均未输血.无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肾癌1例随访两年,无复发.其余病例随访3~16个月,其中3例有伤口痛,麻木感,半年后上述症状消失.3例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膜行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望成为肾切除的主要方法.
作者:文小平;傅光华;陈善勤;赖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1/11)、90.9%(10/11)、72.7%(8/11)、36.4%(4/11)、18.2%(2/11)、9.1%(1/11).结论 大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作出诊断,其中CD117和CD34是确诊大肠间质瘤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117的阳性率比CD34更高.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中整合素α3及Ki-67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脑膜瘤、5例正常硬脑膜及5例蛛网膜中整合素α3及α3-67的表达.结果 在WHO Ⅰ级及WHO Ⅱ、Ⅲ级脑膜瘤中,整合素α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28/35)及37.5%(3/8),χ2=4.133,P=0.021;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2.24±0 84)%及(10.20±2.11)%,t=10.468,P=0.0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整合素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具有负相关关系,r=-0.89,P=0.000.结论 整合素α3表达下调能促进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整合素α3与Ki-67的表达均可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脑膜瘤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措施及预测患者预后等的有力指标.
作者:韩杨云;曾义;游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1d.以皮肤黄染6h,伴躯干及面部红色斑疹入院,系第2胎,第2产,羊水Ⅲ度.体检:T36.4℃,HR 100次/min,R 58次/min,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头面部、躯干见散在大小不等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无破溃,反应欠佳,哭声大,气平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3cm,双眼睑结膜充血(++),分泌物(++),特殊面容,眼距宽,塌鼻梁,通贯掌.
作者:沈伟;李晋蜀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