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罗利达;李俊;李翔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剖腹阑尾切除的比较,发现腹腔镜阑尾切除(LA)手术是更加简易、实用、微创的方法.方法尽可能使用针式器械,使切口更小;将trocar的切口设计于隐蔽之处;贴近阑尾切其系膜,不套扎或用钛夹处理阑尾血管;或用超声刀处理阑尾血管,对LA术中的麻醉选择、并发症的预防以及LA与开放式阑尾切除(OA)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完成296例LA,12例转OA,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巧.结论两孔法LA是一项具有独特优点的微创阑尾切除手术.
作者:王宁;黎前德;张伟;罗华;唐作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钾通道开放药尼可地尔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完全缺血前、缺血过程中及再灌注过程中分别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0mg/kg.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30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360min,处死动物.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和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变化,并进行电镜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使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同时减少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释放.心肌电镜检查对照组细胞肌纤维及线粒体损伤明显,尼可地尔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尼可地尔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耀辉;王梦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则易导致骨折,在治疗上较困难,现结合文献报道及我院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1例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胡炜;项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心脏,造成心功能受损和心律失常的一种少见继发性心肌病.本病在早期诊断较困难,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由于此病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同时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常缺乏特征性,故易被临床医生所忽略或误诊.我院心内科在2004年先后收治心肌淀粉样变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均;陈玉成;刘兴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位摄片对肘关节细微骨折诊断的影响因素,加强其投照体位的规范化,减少和避免肘关节细微骨折的漏诊.方法对我院856例肘关节侧位X线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位593例(69.28%);其分类情况,曲肘角度不规范341例(58.49%),上臂体位不规范共252例;肘关节侧住非规范体位593例中由于肘关节侧位上臂体位不规范,未发现骨折而进一步重新摄标准侧位片发现有细微骨折共11例,其漏诊比例约占细微骨折病例总数的13.41%.结论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住摄片是影响肘关节细微骨折诊断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建军;刘跃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颞叶癫痫是一种难治性部分癫痫,虽然不断有新型抗癫痫药物出现,但是研究表明他们对颞叶内侧癫痫的完全缓解效果不佳[1],因此该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现将颞叶癫痫手术的术前评估、术后效果以及结果的预测等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鄢波;田林郁;周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大面积烧伤后,皮肤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伤后短期内大量液体渗出易导致休克.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与维持,对于液体复苏和预防后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残存正常皮肤部位较少,且需要足够静脉通道保证大量液体、抗生素及营养物质的输入,预防及纠正休克,维持体内正常代谢及内环境稳定是抢救的关键.而外周静脉塌陷,往往造成穿刺困难,勉强穿刺后,在输液的质和量上不能满足病情需要,而且创面渗出肿胀也会给浅静脉输液带来困难.故经常采用深静脉置管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调查我院1994年9月至2004年9月所收治的185例大面积烧伤后进行深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就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学文;孙明亮;刘勇;岑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神经外科于1996~2004年收治6例鞍区异体松果体瘤.术前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发生率、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RM-ARF患者17例.所有病例检测血尿常规、大便OB、血清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血肌红蛋白(Mb)以及血电解质(Na+、K+、C1-、Ca2+、P3+、HCO3-)、肝功能(GPT、GOT、AKP)、肾功能(BUN、Scr)、血尿酸(UA)、血气分析和DIC全套、胸片、B超、心电图等.同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全部病例尽早补足血容量和碱化尿液,并补充胶体;对受伤肢体进行局部对症处理,3例局部肿胀切开减压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同时采用利尿保肾、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血液净化等治疗.结果RM-ARF发生率占同期ARF 11.74%(17/108).病因:挤压综合征8例,酒精中毒5例,剧烈运动加烧伤3例,鞭子打伤1例.经综合治疗,本组2例并发MOF死亡(病死率¨.76%),1例截肢,15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出院.结论RM并非少见疾病,且非创伤性比例较高,其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主要病因;血清肌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RM-ARF诊断率;早期综合治疗和充分血液净化,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正秀;何洪斌;刘高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2例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10例尿崩症完全治愈,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衰竭.结论积极处理原发病,及时控制尿崩症,纠正水、电解质素乱,防止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平富;严崇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26岁,已婚.因双侧注射式隆胸4年,停经7月余,左侧乳房红肿疼痛10余天入院.4年前,患者于当地县医院行双侧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具体注射剂量、部位不清),隆胸术后未感特殊不适.近一年来患者自觉左侧乳房有多个肿块,无红肿疼痛.7个月前患者停经,当地医院检查为早孕,20余天前患者出现咳嗽,流清涕,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具体方案欠清).
作者:孙明亮;刘勇;岑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BIS和HRV及各频段的影响.方法把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RP组(实验组n=20)和FI组(对照组n=20)诱导用药方法相同.麻醉维持分别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P组)和间断追加Fentanil 2μg·kg-1·h-1复合吸入异氟醚(FI组).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5min、切皮后5min、减压后5min、手术毕5min的MAP、SpO2、HR、HRV及各频段和BIS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插管前、插管后5min、切皮后5min、减压后5min的MAP、LF、HF、LF/HF、HRV、BIS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组间比较MAR、HR、LF/HF、HRV、BIS有明显差异(P<0.05);减压后5min、手术毕5min心率明显增快(P<0.01),插管前HR减慢(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能可靠,且易于调控,更有利于脑功能恢复.
作者:赵清林;陈莉娟;沈娟;张劲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科学输血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和复发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①新输血指征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②成分输血对术后2年复发率影响.结果A组(采用新指征前)输血率为41.2%(89/216),术后感染率为21.3(46/216),B组(采用新指征后)输血率为18.0%(44/245),感染率为7.8%(19/245).A、B组之间输血率、术后感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全血输注组)2年复发率36.8%(32/87),D组(红细胞制品组)为32.6%(15/46).C、D组之间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学输血使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临床推广很有意义.
作者:胡阳;崔彬;林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68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68例患者的胆囊特点、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开腹原因及预后等.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腹7例,占全组的1.5%,其中2例为术中出现严重医源性损伤,占0.43%.术后早期因并发症再次手术6例,占1.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术中严重医源性损伤发生率仍然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康欣;李荣强;冯涛修;苏振飞;陈万;杨森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变化,为发现肾病患者继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4例患肾病综合征,26例患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患糖尿病肾病,32例患肾病综合征并发冠心病,及66例健康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疾病组比较P<0.01,疾病组间F=22.238,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比较q值分别为10.844、6.903,P<0.01,与肾病综合征比较q值为3.220,P<0.05.肾病综合征与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比较q值分别为7.624、3.780,P<0.01.糖尿病肾病与并发冠心病比较q值为3.940,P<0.01.结论肾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脏病的严重程度.同时也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肾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贤文;冯金庭;李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科医生在产房进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筛查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我院妇产科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出生的1836例新生儿于生后第2天作常规髋关节检查,对髋关节脱位体征阳性或可疑阳性请骨科医师会诊确诊并在生后1个月来院复查.结果共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发病率1.6‰.结论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发现是早期治疗的关键.
作者:彭晓瑜;王新民;文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油乳剂鸦胆子局部注射前庭大腺囊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鸦胆子局部注射治疗为观察组,另40例前庭大腺囊肿切开引流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时间和感染情况,以及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前庭大腺囊肿的复发率.结论鸦胆子局部注射前庭大腺囊肿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刘菁;谷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其中西药结合治疗痤疮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痤疮搽剂、痤疮膏、及中西药同时内服外用3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在90例患者中男性占66.70%,女性占33.30%.秋季发病占71.10%,其它季节占28.90%.治愈78例,好转12例,治愈率为86.67%.使用搽剂复发率为53.60%,使用痤疮膏复发率为80%,采用痤疮搽剂外用并同时内服中药,复发率为3%.结论外用痤疮搽剂的同时内服中药效果佳,复发率低.
作者:任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2003年5月以糖尿病、药物性皮炎入院.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2 h血糖13~15mmol/L,糖尿病病史10年.查体见全身散在点状或片状红色皮疹,腹部为甚,伴瘙痒.自诉对动物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过敏,表现为全身红色皮疹和瘙痒.入院后予赛特赞、酮替芬、曲尼斯特口服抗过敏.住院第3d,患者受凉后感冒、寒战、发热,T 38℃~39℃,WBC12.6×109/L,N0.91.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病人左前臂行优比灵R(1:10)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拟行脱敏疗法.
作者:武仁华;袁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男,35岁.因潮热、盗汗、消瘦3个月,抗痨治疗2个月,突发精神异常2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潮热、盗汗、消瘦,2个月前摄胸部X线片示双肺粟粒型结核,PPD 5U皮试强阳性.给予异烟肼0.3g/d,利福平0.45g/d,乙胺丁醇0.75g/d,吡嗪酰胺1.5g/d,抗痨治疗,每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及肝功、肾功1次.服药后除感恶心外无特殊不适.于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谵语、幻觉、被害妄想,无发热、呕吐、抽搐.院外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150mg/d,分3次口服,效果不佳而入院.查体:T 36.7℃,BP 120/75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双肺未闻及哕音,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