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刘沛珍;黄敏清;黄碧灵

关键词:QC小组活动,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发生率, 降低
摘要:目的 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9.81%降低到活动后的3.49%,患者对PICC置管及维护服务满意度从活动前的82.8%提高到活动后的94.2%.结论 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优质服务明星评选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从组织领导;号召动员,全员参与;评选内容;评选方法;积极表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方面,总结了优质服务明星评选活动的主要做法.

    作者:董长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目的 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9.81%降低到活动后的3.49%,患者对PICC置管及维护服务满意度从活动前的82.8%提高到活动后的94.2%.结论 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沛珍;黄敏清;黄碧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健康新理念对建立医患关系互动模式的影响

    目的 探索健康新理念对医患关系互动模式的影响.方法 对97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健康新理念的认知、医患互动模式现状以及对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认同度/可行性认可等.结果 95.88%的被调查人员了解健康新理念,但仅45.36%能践行良好的医患关系模式.结论 尽管健康新理念已被公认多年,但临床指导医患关系仍显不足,需要大力提倡和引导.

    作者:张璨;陈晓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低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目的 降低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30%降低到活动后的8.61%,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 QC小组活动可改进ICU临床工作方法,从而降低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郑士楠;马晶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住院人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住院人群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对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2011年10月21 ~ 2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家庭月收入、不同医疗费用负担方式、不同住院次数及不同陪护方式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住院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医院应根据不同住院人群的护理服务期望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护理,真正做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真正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作者:李红娟;倪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孙子兵法激励思想对医院管理的启示

    通过分析孙子兵法的激励思想,结合医院管理的现状,提出综合性激励措施,以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袁红政;高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于数字化的病案管理流程重组

    结合病案管理流程重组实践,优化病案管理流程,实现病案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及病案示踪.重组后的管理流程提高了病案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科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复印病案的等待时间.

    作者:何艺;高红;周文庆;刘春霞;马兰;涂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如何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结合医院实践,介绍了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将平均住院日纳入绩效考核;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室利用率;加强住院流程环节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积极应用医疗新技术;积极应用医疗新模式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保护机制在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保护机制在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网络直报、质控科直接介入、保密信息、减轻处罚等措施保护报告人.比较保护机制引入前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当事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不良事件报告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的变化等.结果 2009年1~6月与2008年同期比较,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由109例增加到438例;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例数由14例增加到70例;当事人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例数由68例上升到343例;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不太愿意报告的医疗处置事件例数快速上升.结论 保护机制使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例数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例数也明显增加,当事人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例数快速增加,不良事件报告的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变化明显,可见保护机制的引入较好地促进了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

    作者:叶宁;谭光明;罗先琼;张小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护理组长成组责任制的实践

    在明确护理组长选拔条件、选拔流程、考评制度及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标准的基础上,将病区护士分成3个责任组,专设护理组长责任组,负责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护理.护理组长成组责任制实施后,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不仅确保了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安全,更达到了患者、医生、护士的三方满意.

    作者:葛梅;胡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关键指标敏感度分析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对关键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以指导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情况,采用Bootstrap法对关键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后,关键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住院24小时内血管功能评价和血脂异常他汀类治疗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具有敏感性,且后者敏感度较高.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实施应从关键指标入手,需积极探索中医特色医疗,还需来自社会、医院、患者等的多方支持.

    作者:杨红荣;马磊;江一峰;祝延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低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低体温发生率

    目的 降低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低体温发生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低体温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3%下降到活动后的3.8%.结论 降低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低体温发生率,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魏凯静;于恩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香港医院护理管理文化及启示

    通过学习参观,亲身体验和感受了香港医院先进的护理管理文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注重感染控制管理;注重风险管理;门诊服务全面并延伸到社区;注重健康教育与医患沟通;注重保护病人隐私等.

    作者:迟培芳;翟凤艳;白志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建议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 利用卫生部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收集的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妇幼保健院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总体良好,但需继续加强.结论 妇幼保健院需进一步加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改变制约护理质量提高的体制与机制等.

    作者:唐淑云;徐厚丽;尹爱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科室满意度测量的应用实践与体会

    从科室满意度测量对象及方法、测量结果分析及应用2方面,阐述了满意度测量在采供血机构科室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指出,科室满意度测量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与相关制度配套衔接;科室管理模式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以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作者:张杰;陈涵;安媛;李志安;叶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的实践与体会

    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从指导合理用药、督查药品管理、严格管控药费、宣传药学知识、监护危重病人用药等5个方面,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的主要做法.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可及时发现临床药物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液标签追溯性管理探讨

    指出血液从采集、制备、检验直到发往临床的过程中,均存在标签粘贴错误、标签脱落重新粘贴、血型错误更换标签、补打标签等问题,不利于血液标签的追溯性管理.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血液标签为主轴、血袋血辫子随机码为纽带,通过做好采供血过程的“接口”及核对工作,以更好的保证血液产品的可追溯性.

    作者:袁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院中层干部民主测评信息化的实践与体会

    指出目前民主测评存在单维的测评指标增大了失真的区间幅度;测评组织形式局限导致结果偏差;测评结果运用权威性不足等问题.结合医院实践,从确定测评指标、明确参评人员、明确测评方法、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就民主测评信息化实践进行了探讨.

    作者:高丽清;陈晋;闫若玉;叶承东;马军;和嘉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低临床用血计划差异率

    目的 降低临床用血计划差异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经过改进,医院年临床用血(红细胞量)计划差异率由2009年的25.35%、2010年的45.22%降至2011年的-1.56%,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 QC小组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医院临床用血计划差异率,拓宽了管理人员思路,促进了临床合理、节约用血,确保了输血安全.

    作者:谢芸;曾艺鹏;包福祥;陆燕春;张美芳;黄建明;杨加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如何做好手术室工勤人员管理

    从明确分工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程序化管理;落实岗前及日常培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感染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强化日常管理;选择品质优良的保洁公司;落实人文关怀等9方面,总结了手术室加强工勤人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作者:边冬梅;戚锐;杨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