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式的临床观察

林伦清

关键词:下鼻甲部分切除改良术式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与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优劣.方法将60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术式与改良术式治疗,建立出血情况、患者反应、术后粘连三种指标,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出血少,患者反应轻,术后粘连率低.结论改良术式,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症预防的护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肿瘤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3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经移植9例,现将并发症预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应红;林南;朱平;邱燕宁;周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某校HBsAg阳性新生乙肝血清学感染指标及肝功检测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新生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标志物和谷丙转氨酶(ALT)情况,以控制乙型肝炎在学生中传播,我们对1997~2000级1479名新生人校时进行了HBsAg测定,对134名阳性者进行了HBV 5项标志物和ALT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吕德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伴肝酶异常72例临床分析

    院于1997~2000年共收治21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生化检查中,发现72例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肝脏酶学异常增高,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青年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

    患者,女性,14岁.家族中无糖尿病(DM)患者.原来视力正常,2个月前突然视物模糊.检查发现双眼晶状体完全混浊,右眼裸视1/100,左眼裸视1/200,镜片不能矫正.未见其他眼科异常,眼睛无感染、外伤史,无接受照射史,无服用药物史,诊断为白内障.追问病史,近1年有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症状,体重下降3kg.查体:皮肤脱水,皮下脂肪少.

    作者:廖长琦;李民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比较,探讨压力导丝在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即刻效果,指导优化支架置入中的作用.方法51例患者王入冠脉内支架后先后予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检测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若未达标准,则进一步采用更高压力同样球囊或更大球囊再扩张.结果支架置入后IVUS判断31例达到标准,不需再扩张,15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支架内截面积增加24.3%(P<0.05),终41例(89%)得到满意IVUS,5例因超声导管未跨过支架无超声资料;压力导丝检测35例达到标准,不需再扩张,16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终45例(88%)得到满意结果(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myo>0.90).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两者在判定理想支架置入方面有很好的相关性,符合率达90%.以血管内超声检测作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myo预测理想支架王入的佳临界点为0.90.结论压力导丝是指导冠脉支架置入更方便、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英;黄德嘉;大城康一;仲田操;真志取多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亢母亲致新生儿甲减1例

    患儿,男,5天.因面色青灰,不吃、不哭、不动5天于2001年4月4日入院.其母有3年甲亢病史,妊高症,孕34周,出生时Apgar 1分钟2分、5分钟4分,体重2500g,在院外经呼吸机等抢救活疗无效.人院时体温不升,P110次/分,R20次/分.呼吸不规则,对刺激无反应,皮肤紫绀,前囟张力高,双肺大量中细湿鸣,双下肢硬肿.CT:脑沟、大脑纵裂池、侧裂池密度增高、双侧额叶区低密度影.入院诊断:HIE、新生儿肺炎、硬肿症.

    作者:范方琼;刘明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腔妊娠2例

    例1,29岁,G2P1.因停经37+2周腹部隐痛2月,加重2天,胎动消失5小时入院.查体:T36.5℃,P90次/分,R24次/分,BP14.67/9.33kPa.表情痛苦,被动体位,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触痛明显,子宫轮廓不清,腹壁触及胎儿肢体感明显,未闻及胎心音.妇科检查:宫口未开,不能触及胎儿先露部.B超提示:足月宫内孕死胎.病人孕期一直未作产前检查,自诉2月前出现腹部隐痛,尤以胎动时疼痛加剧.入院诊断为:①子宫破裂.

    作者:罗翠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胃下垂478例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小弯低点下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以往诊断多靠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透视.我院超声科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从3283例胃超声检查的患者中检出胃下垂47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朝晖;王珂;张明兴;熊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罕见希氏束性无体止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

    患者,男,37岁.反复心悸8年,再次发作3天,夜间突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于2000年8月13日急诊人院.8年前患者常在感冒后出现心悸、轻微胸闷,持续1~2小时,不伴胸痛.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感冒后就诊,HR120~130次/分,能胜任体力活.人院前1年体检发现血压升高,高140/110mmHg(1mmHg=0.133kPa),多数130/100mmHg,未降压治疗.

    作者:黄玉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血压与微血管病变

    在过去20多年,高血压病(hypertension,HT)的治疗策略发生了较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血压的治疗以血管张力为目标,采用对阻力小动脉有扩张作用或降低其对血管活性物质作用反应的药物;8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将治疗转向控制/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动脉及小动脉肥厚性重构的可能性;近几年,高血压动物模型和高血压患者微循环血管减少(Rarefaction)的现象受到高度重视,怎样逆转高血压引起血管的这种改变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目标[1].本文试对高血压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金静;曾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带虹膜隔人T晶体植入治疗外伤后无虹膜性白内障3例

    我们采用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治疗3例外伤后无虹膜或虹膜部分缺损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强;刘冬蓉;陈惠;梁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子宫颈炎200例

    我院康复科自1999~2001年采用微波治疗子宫颈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钟晓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桥本病行甲状腺手术49例误诊原因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0~1999年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桥本病者49例,结合文献分析其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娟;贾卫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72岁。因突发意识障碍5小时于2000年1月10日入院。

    作者:王前;王建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致蝶鞍部积气1例

    患者,女,73岁.因结石性胆囊炎拟持硬麻醉下行胆囊摘除术.术前BP18/11.6kPa,P102次/分,SPO296%.心电示:心肌缺血.硬膜外穿刺点为T8~9,用注射容器装空气接穿刺针接头管上,阻力骤减法缓慢进针.患者年龄大,肥胖,脊椎间隙狭窄,韧带钙化,穿刺困难,反复多次穿刺方成功,多次气泡压缩试验、空气外溢试验不明显,回抽无明显脑脊液.置硬膜外导管4cm,推入2%利多卡因4ml(含1:20万肾上腺素),3分钟后测试麻醉平面,发现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继而心跳呼吸骤停,立即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各1mg,同时面罩加压给O2,1分钟后心脏复跳,呈室性心律,静注利多卡因50mg,2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经激素、纠酸、补钙等药物综合治疗,患者呼吸恢复,生命体征趋于正常.但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手术室内观察2小时,暂停手术送回外科ICU病房观察.

    作者:郭昌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60例体会

    从1998年11月至1999年6月,我院妇产科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杨梦庚教授创立的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现就60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静滴尼立苏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51岁.因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给予5%GNS500ml加罂粟碱30mg静滴,20~25滴/分,5分钟后接上尼立苏通道,调至3~4滴/分钟.用药3分钟后,患者感注射部位轻微疼痛,继而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音听不清,呼吸停止.立即停止静脉输液,更换输液皮管,输液瓶,以切断过敏源.给于5%GNS500ml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及肾上腺素0.5mg静推,未见改善,又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推,并行气管插管,吸痰,胸外心脏按压,氧气吸人等措施,15分钟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心跳恢复,呼吸正常.继续给予升压、扩容、强心、利尿等处理,3小时后症状消失.

    作者:赵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肠癌延误诊断95例原因分析

    近3年,作者经电子肠镜(日本潘太克斯700EC-3830K)镜检、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0例大肠癌,其中95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误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香敏;刘兴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8例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O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38例OSD与30例PDA患者,术后24小时,1,3,6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7例(97.4%)OSD患者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其中34例(91.9%)显示即该封堵完全,3例(8.1%)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28岁男性术后第4天发生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中,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再通,右心房、室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残余分流消失;PDA窄处直径为2.5~12(平均5.3)mm,29例用PDA封堵器,1例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粗大PDA采用Amplatzer房缺封堵器治疗.19例(63.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所有病例术后24小时(1例48小时)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1例发生机械性溶血.随访期中,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O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曾智;张庆;饶莉;梁玉佳;张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9例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5至2001年241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CAOA29例(1.2%),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7例(58.6%),右冠(RCA)起源于左冠状窦6例(20.7%),RCA起源于升主支脉1例(3.4%),LCX起源于右冠状窦4例(13.8%),LCX起源于RCA 1例(3.4%);29例患者中除5例(17.2%)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24例(82.8%)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CAOA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的因素之一,但仔细观察左心室造影结果.选用不同型号的造影导管,终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常见的类型是LAD和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大多数异常类型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张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