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1例

王前;王建评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意识障碍, 突发, 患者
摘要:患者,男,72岁。因突发意识障碍5小时于2000年1月10日入院。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密闭式输液过程中莫菲氏管以下1/2处空气排放方法探讨

    2000年6~12月,我院对连续进行输液和在加压输液时,不慎将液体滴空,空气进入莫菲氏管以下进行排空气改革.以往的方法是用手弹、挤捏输液管或将头皮针连接处取下再次进行排气.现我院采用不将头皮针连接处取下的方法,在50例输液病人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李蓉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症预防的护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肿瘤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3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经移植9例,现将并发症预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应红;林南;朱平;邱燕宁;周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症哮喘致ST段抬高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77岁.以胸闷、气憋、心前区疼痛2小时为主诉入院.2小时前起床活动后出现心前区持续性胀痛,不向它处放射,伴胸闷、气憋、面色灰白、大汗.既往有慢性哮喘病史约10年.查体:T36.8C,R30次/分,P130次/分,BP15/9kPa.痛苦面容,被动体位,面色灰白,口唇紫绀,颈静脉无充盈.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HR130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部(一).

    作者:谭小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罕见希氏束性无体止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

    患者,男,37岁.反复心悸8年,再次发作3天,夜间突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于2000年8月13日急诊人院.8年前患者常在感冒后出现心悸、轻微胸闷,持续1~2小时,不伴胸痛.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感冒后就诊,HR120~130次/分,能胜任体力活.人院前1年体检发现血压升高,高140/110mmHg(1mmHg=0.133kPa),多数130/100mmHg,未降压治疗.

    作者:黄玉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苯巴比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28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热惊厥是小儿特有的一种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严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笔者于1 998年以来采用退热剂加苯巴比妥口服的方法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再发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肠癌延误诊断95例原因分析

    近3年,作者经电子肠镜(日本潘太克斯700EC-3830K)镜检、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0例大肠癌,其中95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误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香敏;刘兴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致蝶鞍部积气1例

    患者,女,73岁.因结石性胆囊炎拟持硬麻醉下行胆囊摘除术.术前BP18/11.6kPa,P102次/分,SPO296%.心电示:心肌缺血.硬膜外穿刺点为T8~9,用注射容器装空气接穿刺针接头管上,阻力骤减法缓慢进针.患者年龄大,肥胖,脊椎间隙狭窄,韧带钙化,穿刺困难,反复多次穿刺方成功,多次气泡压缩试验、空气外溢试验不明显,回抽无明显脑脊液.置硬膜外导管4cm,推入2%利多卡因4ml(含1:20万肾上腺素),3分钟后测试麻醉平面,发现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继而心跳呼吸骤停,立即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各1mg,同时面罩加压给O2,1分钟后心脏复跳,呈室性心律,静注利多卡因50mg,2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经激素、纠酸、补钙等药物综合治疗,患者呼吸恢复,生命体征趋于正常.但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手术室内观察2小时,暂停手术送回外科ICU病房观察.

    作者:郭昌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加强学会管理 促进学会发展

    四川省医学会是自然科学类社会团体,自1979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卫生科普宣传、医学科技决策论证、医学科技服务等项活动,是发展医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作者:徐蜀生;邵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人麻疹并发双眼角膜炎1例

    患者,男性,26岁.因发热6天,全身性皮疹3天,肝功:ALT 155U/L,AST 128U/L,心肌酶谱:LDH334U/L,HBDH 462U/L入院.诊断为麻疹并心肌炎.住院治疗第2天出现双眼红肿、畏光、流泪,伴脓性分泌物,用润舒眼液无效,遂请会诊.体检:T39.3℃,P106次/分,面颈、躯干、四肢、手、足心可见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压之褪色,双侧颊粘膜可见费柯氏斑.眼部检查:双眼睑红肿,不愿睁眼.裂隙灯检查:双眼结膜囊可见部分脓性分泌物,球结膜混合充血(卅),重度水肿.双眼角膜上皮水肿,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点、片状灰白浸润、边界欠清晰、稍隆起,部分深及角膜实质层,荧光染色(+).前房深度正常,KP(一).双瞳孔圆,光反射好,眼底正常.诊断:麻疹并发双眼角膜炎.

    作者:王毅;楼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尿液分析仪对尿白细胞检验的分析

    检查泌尿系感染常对尿液进行常规检验,观察尿液中是否出现白细胞.本文结合尿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白细胞作了如下实验.

    作者:袁飞;王晓青;李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功能矫形对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大结合容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n-AchR)大结合容量(Bmax)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选用20只5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两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大结合容量.结果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大结合容量(Bmax=285.573 fmol/mgpro)明显>对照组(Bmax=214.662 fmol/mg Pro),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功能矫形可增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

    作者:陈开云;罗颂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起搏器故障心跳骤停成功复苏1例

    患者,女,79岁.反复心悸10余年,加重伴胸闷1月,心电图记录有室性停搏,Ⅱ°SAB及阵发性房速一房颤.4年前因慢-快综合征在重庆急救中心安置CPI941 DDD起搏器,起搏频率65次/分,起搏感知、起搏功能良好.术后曾有房颤,乙胺碘肤酮维持.

    作者:钟晓霓;吴开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72岁。因突发意识障碍5小时于2000年1月10日入院。

    作者:王前;王建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rugada综合征2例

    无心脏结构改变,但心电图表现有持续的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抬高而患者发生猝死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1].笔者遇到2例,报告如上.

    作者:苏代泉;王映辉;赵晋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病眼底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眼底动脉.方法选择高血压组42例,正常时照组23例.分别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眼动脉(OA)频谱形态,分别检测CRA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血流速度(Vmin )、阻力指数(RI).结果高血压组CRA及OA的频谱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高血压组所测的CRA-Vp、OA-Vp、CRA-Vmin、OA-Vmin、CRA-RI、OA-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价高血压病眼底动脉血流改变有较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琴;鲁跃华;刘薇;文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物瓣毁损再换瓣手术后出血的监护

    我院心胸外科1988年1月至2000年1月对34例生物瓣毁损患者,施行了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与第一次换瓣手术相比,再次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增多.由于加强了监护,术后出血19例无1例死亡.现将34例再换瓣手术后出血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蓉;唐梦琳;陈克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

    1 病例报告病史:患儿,女,51/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易感冒5+年于1998年8月31日入院.查体:发育良好,胸骨右缘第4肋间闻及2/6~3/6级双期杂音,两侧股动脉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电图: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X线胸片示:右房、右室及左室长大.彩多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右室长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内径明显增宽,约12mm,跟踪探查见左前降支管径迂曲,走行于右室表面,并开口于右室体部近三尖瓣前瓣附着处,瘘口径11mm,进入右室前局部呈瘤样膨大,大径16mm,房间隔中份回声失落15mm.左冠状动脉起始部探及双期高速湍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1.0m/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0.73m/s,瘘口处探及舒张期为主的湍流入右室.房间隔中份回声失落处探及左向右过隔分流大速度1.3m/s.

    作者:黄鹤;唐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都地区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因素调查 常见危险因素现状——7288例人群分析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当前成都地区心血管疾病趋势有关信息,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7288人,居住3年以上,年龄18~80岁,调查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烟酒嗜好,人均收入,个人及家族史,查体,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及血液有关生化参数.结果本组人群吸烟率24.0%,50~60岁为高峰段,男性尤甚,饮酒率38%,白酒为主.体重指数平均22.4,较10年前增加,超重(≥25)及肥胖23.6%,血压;血脂、尿酸水平在正常高限;高血压标化患病率15.45%,血脂异常者亦较高(TC≥5.72mm0l/L者17.97%,TG≥2.3者13.4%,低HDL<0.91者8.29%),危险因素常有簇集现象,除年龄,性别外,83.6%有一种以上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地区各项危险因素均较高,高血压、血脂、体重进一步恶化,未来10~20年,心脑血管病将更严重威胁我市.改善生活方式,并对上述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及防治是当务之急.

    作者:秦方;张静;阮蕾;张廷杰;朱轼;范丽明;周兰春;阎亚非;吴时达;徐俊波;文瑞莲;陈尔琴;伍悦蕾;谢玲;王文艳;张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毫米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静脉炎6例体会

    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门诊共收治静脉炎患者6例,采用毫米波多功能治疗仪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夕芬;蒋家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比较,探讨压力导丝在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即刻效果,指导优化支架置入中的作用.方法51例患者王入冠脉内支架后先后予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检测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若未达标准,则进一步采用更高压力同样球囊或更大球囊再扩张.结果支架置入后IVUS判断31例达到标准,不需再扩张,15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支架内截面积增加24.3%(P<0.05),终41例(89%)得到满意IVUS,5例因超声导管未跨过支架无超声资料;压力导丝检测35例达到标准,不需再扩张,16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终45例(88%)得到满意结果(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myo>0.90).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两者在判定理想支架置入方面有很好的相关性,符合率达90%.以血管内超声检测作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myo预测理想支架王入的佳临界点为0.90.结论压力导丝是指导冠脉支架置入更方便、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英;黄德嘉;大城康一;仲田操;真志取多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