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银;龚莉;付晨;许速;贺渊峰;沈志华;高广文;彭颖;金春林
介绍了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架构与建设实践.通过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院前、院中及院后三个主要系统模块,可实现门诊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对移动智能医疗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建设展望.
作者:曹晓均;方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探讨了医院如何利用HIMSS标准构建医疗质量质控体系,详细介绍了医疗质控体系中病历质控、电子用药管理系统、预警管理、授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医嘱闭环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决策管理平台等的具体内容,并对体系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敏清;李丽娟;孙新;曹晓均;罗睿;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设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的详细情况,系统囊括了药学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检验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等多个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达到HIMSS 7级医院等级评审对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的要求.同时指出: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使得传统诊疗过程更加智能化,固化了医院制度和诊疗流程.
作者:宋俏莉;曹晓均;宋燕燕;孙新;和凡;崔彦芹;周宁;姜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指出了高值耗材进行闭环管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和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认为基于信息化的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可实现耗材的条码管理和闭环管理,可实现高值耗材的溯源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叶华;黄二亮;孟晓玫;谢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推动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探索建立有效的自体输血发展策略.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依据广州市临床用血实际,选取9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为44.78%,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未开展的主要原因为:医院输血患者较少,对自体输血技术未深入了解;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等.2015年整体贮存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0.5%,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2.7%,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15.4%.结论 建议将自体输血开展工作纳入医院考核范围,设定为临床用血督导检查内容之一;推荐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着重推动骨科、移植外科、颅脑外科、产科、妇科等学科领域自体输血的应用.
作者:张伟东;关飞舜;梁明月;梁华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二胎政策实施前后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变化情况,探讨二胎政策下提高产科病历书写质量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2016年产科病历书写质量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二胎政策实施后,该院产科病历书写缺陷率由0.74%提高为0.94%,围手术期记录缺陷与首页缺陷均明显增加.结论 医院应把好科室自查关,落实病历环节质控,促进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双提高.
作者:钟旋;卢建军;刘秋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可复用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锐器伤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严重度、发生频率和不易探测度评分,计算事先风险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关键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毒供应中心员工锐器伤发生人次从2015年的12人次降低到2016年的4人次.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
作者:张金凤;吴湘玉;刘玉洁;许瑛;何军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规范标准,政府主导与医院实践业务脱节等,指出了建设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从健全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与工作报告,信息报告与处理通路,分析、评价与干预4个方面介绍了医学装备控制的运行机制.
作者:曹红儒;李帅帅;高敬龙;韩伟;张恩科;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开展第三方调查与评价是现代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入第三方调查与评价,连续3年探索患者满意度的测量方法.文章重点阐述医疗机构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实施路径,分析第三方调查与评价的关键问题,旨在更客观地了解患者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管理与服务质量.
作者:和新颖;张英;潘红玲;倪敏丽;刘青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全科医生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队伍.整合医学的兴起为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出路.具备整合医学素质的新型全科医生是整合各种医疗卫生资源的健康管理专家、高级代理人和服务者.新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应着力在培养体系、培训教材和评价制度上贯穿整合医学的理念.
作者:杨志平;刘运芳;樊代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依据JCI评审标准,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文化调查、不良事件管理、风险管理及员工培训等策略,建立了医院安全文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安全文化正向反应率提高了5.85%,2016年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了0.53%,其中自主报告比例提高了22.41%,造成伤害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007%,医疗纠纷赔付额减少了67.68%.
作者:崔冉;郭贞山;宫悦;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生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对医生多点执业的重要价值,同时针对“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生多点执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行统筹把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收费标准及患者权益,实现医疗保险内在价值等应对措施.
作者:付少杰;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综述了国外产科急诊模拟技能培训现状,包括培训对象、地点、周期、方法、工具及评估方式.提出了建立区域性大型培训中心,完善产科模拟培训方案,开展国家级产科模拟培训课程,开展多学科跨专业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安全模拟环境等建议.
作者:陈霞;吴娜;庄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情况,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全过程信息追踪可实现感染防控关口前移以及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等.同时从多部门合作规范诊疗行为、多途径多层次质控以及将临床科室感染病例上报指标纳入质量考核体系3个方面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实践情况.认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丛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进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
作者:丁丽丽;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张平;喻玲丽;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以狂犬病防治为例,介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网络和管理考核体系.实施后,使狂犬病发病数自2012年-2015年逐年递减,狂犬门诊规范化处理病例数2015年较2014年增加5 175例,狂犬病防控知识回答正确率由50.3%提高至56.8%.结合精细化管理“精、准、细、严”的原则对经验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精细化理念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合作等建议.
作者:吴越;李恒新;张雅娟;李刚;刘南;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运用PEST-SWOT调研了上海市1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员工关爱工作开展现状,针对现行员工关爱项目内容存在的瓶颈和困惑,通过明确目标,确定服务模式、内容和流程,探索出一套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员工关爱计划服务模式和应用策略,为医院人本化管理真正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柯颖达;苏家春;卢霏;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较和筛选不合理的手术项目,为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标化价值模型,测算手术医疗服务项目价值,开展价格水平和比价关系比较分析,综合各因素筛选出需优先调整的项目.结果 共测算上海市现行手术类项目数1 698项.现行价格总值为标化价值总值的37%.偏低价格项目数为1 098项,占比为65%;偏低项目中构成比比值低于0.6的项目数为391项,占23%.偏高项目中构成比比值大于3的项目数为226项,占13%.共筛选项目235项,占总项目数的14%,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88%,共涵盖18个学科.结论 上海市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不合理,现行价格水平总体偏低.建议依据标化价值比价关系分步分批逐步调整,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
作者:王海银;龚莉;付晨;许速;贺渊峰;沈志华;高广文;彭颖;金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要求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应急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评价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贯穿应急过程的3个维度,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终止,对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应急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有助于医院针对性改进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
作者:张屹;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对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前、中、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诸要素和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全面有效的质控,血液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证.加强对实验室血液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准确、及时、有效地开展血液检测工作,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潘海平;冯秋霞;唐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确立了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包括4个结构指标、1个过程指标、5个结果指标,并明确了收集与计算方法.结论 该体系有助于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弥补了儿科护理质量定量测评工具的缺乏,突出了儿科专科护理特点,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专科技能水平,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张晓侠;杨晓蓉;张玉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