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肿瘤摘除术后静脉血栓脱落诱发急性心衰死亡1例教训

章光泉

关键词:腹腔, 瘤摘除, 术后, 静脉血栓, 急性心衰, 死亡, 患者, 叹息样呼吸, 囊肿摘除术, 肺动脉分支, 医院就诊, 心肺复苏, 特殊反应, 抢救, 卵巢囊肿, 包块, 经腹部, 肺下叶, 超检查, 中心
摘要:患者,女,46岁.因下腹部长包块3年,于1999年1月19日在当地中心医院就诊,经腹部B超检查提示:左侧卵巢囊肿.1周后在该院行囊肿摘除术,切除15cm×13cm包块1个,手术顺利,患者无特殊反应.术后次日,患者突感头昏、心慌、面色苍白,随即呼之不应,出现叹息样呼吸,脉搏不能扪及,血压为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死后尸解结论:盆腔静脉血栓脱落栓塞双肺下叶肺动脉分支诱发急性心衰、室性纤颤死亡.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独生子女病残儿二胎性别比分析

    我们对1995年四川省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状况调查课题中的独生子女病残儿一、二胎新生婴儿出生性别比(简称SRB)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减少真性SRB失调问题,提供科学资料.

    作者:郭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伴Ⅲ°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13~54岁,平均38岁.全部按1994年重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并经心电图确定伴有Ⅲ°AVB,其中发生晕厥3例,阿一斯综合征1例.

    作者:成功;周双陆;颜昌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艾滋病并肺炎败血症1例

    患者,男,43岁.因发热、消瘦38天于2000年1月1日入院.发病期间曾因畏寒、寒颤、高热,高体温40℃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血液检查疟原虫(-),肥达氏反应(-),WBC4.6×109/L,N 0.72,L 0.19,M0.09,ESR14mm/小时,血培养克鲁沃菌生长.胸片示:右下肺小片状影,双侧胸腔少量积液.按药敏结果用凯福隆治疗无效,换用泰能治疗2周,仍高热,明显消瘦,躁狂妄言.

    作者:何盛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高原地区胆道术中出血68例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2800米的青藏高原,大气压为71.54kPa(标准大气压为101.325kPa),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胆道疾病260例,其中68例术中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米富海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IE新生儿分为地塞米松大剂量治疗组共29例,小剂量治疗组30例.两组生后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血皮质醇(PTC)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进行治疗后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NBNA评分)测定.结果 HIE时,LPO、NO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0.01),血PTC升高,而ACTH基本正常.大剂量组治疗后LPO、NO、PTC有明显下降而小剂量组则不明显.治疗后20项NBNA评分在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HIE确有一定疗效,且未发现血PTC紊乱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

    作者:廖志;傅师亭;保勇;毛晓兰;刘华;周谦;刘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3年12月以来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现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的近期阴转率明显高于未用该药的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勃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介绍一种用量化骨髓标本制备骨髓涂片的方法

    骨髓制片传统的方法是在骨髓抽出后,即刻在床旁推片,自有市售微型塑料离心管后,我们即在我院临床各科分发抗凝管,临床医生先将骨髓抗凝处理后,送血液细胞室统一制片,有利于保证涂片质量,通过几年的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志明;高淑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国产PCA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目的应用国产PCA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16例(18膝)患者,疗效观察.方法严格适应症选择病人,术中松解韧带软组织,矫正关节畸形,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尤其在解除疼痛及矫正畸形方面疗效显著,手术优良率83%.结论国产PCA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骨关节病效果满意.

    作者:牛东生;温鹏;袁燕林;米扬;马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肺功能检测对结缔组织疾病肺损害诊断价值的评价

    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是一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肺组织,造成肺功能损害.我们对30例无呼吸道疾病症状的CTD患者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了解其早期肺功能变化情况,以供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参考.

    作者:王莹;张松慧;宋春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癌基因MDM2与异构酶PIN1的交互作用

    目的为研究MDM2癌基因产物与脯氨酰异构酶PIN1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U20S骨髓瘤细胞中分别用MDM2或PIN1的单抗通过免疫沉淀法分离出MDM2或PIN1的结合蛋白,再用Western blot对蛋白进行分离.结果 U20S骨髓瘤细胞的蛋白天然提取物中MDM2与P18的共沉淀物移行位置与用MIN1单抗检测的免疫沉淀物的移行位置相同.同时PIN1与P90的共沉淀物的移行位置与用MDM2单抗检测的免疫沉淀物的移行位置相同.结论U20S骨髓瘤细胞中MDM2与PIN1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这可能是MDM2在调控G2/M过渡点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向红;权芳;李胜利;李宝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降纤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9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降纤酶的降粘效应及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笔者自1997年12月至1999年11月用蜀阳降纤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9例并观察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毅;聂采现;刁瑞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合并哮喘2例

    例1,男,58岁.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半月,发热、咳嗽、夜间喘息5天于1996年1月8日入院.20天前,患者呕吐鲜血及解柏油样大便,当地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贲门腺癌,于半月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局部淋巴结广泛浸润.

    作者:但晓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胸部创伤366例的受伤机制及伤情分析

    1994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共收治胸部创伤366例.伤员以交通事故致伤较多,伤情较重,伤情复杂,尤以多发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荣;刘平;高根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经食管心房起搏在窦房结功能低下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

    窦房结功能低下患者,接受麻醉或手术的危险性较大,一般主张先预置起搏器以保护.可提高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安全性,但对不具备安置起搏器条件的医院来说,经食管心房起搏(TEAP)仍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结合我院自1989~1999年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曹立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胺碘酮致窦性及交界性停搏伴心室逸搏1例

    患者,女性,68岁.因阵感心悸6月,加重半天入院.查体:BP14/8kPa,心率188次/分,其他未发现异常.

    作者:唐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生物药品的开发进展及临床应用

    当今,生物学领域飞跃发展,尤其在生物医学方面已从分子学水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开发出大量生物药品.目前,国际上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40多个,包括细胞因子类,激素类、酶类和重组疫苗等.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跟踪、仿制、发展迅速,已从原来的单纯动物脏器制药发展为生物工程技术制药,国内已批准15个生物工程药物或疫苗投放市场.

    作者:陈素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微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分娩二产程宫缩乏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分娩二产程宫缩乏力的效果.方法选择二产程宫缩乏力具有催产指征待产妇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予米索前列醇25μg,一次性口服,对照组予3U缩宫素+5%葡萄糖500m1缓慢静滴.结果两组经阴道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5.0%、82.5%,P>0.05.产程时间、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分娩过程中未出现药物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微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分娩二产程宫缩乏力催产具有缩宫素同等效应,且安全、方法简单.

    作者:袁蓉;张楠;吕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合理应用晚期妊娠引产

    晚期妊娠引产是产科常用的方法,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正常妊娠晚期引产和因医学指征或社会因素而进行的引产有增高的趋势.国外一项回顾性调查显示,引产率从28%上升至55%时,围产儿死亡率则由22.2‰下降至10.6‰,表明有引产条件者积极使已成熟的胎儿及早脱离已不适于生长发育的宫内环境,使母儿避免继续妊娠带来的危害,从而减少母、婴患病率及围产期死亡率.实施引产,医生和产妇对分娩均有准备,且尽量将分娩集中在人力、条件都较好的时间进行,有利于对分娩过程的监护,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纵观国内外报导,只要正确选择病例,应用适当、有效的方法,适时采用引产措施,引产过程中加强监护和管理,晚期妊娠引产不失为一个保护高危孕产妇,减少围产儿死亡,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蔚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凝血酶、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我院应用凝血酶、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孝和;杨继辉;雷有平;陈远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1992年来我院采用异丙酚或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术.本文比较了以上两种给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评价了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孙茜芬;史则峡;黄德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