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胡建忠;陈路;魏大成;古恒

关键词: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 颈椎, 骨折, 脱位
摘要:目的 观察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院进行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以及随访时间段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 50例患者在完成植骨手术后的第3个月骨性融合已经达到了牢固的程度,在术中以及随访期间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相对于手术前而言,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显著改善,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钢板断裂、脱出、松动等现象,患者各项治疗效果稳定.结论 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稳定,安全性高.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院进行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以及随访时间段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 50例患者在完成植骨手术后的第3个月骨性融合已经达到了牢固的程度,在术中以及随访期间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相对于手术前而言,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显著改善,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钢板断裂、脱出、松动等现象,患者各项治疗效果稳定.结论 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稳定,安全性高.

    作者:胡建忠;陈路;魏大成;古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5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肤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脑苷肌肤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9.66%,优于对照组的72.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不仅疗效较佳,安全性高,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作者:杨学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动态检测对体表慢性溃疡患者感染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citonin,PCT)动态检测对慢性溃疡患者感染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368例慢性溃疡患者,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PCT含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培养的阳性率为37.50%(138/368),PCT的阳性率为46.47%(171/368).PCT诊断以0.5ng/ml为阳性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76%(334/368)和72.55%(267/36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2%(104/171)和82.74%(163/197);且血清中PCT含量较高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差(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溃疡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美抒;刘海燕;朱美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对住院大叶性肺炎患儿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住院大叶性肺炎患儿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将收治的124例住院大叶性肺炎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大叶性肺炎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患儿则依据临床路径在不同时间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儿按时服药、功能锻炼、饮食调理、自我监测4个方面依从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路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对住院大叶性肺炎患儿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缩短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宏利;丁彩霞;郝晓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区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8个居委会的202例高尿酸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和对照组98例,对干预组病人进行全科团队模式的社区干预,对比两组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血脂、血尿酸、BMI、血压等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组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BMI、血尿酸及血脂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呈显著提高(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和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项溢;徐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咪达唑仑对AECOPD患者机械通气引发谵妄症状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机械通气引发谵妄症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就诊的AECOPD患者82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镇静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替代丙泊酚以辅助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镇静满意速度、停药后苏醒时间、动脉平均血压、自主呼吸频率、心率、人机对抗例数、谵妄例数、惊厥例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镇静满意速度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慢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稳定镇静后的平均动脉血压及自主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人机对抗、谵妄及惊厥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压2(4.88%)例、不自主运动3(7.32%)例及抽搐0(0.00%)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21.95%)例、10(24.39%)例及7(17.07%)例(P<0.05).结论 虽然咪达唑仑对镇静的作用速度及停药后苏醒时间不如丙泊酚理想,但咪达唑仑可更好的预防惊厥、谵妄等情况的发生,且不良反应情况较丙泊酚明显较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少川;王秋艳;陈亚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快速康复方案(实验组)及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结根;蒋志宏;龙凤;张才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耐药性癫痫患者脑内Nurr1基因及蛋白产物的表达

    目的 研究耐药性癫痫患者颞叶和海马组织中Nur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40例耐药性癫痫患者(实验组)脑组织中Nurr1基因及蛋白产物的表达,并与1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RT-PCR结果显示Nurr1 mRNA水平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增高,Nurr1/GAPDH(内参基因)灰度值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为6.18,对照组为2.39(P<0.05).免疫组化与RT-PCR结果一致,显示耐药性癫痫颞叶和海马Nurr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ur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内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应宏;莫烨;李劲梅;阙玉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并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方法 将手术室50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其压力源,采用手术室心理压力问卷对护士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另选取5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对观察组护士给予干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中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所占比例大,为96%,其余依次为工作负荷过重、害怕发生差错事故、患者不理解、自身业务能力不强;观察组护士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较为相近,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前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发生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较为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较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晶;方承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的1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SDS得分为(30.3±6.4) 、SAS得分为(38.1±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疾病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以及生理维度得分与婚姻现状、医疗方式和不同年龄阶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分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367~-0.566).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多角度改善其负性情绪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春秀;李景维;张淑荣;张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镜下美兰-靛胭脂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 观察组(83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不典型增生14例和萎缩性或肠化生21例,对照组(75例)分别检出12、11例和16例,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72.29%.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00%,两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作者:黄永华;邱纯;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寻找肺结核治疗中肝损害有效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8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莫兰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损害发生率、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肝损害发生率及总肝损害发生率为2.33%和20.93%,均低于对照组的13.95%和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CD+/CD+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莫兰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初治肺结核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

    作者:苏琼;刘洪兰;徐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4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对照组94例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两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3%,总满意率为78.7%.对照组总有效率72.3%,总满意率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真菌感染较少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广谱抗生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宋艳琴;曹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NIPPV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2~3天1次,连续2周.结果 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4%和37.5%、病死率分别为7.7%和16.7%、住院时间分别为(13.8±5.4)和(25.6±17.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PaO2、SaO2、PaCO2及pH值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卫涵;吴卫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对大鼠脂肪肝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验证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作用,从而发现其特点,明确优、劣势,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模型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一般饲料饲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每组分别在第8、12、16周随机取10只大鼠,以1.0%戊巴比妥钠(3.0 ml/100 g体重,ip)麻醉大鼠,称取体重,肝脏行CT检查后,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开腹,取肝右叶中部一块5mg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理表现:对照组切片示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模型组8周为单纯性脂肪肝,12周模型组为中~重度脂肪肝,16周始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16周肝组织有炎性坏死.CT示:对照组图像为肝实质密度均匀.模型组8周有明显的脂肪变,图像可见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密度减低;12周后表现更为明显,肝脏进一步增大且出现肝缘圆钝,肝实质密度比血液还低;16周后肝实质密度继续降低.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对照组8周分别为(515.13±40.12)、(1.00±0.00)、(62.3±7.4);模型组为(578.78±42.25)、(2.40±0.55)、(46.8±5.3).对照组12周分别为(592.45±49.23)、(1.00±0.00)、(61.5±6.8);模型组分别为(643.78±53.89)、(2.65±0.43)、(33.4±3.7).对照组16周分别为(683.34±35.69)、(1.00±0.00)、(60.9±7.5);模型组分别为(659.51±54.87)、(2.84±0.41)、(16.2±3.9).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在不同时期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HE染色确诊,轻度脂肪肝12例,中度10例,重度脂肪肝8例.按CT阈值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53.3%;按血管相对密度值分级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73.3%;按肝/脾CT值比值的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 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可用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值比值法两者的结合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周选民;刘玥;胡承雷;曾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腭裂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呼吸道管理策略

    目的 探讨腭裂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呼吸道管理策略.方法 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进行腭裂修补手术患儿237例作为观察组,从物品准备、拔管前呼吸道管理、拔管指征掌握、拔管后呼吸道管理4个方面进行麻醉苏醒期呼吸道管理,并对之前用传统方法进行呼吸道管理的103例腭裂修补术患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237例患儿中,治愈231例,占97.5%;平均住院9d,拔管后出现呼吸道并发症18例,占7.5%;其中喉痉挛6例,喉水肿11例,拔管后误吸1例,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其并发症得到控制和缓解.对照组103例患儿中,治愈97例,占94.0%;平均住院11d,拔管后出现呼吸道并发症13例,占12.6%;其中喉痉挛5例,喉水肿7例,拔管后误吸1例,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其并发症得到控制和缓解.两组患儿临床治愈率和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拔管后对照组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腭裂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呼吸道管理策略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玲;王智;牛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妊娠糖尿病患者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对于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在妇产科分娩的85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44例于孕后20~ 28周时确诊,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41例于产前确诊,未采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所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所生新生儿均无死亡病例,干预组低血糖、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生后7日,干预组患者所产新生儿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DM对新生儿危害较大,对GDM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许剑;王芝琴;陈茵;梁丽金;谭美衡;张丽珠;尹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388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8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结果 在1388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281例,阳性率为20.24%;其中12月份和1月份阳性率高,分别为38.67%和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共1039例婴幼儿中有236例RV阳性标本,占22.7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出的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158例(19.95%),女性患儿123例(20.64%);患儿性别和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2月~次年1月份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RV感染的高峰期.对腹泻患儿有必要进行轮状病毒的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薇;吕艳;黄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常妊娠妇女血脂特异性参考区间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状况的判断价值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脂特异性参考区间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来院的GDM孕妇95例(GDM组)和同期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妊娠32~34周,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3ml,常规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建立正常妊娠特异性血脂参考区间,并对GDM孕妇血脂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妇血脂HDL和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正常妊娠特异性血脂参考区间为标准:GDM组孕妇低水平和高水平HDL新生儿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而高水平LDL新生儿体质量显著减少(P<0.05).新生儿体质量与母体HDL间无相关性,而与LDL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采用正常妊娠妇女血脂特异性参考区间评价GDM孕妇血脂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检测Ⅱ型糖尿病糖调节正常一级亲属血清hs-CRP、TNF-α及IL-17的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糖调节正常一级亲属血清中hs-CRP、TNF-α及IL-17的水平及影响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体检中心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家属(子女、父母、兄弟姐妹)46例(一级亲属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一级亲属组和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其中BMI、HbA1c、TC、TG、HDL、hs-CRP、IL-17及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胰岛素抵抗指标为应变量,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BMI、HbAIc、TC、TG、HDL、hs CRP、I1-17、TNF-α等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BM1、hs-CRP、IL-17、TNF-α是影响Ⅱ型糖尿病糖调节正常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hs-CRP、IL17、TNF-α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家属呈高水平.BMI、hs-CRP、IL-17、TNF-α是影响Ⅱ型糖尿病糖调节正常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白晓苏;肖少梅;颜雯;廖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