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伍佳莉;苏松;王晓斌;杨晓玲;周军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老年, 认知功能, 全麻
摘要: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3例和对照组(C组)37例.所有患者均不用术前药.D组使用静脉泵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4μg/kg(10 min泵注完),然后以0.4μg/kg·h维持静脉泵注,术前30 min停药;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以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顺苯璜酸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插管成功后接麻醉呼吸机,设定呼吸参数: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2~14次/分,维持PETCO2 35~45 mmHg.术中持续吸入1%~2.5%七氟醚,并持续微量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血压降低或升高不超过基础值的30%,根据手术操作需要酌情追加顺苯璜酸阿曲库铵.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对术前及术后第7天进行评分.此外,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2 h (T2)和术后第7d(T3)4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测定.结果 D组与C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POCD的患者中,其T1、T2相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POCD的患者(P>0.05).在T1、T2时点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同组T0相比较均明显增高(均P<0.01),T2时达高峰,T3时恢复至T0时水平.结论 对老年患者术前使用负荷剂量0.4μg/kg右美托咪定,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术前用药方式,不会增高POCD的发生风险.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应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改善程度、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各项目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春青;齐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QOL总分、躯体机能、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分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观察组为7.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放疗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值得借鉴及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新;左桂芹;王敬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不吻合kite皮瓣桡神经.所有患者均记录指腹感觉恢复功能和术后皮瓣周围外观及有无神经瘤形成.结果 ①实验组seddon感觉评定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拇指皮瓣外观良好,功能满意,色泽与周围肤色相近.③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瘤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强拇指指腹感觉,降低患者伤残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冠心病治疗组)4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组)4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及12周的心室重塑指标及其血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4、8及12周时的心室重塑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血清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及12周时,血清检测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态.

    作者:贾智;唐金国;廖礼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氧环境地高辛通过抑制HIF-1α下调结肠癌HCT 116细胞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低氧环境下地高辛能否通过抑制HIF-1a下调结肠癌HCT 116细胞VEGF的表达.方法 将HCT 116细胞分为常氧组(Normoxia组)、低氧组(Hypoxia组)和低氧+地高辛组(Hypoxia+ Digoxin组).在低氧环境下对结肠癌HCT 116细胞使用地高辛干预,在3个不同时间点(0、24和72 h)使用MTT法对HCT 116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同时在干预24小时后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HCT 116细胞VEGF和HIF-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低氧环境下HCT 116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各时间点低氧+地高辛组细胞活性较低氧组细胞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24小时后,HCT 116细胞VEGF和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未干预细胞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在低氧环境下,地高辛可以通过抑制HIF-1α的合成下调结肠癌HCT 116细胞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尹鹏;胡君;霍中华;储著凌;侯乐伟;吕盛;栾荣刚;胡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时吗啡的用量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2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吗啡用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VAS评分及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够在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吗啡用量,加快肠功能恢复,同时并未增加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车晓琪;董长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脏搏动做功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心脏搏动做功的规律,质疑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方法 根据物理学机械做功的定义,以左心室收缩射血做功为模型对心脏收缩舒张做功活动进行讨论,然后用数学方法得出结论.结果 ①作者推导出计算心脏每搏收缩舒张做功的公式“W=∫vdvsp1dv+∫vdvs (-p2)dv+∫vdvsp3dv+∫vdvs (-p4)dv=[P1+(-P2) + P3 +(-P4)]· V=[P1+(-P2) + P3 +(-P4)]· (EDV-ESV).)”(式中,P1,P3分别代表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腔内的压力;P2,P4为心脏舒张期左、右心室腔内的压力;V为每搏量;Vs和Vd为心脏收缩开始和结束,即:心脏收缩舒张做功时心室肌壁移动的区间;EDV和ESV为心脏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容积;dv为射出或吸入心室的血液容积增量).②局部心室肌壁收缩做功与其肌壁收缩移动时的“ah”值成正比例(a为心脏收缩时局部心室肌壁位移动的加速度,h为其收缩时的位移).结论 ①在推导出的公式“W=[P1+(-P2)+P3+(-p4)]·(EDV-ESV)”中,心脏做功W和(EDV-ESV)与EDV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表明:W是(EDV-ESV)的函数,和单一参数EDV却没有函数关系,这就证明了心脏做功W是EDV的函数的理论(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没有理论上的必然性,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定律.②超声检测某一点心室肌壁收缩活动时的“ah”值,可作为评价其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舒张时的“ah”值可作为评价其舒张功能的指标.

    作者:何川;何培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抚宁县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地较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解飞;崔蕊娥;杨春丽;董玉贵;赵立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氧化应激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将3月龄雄性健康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mpol组,后者给予含1mmol/L Tempol的饮用水,干预4周后,取大脑中动脉评估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用荧光试剂检测超氧阴离子(SO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SOA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服用Tempol后对WKY大鼠的血管舒张功能、SOA和NO水平无影响.与SHR对照组比较,SHR服用Tempol后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1),SOA水平显著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氧化应激部分介导了SHR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郑磊;张东平;刘筱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氨酸酶抑制剂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精氨酸酶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活性增高,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近年来,精氨酸酶抑制剂的不断研发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精氨酸酶的作用基础、精氨酸酶抑制剂的发展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赵娜;苏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应用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观察组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效果、总蛋白定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结果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75%(60/64例)和65.63%(42/64例),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例)和56.25%(27/4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蛋白定量为(21.83±4.05)g/L,低于对照组的(32.49±3.83)g/L,(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3±2.71)d和(10.14±3.84)d,低于对照组的(11.96±5.60)d和(15.28±5.71)d,(均P<0.05);观察组的发热、胸痛和复发率分别为6.25%(4/64例)、4.69%(3/64例)和3.13%(2/64例),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12/48例)、18.75%(9/48例)和18.75%(9/48例,均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鹏;谭智明;王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 CRP 和LVE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18例,按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Ⅱ级组42例,Ⅲ级组46例,Ⅳ级组30例;按LVEF值分为LVEF正常组58例和LVEF降低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心室结构功能、血清NT-proBNP和CRP水平,比较各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①按照不同NYHA分组,各组NT-proBNP、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811、90.707;均P<0.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NT-proBNP、CRP表达也升高(均P<0.05).②按照不同LVEF分组,各组NT-proBNP、CR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36.433,143.220;均P<0.001);且随着LVEF值的升高,NT-proBNP、CRP表达也升高(均P<0.05).③心功能不全患者LVEF值降低,LVEDD、LAD、E/A值随之增加(F=155.212、181.457、125.604,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LVEF正常组仅与LVED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降低组的LVEDD、LAD、E/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及CRP水平升高,能够反映其严重程度,两者的测定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长萍;冯自菊;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术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术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L-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常规联合血液灌流术(hemoperfusion,HP)治疗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第1、3、7天血清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变化及临床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第3、7天,常规联合血液灌流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TG、CRP均明显下降(均P<0.01),血糖迅速控制(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 血液灌流术可迅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改善胰腺微循环,降低C反应蛋白,减轻炎症反应,并迅速稳定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APACHE-Ⅱ评分,为临床治愈HL-SAP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姚莉;周人杰;尤再春;程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部分心血管病治疗药物与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目前部分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可能引起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5512例,根据患者服用不同药物进行分组:服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组3257例,服用伊泽替米类降血脂药物组2364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组2832例,服用利尿剂类药物组2571例,服用噻吩并吡啶类(普拉格雷)药物组2504例,服用安慰剂组1984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并记录各组患者在1、2及3年末发生各类肿瘤性疾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meta分析所用心血管药物与肿瘤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AngⅡ组患者中,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分别为78、135和231例;伊泽替米组患者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53、112和185例;他汀类药物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2、46和79例;利尿剂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5、61和112例;普拉格雷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13、31和59例;安慰剂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1、52和83例.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伊泽替米类药物可增加肿瘤发生率,他汀类、普拉格雷可减少肿瘤发生率,利尿剂类药物与肿瘤发生风险未见明显相关.

    作者:陶竞;李婵娟;卢山;孙焕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对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5例有引产指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的110例为研究组,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的9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和阴道分娩率.结果 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阴道分娩率为80%(88/110例),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58%(55/9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作用明显,Bishop评分提高4分,增加了阴道分娩率,是一种有效的促宫颈成熟方法.

    作者:陈琼;王亚宁;游艳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进展期胃癌术中实施区域性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实施区域性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均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于术中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生存率和免疫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ST、ALT、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术前,Cr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3+水平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3年和3年间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轻微,降低了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对免疫功能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作者:王祥峰;杨日高;吴国庆;穆宇;谭云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不同作用机理抗青光眼药物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24小时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新诊断21例(42眼)POAG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前列腺素类(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类(噻吗洛尔滴眼液)或者碳酸酐酶抑制剂类(布林佐胺滴眼液)3种不同药物机理的降眼压抗青光眼药物进行治疗,监测24小时眼压,绘制眼压日曲线,与基线眼压相比较,分析各种药物对患者随机眼压、24小时眼压峰值、24小时眼压平均值及24小时限压波动的影响.用方差分析(ANOVA)法分析3组患者的随机眼压、眼压峰值和平均眼压下降值及24小时眼压波动之间的差异.结果 拉坦前列腺素组用药后随机眼压降低(7.6±2.3)mm Hg,眼压峰值下降(7.1±2.0)mm Hg,平均眼压下降(7.4±2.1)mm Hg,24小时眼压波动(5.1±2.3)mm Hg;噻吗洛尔组用药后随机眼压降低(7.1±2.7)mm Hg,眼压峰值下降(5.4士2.0)mm Hg,平均眼压下降(7.4±2.2)mm Hg,24小时眼压波动(8.1±2.3) mmHg;布林佐胺组用药后随机眼压降低(5.1±2.5)mm Hg,眼压峰值下降(6.8±2.1)mm Hg,平均眼压下降(5.4±2.3)mm Hg,24小时眼压波动(6.9±2.3)mm Hg.相对于基线眼压,3种降眼压药眼压下降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机眼压和24小时平均眼压拉坦前列腺组下降幅度大,与布林佐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噻吗洛尔组比较,拉坦前列腺素组24小时眼压波动小,而24小时眼压峰值下降幅度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药物治疗POAG,拉坦前列腺素能够稳定有效地降低24小时眼压;噻吗洛尔对24小时平均眼压和白天眼压的降低作用与拉坦前列腺素相当,但是24小时眼压波动大,夜间眼压峰值高;布林佐胺对夜间眼压峰值的降低作用与拉坦前列腺素相当.

    作者:丁明莲;白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金属内支架与食管癌IMRT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关系

    目的 分析金属内支架与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关系.方法 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支架组和非支架组,行增强模拟定位CT扫描,在TPS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设置7野IMRT计划.放射线为6MV-x线.结果 适型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支架组与非支架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食管内支架采用IMRT技术,可获得无支架的剂量分布.

    作者:屈进文;王友硕;张建文;熊菊芳;王健;周美英;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80岁以上高龄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调查β-受体阻滞剂在老老年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老年科80岁以上慢性稳定型冠心病住院患者18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B、C、D4组:A组无慢性心衰及Ⅱ型糖尿病史;B组合并有慢性心衰病史,无Ⅱ型糖尿病史;C组无慢性心衰病史,有Ⅱ型糖尿病史;D组合并有慢性心衰及Ⅱ型糖尿病史.调查其一般临床资料及β-受体阻滞剂临床使用率、目标心率达标率及安全性.结果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为82.2%(148例);在应用倍他乐克的143例患者中,应用平片者占21.7%,剂量为6.25~200mg/d[(35.54±16.87) mg/d],其中25~50mg/d者占87.1%;应用缓释片者占78.3%,剂量为11.875~190mg/d[(43.67±20.54)mg/d],其中23.75~47.5mg/d者占85.7%;B、C、D组患者的剂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43例患者目标心率达标率为39.2%,明显副作用发生率为9.1%;B、C、D组患者的目标心率达标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在老老年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临床安全性较高,目标心率达标率低.

    作者:杨海燕;王春;陈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MMP-9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探讨其是否与AMI后心室重构相关.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AMI后心肌组织中的MMP-9,明确其表达及定位;筛选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符合要求的左室前壁AMI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静脉血清中MMP-9水平;二维超声检测AMI后7天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 MMP-9大量表达于AMI大鼠心肌细胞胞浆;AMI组患者外周血清MMP-9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在发病第3、5、7和10天的血清MMP-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且呈逐渐升高趋势;AMI组患者病程第7天时MMP-9水平与此时检测的LVEDD呈线性相关(r=0.869,P<0.01).结论 MMP-9可能参与AMI后心室重构.

    作者:冉斌;王欢;胡厚祥;李科;张双;徐磊;岳荣川;罗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