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何培芳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时吗啡的用量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2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吗啡用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VAS评分及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够在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吗啡用量,加快肠功能恢复,同时并未增加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车晓琪;董长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丹参多酚酸盐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35例确诊为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66例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69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辛伐他汀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另外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析正常组及两个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经4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8%和89.2%;与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经治疗后患者NO含量显著上升(P<0.05),ET含量显著下降(P<0.05),IL-6及TNF-α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吴福荣;白霞;董旭涵;赵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培朵普利单用及与中药稳心颗粒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中药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64.4%,P<0.01).结论 中药稳心颗粒与培朵普利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血压,改善心脏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月南;田会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实施区域性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均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于术中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生存率和免疫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ST、ALT、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术前,Cr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3+水平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3年和3年间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轻微,降低了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对免疫功能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作者:王祥峰;杨日高;吴国庆;穆宇;谭云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阴道加德纳细菌(GV)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探讨GV对BV诊断的病原学价值及G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489例BV患者为研究对象(BV组),21 7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白带线索细胞阳性率、GV荧光抗体检测阳性率及BV试验,研究BV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BV组线索细胞阳性率(94.1%)、GV荧光抗体检测阳性率(87.3%)、BV试验阳性率(74.8%)、pH值(4.5±0.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1);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流产史、年龄>40岁为GV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文化程度为GV感染的保护性因子,文化程度越高,GV感染机率越小.结论 GV与BV的发生高度相关,流产史、年龄>40岁为GV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
作者:卢晓英;郭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目前部分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可能引起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5512例,根据患者服用不同药物进行分组:服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组3257例,服用伊泽替米类降血脂药物组2364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组2832例,服用利尿剂类药物组2571例,服用噻吩并吡啶类(普拉格雷)药物组2504例,服用安慰剂组1984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并记录各组患者在1、2及3年末发生各类肿瘤性疾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meta分析所用心血管药物与肿瘤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AngⅡ组患者中,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分别为78、135和231例;伊泽替米组患者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53、112和185例;他汀类药物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2、46和79例;利尿剂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5、61和112例;普拉格雷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13、31和59例;安慰剂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1、52和83例.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伊泽替米类药物可增加肿瘤发生率,他汀类、普拉格雷可减少肿瘤发生率,利尿剂类药物与肿瘤发生风险未见明显相关.
作者:陶竞;李婵娟;卢山;孙焕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将3月龄雄性健康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mpol组,后者给予含1mmol/L Tempol的饮用水,干预4周后,取大脑中动脉评估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用荧光试剂检测超氧阴离子(SO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SOA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服用Tempol后对WKY大鼠的血管舒张功能、SOA和NO水平无影响.与SHR对照组比较,SHR服用Tempol后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1),SOA水平显著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氧化应激部分介导了SHR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郑磊;张东平;刘筱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种不同作用机理抗青光眼药物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24小时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新诊断21例(42眼)POAG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前列腺素类(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类(噻吗洛尔滴眼液)或者碳酸酐酶抑制剂类(布林佐胺滴眼液)3种不同药物机理的降眼压抗青光眼药物进行治疗,监测24小时眼压,绘制眼压日曲线,与基线眼压相比较,分析各种药物对患者随机眼压、24小时眼压峰值、24小时眼压平均值及24小时限压波动的影响.用方差分析(ANOVA)法分析3组患者的随机眼压、眼压峰值和平均眼压下降值及24小时眼压波动之间的差异.结果 拉坦前列腺素组用药后随机眼压降低(7.6±2.3)mm Hg,眼压峰值下降(7.1±2.0)mm Hg,平均眼压下降(7.4±2.1)mm Hg,24小时眼压波动(5.1±2.3)mm Hg;噻吗洛尔组用药后随机眼压降低(7.1±2.7)mm Hg,眼压峰值下降(5.4士2.0)mm Hg,平均眼压下降(7.4±2.2)mm Hg,24小时眼压波动(8.1±2.3) mmHg;布林佐胺组用药后随机眼压降低(5.1±2.5)mm Hg,眼压峰值下降(6.8±2.1)mm Hg,平均眼压下降(5.4±2.3)mm Hg,24小时眼压波动(6.9±2.3)mm Hg.相对于基线眼压,3种降眼压药眼压下降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机眼压和24小时平均眼压拉坦前列腺组下降幅度大,与布林佐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噻吗洛尔组比较,拉坦前列腺素组24小时眼压波动小,而24小时眼压峰值下降幅度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药物治疗POAG,拉坦前列腺素能够稳定有效地降低24小时眼压;噻吗洛尔对24小时平均眼压和白天眼压的降低作用与拉坦前列腺素相当,但是24小时眼压波动大,夜间眼压峰值高;布林佐胺对夜间眼压峰值的降低作用与拉坦前列腺素相当.
作者:丁明莲;白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HFpEF)目前已经成为心衰的主要类型,而且呈不断增加趋势,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叙述了HFpEF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特点,重点评述了急慢性HFpEF的治疗进展,以供基础与临床深入研究参考与借鉴.
作者:刘永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伴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C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疗效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24h SBP、24h DBP、dSBP及n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dDBP与nD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A与SAS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高血压伴CS患者联合使用左旋氨氯地平与心理干预,具有更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挺;张蕾;陈丽;蔡艳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和速尿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VEDD)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同时统计患者的再入院率及猝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8.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LVEF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VEDD、NT-proBNP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亚辉;王挺;郭武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抚宁县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地较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解飞;崔蕊娥;杨春丽;董玉贵;赵立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监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3年5月经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3例,全部入选病例均为不均质包块型,分析阴道彩超在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超声观察瘢痕处病灶包块超声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观察保守治疗中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包块的消长情况,以及在经阴道彩超导向下病灶包块局部注射氨甲喋呤(MTX)介入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结果 其中15例经两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剂量100mg后行手术病灶清除、子宫修复治疗;4例经两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剂量100mg,包块逐渐缩小,β-HCG水平下降而治愈;12例超声介入注射MTX,剂量100mg后行手术病灶清除、子宫修复治疗;5例超声介入注射MTX,剂量100mg,包块逐渐缩小,β-HCG水平下降而治愈;9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早期正确诊断、治疗以及随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阴道彩超导向病灶包块局部注射MTX介入治疗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可供选择地有效手段.
作者:张耀;郭道宁;李燕华;舒晓芳;王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12~18个月,观察其影像学改变及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除3例患者术后1周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达到椎体间融合,无螺钉断裂或Cage移位.术后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临床改善优良率为93.3%,平均改善率为81.2%.结论 改良TLIF手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TLIF手术的设计思想及微创理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患者创伤,降低了操作复杂程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伟;高国栋;贾栋;李维新;衡立君;王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术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L-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常规联合血液灌流术(hemoperfusion,HP)治疗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第1、3、7天血清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变化及临床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第3、7天,常规联合血液灌流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TG、CRP均明显下降(均P<0.01),血糖迅速控制(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 血液灌流术可迅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改善胰腺微循环,降低C反应蛋白,减轻炎症反应,并迅速稳定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APACHE-Ⅱ评分,为临床治愈HL-SAP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姚莉;周人杰;尤再春;程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胶质瘤中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和趋化生长因子受体7(CXCR7)的表达,探讨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择105例胶质瘤手术后存档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为研究组,另选择80例脑出血术后边缘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脑组织蜡块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CX-CL12、CXCR4和CXCR7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中CXCL12、CXCR4和CXCR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3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Ki67表达及分级密切相关.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中CXCL12和CX-CR4、CXCL12与CXCR7呈正相关.结论 胶质瘤中CXCL12、CXCR4与CXCR7均高表达,CXCL12分别与CXCR4、CXCR7具有协同作用,3种蛋白对肿瘤进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赵乌云;郄燕;冯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与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心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明显低于对照组(22.6%,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新;方宁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冠心病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对其病因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高同型半管氨酸血症被认为是冠心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代谢酶MTHFR基因的多态性是否和冠心病相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就同型半管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CRP及左心室重构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的区别.方法 49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肥胖者26例[体重指数(BMI)≥28kg/m2]作为研究组,另23例单纯高血压者(BMI<28kg/m2)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脂、CRP、血糖,并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压、LDL-c、HDL-c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组CRP、CHOL、TG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肥胖组和对照组的LVM分别为(155.4±12.5)、(194.0±15.3)g,LVMI分别为(119.0±16.5)、(96.1±10.5)g/m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肥胖型高血压者CRP增高,LVMI明显增加,且呈向心性改变,提示炎症及肥胖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左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余冬梅;周海宁;侯斌;邓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金属内支架与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关系.方法 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支架组和非支架组,行增强模拟定位CT扫描,在TPS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设置7野IMRT计划.放射线为6MV-x线.结果 适型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支架组与非支架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食管内支架采用IMRT技术,可获得无支架的剂量分布.
作者:屈进文;王友硕;张建文;熊菊芳;王健;周美英;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